晶科系分拆非核心资产瞄准A股,负债高企

近年来,由于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股市的估值普遍过低等因素,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纷纷主动私有化并退市以回归国内A股。截至目前,已有三家光伏中概股实施私有化,包括借壳的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及昱辉阳光。

文 | 洞察IPO

据悉,正在冲刺IPO的晶科电力,有一笔20亿发债计划中止,承压高债务。

负债承压 应收账款高企

晶科电力债务压身,从其2018年年底提交的招股书明书中便可知晓,我们先来看看其业绩。

晶科电力系国内光伏大佬李仙德旗下,其以光伏电站为主业。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及2018年的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内”),晶科电力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18.58亿元、40.53亿元,18.24亿元,期间对应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数据分别为0.22亿元、1.46亿元、6.87亿元、2.90亿元。

上证债券信息网获悉,1月23日,晶科电力2018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项目状态更新为“中止”。

资料显示,该笔债券发行人为晶科电力,品种为小公募,主承销商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总额不超过20亿元(含20亿元),分期发行,计划首期规模不超过5亿元,可超额配售。发行时,将根据资金需求及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发行的公司债券的期限为不超过五年。

根据晶科电力募集说明书,其拟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偿还即将到期的(以预计发行时点估计一年以内)债务。

“本次债券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全部用于偿还公司债务。”募集说明书上称。

晶科电力还款明细拟定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到期的债务,合计约为24.3亿元,高于上述债券发行总额4.3亿元。

报告期内,晶科电力负债总额分别为92.05亿元、155.3亿元、216.5亿元、227.67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80%、83.47%、78.95%、78.96%,均在 70%以上。

巨额的负债和较高的资产负债率,造成晶科电力财务成本较高。

报告期内,晶科电力的利息支出分别约为1.57亿元、 3.67 亿元、5.95 亿元和 4.13 亿元,占公司当期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 465.31%、234.18%、 85.53%和 140.32%。

晶科电力近年是以“高速负债”跑步圈地的方式让业绩高速发展,与此相对的是应收账款的的急速膨胀。

报告期内,晶科电力应收账款期末金额分别为10.02亿元、14.33亿元、33.76万元、42.70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3.05%、77.12%、83.31%和234.10%。

业内人士称,晶科电力的业务没有看上去那么好,电站投资因杠杆导致利息过高,补贴下降导致利润降低,资产负债率畸高。

招股书披露,此次拟募集资金25亿元,其中6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分拆电站资产 曲线回A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晶科电力共12家子公司、553家孙公司、6家联营及合营企业。

晶科集团为晶科电力第一大股东,持有晶科电力8.5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42.67%。

而晶科电力董事长李仙德、董事陈康平、董事李仙华分别持有晶科集团52.5%、31.5%、16%的股份。

据媒体报道,公开信息显示,晶科电力第8大股东金石能源为其下属子公司,为晶科系管理层的重要持股平台。

金石能源股东全部为个人,总计有35位。晶科系的运营、财务、法务、工程、投资等一大批管理人士都在这家公司的投资者名单内,这35人的认缴出资额大部分在155万元左右,个别高管的认缴额高达千万级别。

从股权穿透来看,晶科电力参股方之一的珠海光大瑞华公司,有中国光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投资者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晶科电力此次冲刺A股上市前,晶科系的又一家企业晶科能源早已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2010 年 5 月,晶科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晶科电力招股书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李仙德、陈康平、李仙华,通过Brilliant Win Holdings Limited、Yale Pride Limited、Peaky Investments Limited等间接共同控制美国上市公司晶科能源。

近年来,由于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股市的估值普遍过低等因素,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纷纷主动私有化并退市以回归国内A股。

截至目前,已有三家光伏中概股实施私有化,包括借壳的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及昱辉阳光。

不同于上述公司,晶科能源的做法是将电站资产分拆出来在国内上市,制造板块依旧留在美股市场。

(部分内容来源于新京报、界面、能源一号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