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心城区蓝图绘就:水脉智城、新韵古镇、精致佛山

近日,佛山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了《佛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纲要(公示稿)》,中心城区总面积361平方公里,本次设计在中心城区基础上,将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纳入研究范围,进行统筹考虑。

文 | 佛山发布

为进一步提升佛山市城市品质、城市风貌,佛山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了《佛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纲要(公示稿)》,现公开征询公众意见!中心城区总面积361平方公里,考虑到三龙湾与中心城区的紧密关系,本次设计在中心城区基础上,将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纳入研究范围,进行统筹考虑。

中心城区及三龙湾未来将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愿景定位

水脉智城、新韵古镇、精致佛山。

生态格局

整体形成“一环一山,四楔归心” 自然生态格局。

  • 一环,指东平河与佛山水道围合形成环城水系,是中心城区城市景观核心要素,也是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驱动要素;

  • 一山,指西樵山,虽然位于中心城区外部,但在空间相对开敞的西南部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要素;

  • 一心,指三龙湾绿心,随着三龙湾片区的发展,它将发挥对禅南顺交界地区的重要影响,是引导城市创新与环境提升的重要载体;

  • 四楔,指对接市域绿楔,形成的九亩田、乐龙-顺番、一环南延线、天子帽4处绿楔。

风貌分区

西部突出现代产业风貌特色,依托西站和佛高新区,打造中心城区西部现代产业风貌区。

中部突出现代都市风貌特色,120公里长的城市内环水系围绕,通过三旧改造和形态升级,打造佛山高品质的现代都市和传统文化风貌区。

东部部突出创新生态风貌特色,以大尺度生态蓝绿空间为核心,构建强度适宜的创新和人居空间,也是未来佛山发展的最重点潜力区域。

地标布局

中心城区现状有季华路及城市中轴线两条标志建筑聚集的条带,其空间标志体系应以原有的建筑为基础,通过精品项目、重点项目进行品质优化。

未来潜在地标区域应重点打造“一河一路”(东平水道、魁奇路)。

保留原有的7处标志建构筑群,新建10处标志性建筑群。重点打造1处铁路门户、6处道路门户节点。

主要片区指引

佛山老城

  • 对有历史保留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进行原汁原味的历史传承;

  • 对与历史建筑,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改造;

  • 对历史街区周边的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建设。

石湾陶谷

  • “显山露水”生态格局,提升佛山陶谷宜居环境;

  • 以区域的角度,启动东平水道滨江公园建设工作,并作为禅城区河湖公共自行车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多条联系山丘、东平水道的景观性水系,形成,以此重新“九龙出洞”的景观。

叠滘水乡

  • 保存、突显水乡空间肌理。体现龙舟文化、茶居文化和养花文化;以自然水系为轴线;规划结合步行与水上两种游线,构筑有机的水乡风貌空间;

  • 保留叠滘的自然水系肌理,串联了小桥流水、古树祠堂等岭南风貌的景观意象,并开展一系列展现本土独特文化的民俗活动;

  • 开放公共空间界面,提高节点重要建筑的可视性及可达性,提升地区环境质量。

平洲玉器

  • 历史保护与商旅发展相融,打造具有历史特色的产业空间。在城市设计方面,加强滨江绿化景观带的建设;

  • 沿河开发的居住地块,应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沿街通透率,其通透率建议控制在20%以上,保证江景的渗透感。

乐从沙滘

  • 加强对于沙滘村及周边片区的风貌环境保护;

  • 加强对于古村落的人文环境进行分析梳理;

  • 对旅游线路、旅游场所重要节点、旅游节事活动进行安排与设计。

南庄湖涌村

  • 尊重现有水系及景观资源,打造新岭南水乡特色风貌;

  • 建立环形交通,完善慢行体系;

  • 在改造整合原有建筑,与景观水系等形成多样化开敞空间。

南庄紫洞

  • 突出山水格局,注重保护性开发。保护王借岗火山遗址景观、东平两江滨河景观和鱼塘水乡景观等。

  • 恢复历史景观,重塑传统风貌。

  • 依托良好的滨江景观条件、以传统聚落和深水塘为要素经过组合建设滨江湿地公园。在公园东侧建设紫南新村,引导村庄由分散走向集中。

《佛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纲要(公示稿)》自1月22日起至2月20日(30天)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佛山发布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