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天不帮忙”雾霾易返?环境部:京津冀污染物排放量为全国均值4倍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方面问题仍然突出。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单位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至5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2013年“大气十条”开始到2017年结束,空气污染治理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好干的活干了不少,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但也不是说彻底干完了,因为各个地方进展不一样,比如汾渭平原滞后5至6年。”

在2019年1月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通报了2018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79.3%,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2.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

不过,无法忽视的是,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单位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旧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至5倍。刘炳江表示,这是因为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处高位,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方面问题仍然突出。

其中,汾渭平原是空气质量最严重区域之一,直到2017年空气质量持续不降反升。刘炳江表示介绍称,汾渭平原煤炭消费更集中,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近90%,远高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同时,区域多焦化、钢铁等重化工企业,企业规模偏小,装备水平较低,且多数钢铁、焦化企业尚未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火电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比例低于京津冀水平。而且临汾地处盆地,特殊地形和气象条件使污染物不易扩散。解决环境污染也并不只是环保一个部门的任务,需要多方的协调。

不仅仅是汾渭平原,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而言,结构性问题同样明显。刘炳江介绍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交通结构以重型货车公路运输为主,用地结构方面有大量露天矿山、建筑施工也比较多。

“这个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2%,生产了43%的粗钢,49%的焦炭,60%的原料药,32%的平板玻璃;84%运输量通过公路运输,柴油货车量大面广;用地结构方面,仅河北就有近2000个露天矿山,建筑施工各个城市少则几百个,多则几千个。”刘炳江表示,京津冀区域每平方公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值的4倍左右,远远超环境容量,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会发生重污染天气。

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的80个城市中,北京等21个城市出现了PM2.5浓度上升,25个城市未满足秋冬季改善目标进度要求。

刘炳江表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不过,“经济、气象原因都不是目标没实现的理由,各个地方大气治理任务一旦完不成,必将采取公开约谈、区域限批等措施,对其进行问责。”

此外,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对于空气质量改善,将逐渐从末端治理走向结构调整。

“例如河北,河北面临大气污染压力应该是最早的,倒逼治理的时间也开始的比较早。随着近五年治理的推进和减排的空间的变化,一些城市已经触碰到了结构性的问题。因为外围的措施已经没办法提供更多减排空间了,减排不仅仅是钢铁厂几个炉子本身,还有企业内部无组织排放的减少,还有燃煤结构的影响、支撑企业的物流、产品原材料运输结构的改变。”贺克斌介绍称。

对于2019年的空气污染治理,刘炳江表示,将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同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推动重点行业提标升级改造。推进燃煤机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开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散煤治理力度。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