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佛山发布
为进一步提升佛山市城市品质、城市风貌,佛山市国土规划局组织编制了《佛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纲要(公示稿)》,现公开征询公众意见!中心城区总面积361平方公里,考虑到三龙湾与中心城区的紧密关系,本次设计在中心城区基础上,将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纳入研究范围,进行统筹考虑。
中心城区及三龙湾未来将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愿景定位
水脉智城、新韵古镇、精致佛山。
生态格局
整体形成“一环一山,四楔归心” 自然生态格局。
-
一环,指东平河与佛山水道围合形成环城水系,是中心城区城市景观核心要素,也是中心城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驱动要素;
-
一山,指西樵山,虽然位于中心城区外部,但在空间相对开敞的西南部是城市重要的景观要素;
-
一心,指三龙湾绿心,随着三龙湾片区的发展,它将发挥对禅南顺交界地区的重要影响,是引导城市创新与环境提升的重要载体;
-
四楔,指对接市域绿楔,形成的九亩田、乐龙-顺番、一环南延线、天子帽4处绿楔。
风貌分区
西部突出现代产业风貌特色,依托西站和佛高新区,打造中心城区西部现代产业风貌区。
中部突出现代都市风貌特色,120公里长的城市内环水系围绕,通过三旧改造和形态升级,打造佛山高品质的现代都市和传统文化风貌区。
东部部突出创新生态风貌特色,以大尺度生态蓝绿空间为核心,构建强度适宜的创新和人居空间,也是未来佛山发展的最重点潜力区域。
地标布局
中心城区现状有季华路及城市中轴线两条标志建筑聚集的条带,其空间标志体系应以原有的建筑为基础,通过精品项目、重点项目进行品质优化。
未来潜在地标区域应重点打造“一河一路”(东平水道、魁奇路)。
保留原有的7处标志建构筑群,新建10处标志性建筑群。重点打造1处铁路门户、6处道路门户节点。
主要片区指引
佛山老城
-
对有历史保留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进行原汁原味的历史传承;
-
对与历史建筑,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改造;
-
对历史街区周边的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建设。
石湾陶谷
-
“显山露水”生态格局,提升佛山陶谷宜居环境;
-
以区域的角度,启动东平水道滨江公园建设工作,并作为禅城区河湖公共自行车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多条联系山丘、东平水道的景观性水系,形成,以此重新“九龙出洞”的景观。
叠滘水乡
-
保存、突显水乡空间肌理。体现龙舟文化、茶居文化和养花文化;以自然水系为轴线;规划结合步行与水上两种游线,构筑有机的水乡风貌空间;
-
保留叠滘的自然水系肌理,串联了小桥流水、古树祠堂等岭南风貌的景观意象,并开展一系列展现本土独特文化的民俗活动;
-
开放公共空间界面,提高节点重要建筑的可视性及可达性,提升地区环境质量。
平洲玉器
-
历史保护与商旅发展相融,打造具有历史特色的产业空间。在城市设计方面,加强滨江绿化景观带的建设;
-
沿河开发的居住地块,应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沿街通透率,其通透率建议控制在20%以上,保证江景的渗透感。
乐从沙滘
-
加强对于沙滘村及周边片区的风貌环境保护;
-
加强对于古村落的人文环境进行分析梳理;
-
对旅游线路、旅游场所重要节点、旅游节事活动进行安排与设计。
南庄湖涌村
-
尊重现有水系及景观资源,打造新岭南水乡特色风貌;
-
建立环形交通,完善慢行体系;
-
在改造整合原有建筑,与景观水系等形成多样化开敞空间。
南庄紫洞
-
突出山水格局,注重保护性开发。保护王借岗火山遗址景观、东平两江滨河景观和鱼塘水乡景观等。
-
恢复历史景观,重塑传统风貌。
-
依托良好的滨江景观条件、以传统聚落和深水塘为要素经过组合建设滨江湿地公园。在公园东侧建设紫南新村,引导村庄由分散走向集中。
《佛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纲要(公示稿)》自1月22日起至2月20日(30天)公开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