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社会变革,如何解决转型中的新问题?

信息科技所带来的用户隐私、数字鸿沟、网络沉迷、信息过载等负面效应正在凸显。

记者 | 肖芳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难题。

比如亲子关系。孩子成了数字社会的原住民,即使是母子,在互联网中也拥有了不同的世界。如果家长太放任,可能导致孩子沉迷网络,影响孩子学习和成长;如果家长过于严苛,又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如何让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又不沉迷是家长需要面对的。

再比如新经济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最典型的是网约车。网约车的难题不在于组织司机、车辆、运营、维护,而是传统社会的属地治理和互联网平台的冲突。平台是合法注册的企业,按理说中国法律管辖到的地方都应该核准运营,但地方管理部门却主张当地的交通安全归自己管辖,需要在当地合规。要求一家平台企业在每个地级市设立分公司,这和在当地建立一家出租车企业有什么差别?平台的优势又如何体现?

在第二届科技向善年度论坛上,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在发言中表示,无论对中国互联网还是腾讯来说,2018年不是一个年份,而是一种状态——是巨大变革来临前,面临各种矛盾和冲突,要想办法克服、解决,要集结各方的智慧,请全社会努力解决的一种状态。

数字社会:应该从精英共识迈向大众共识

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社会的数字化变革。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邱泽奇在会上发表题为《互联网应用与中国社会二十年》的主题演讲时表示,互联网形态从以机构互联网为主发展到社会互联网和全面互联网,主导形式也从平台主导进阶到共建、共治和共享。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互联网发展也从主要是一个“技术事件”进化为更多是一个“社会转型”,由此导致中国社会从家庭社会迈向个体社会,从家乡亲情社会升级为与数字为伍的平台社会。

邱泽奇指出,中国向数字化和平台社会的转型,必然带来新的社会治理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随着万物高度互联和网络化,以及社会行动与实践数字关系化,社会的脆弱性也空前凸显,因为任意数字关系的断裂,都可能产生涌现效应。

但目前,互联网与现实世界之间规则冲突与规则缺失并存,约束失明与约束需要并存。想要在回到之前,已经回不去了。在邱泽奇看来,建立数字社会发展的新规则、新机制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需要。

这就需要刷新我们关于社会运行、社会秩序和社会治理的认知,顺应中国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平台化。“人类社会的秩序总是建立在共识基础的规则之上的。传统社会是建立在精英共识基础之上的,即使那个时候有大众参与也并非是直接的参与。数字社会是一个高度的万物互联的社会是一个用数字缔结的社会关系,它与传统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够运用数字化的战略资源,达成许多传统社会所不能达成的目标。因此也是一个特别不适合于用传统的属地治理模式来进行规制的社会。”邱泽奇表示,如果此时还要坚持精英共识,不仅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发展,反而可能会破坏既有的社会秩序。因此重视大众共识,努力构建大众共识的机制,是构建数字社会秩序重要的选择之一。

数字成长:互联网平台和家长需达成共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家长必须要接受的现实是教育也在转型和变革,必需要接受亲子关系的迭代。

家庭在数字化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主要包括:数字产品会挤占家庭交流时间;孩子数字技能远高于家长,使得家庭权威受到挑战;数字产品的过度使用和沉迷,还有就是不良内容、网络暴力和隐私风险。其中,孩子对数字产品的过度使用和沉迷是主要问题,一些家庭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导致亲子冲突的发生。

新型亲子关系中,最显著的是孩子都是数字社会的“网络原住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网络原住民是不可能跟互联网隔离开的,成年人首先应接纳互联网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其次是引导孩子理智地、克制地使用互联网,不让其沉迷。

孙宏艳同时也指出,在过度使用和沉迷上,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但是孩子往往出问题的就是心理健康、情绪、交友等方面。家长不应该把问题全推到互联网上,孩子沉不沉迷和家庭教育有非常大的关系。家长应该多跟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引导孩子掌握网络使用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同时,互联网平台也在未成年人保护上下功夫,让数字产品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多正面价值。

腾讯用户平台部总经理郑磊分享了腾讯游戏的未成年人保护项目未来发展方向。郑磊表示,未来会对不同类型的孩子、家长做进一步细分,并与教育机构,学校配合,把孩子实际的时间分配反映到产品中,做出更加精细化的模块。

与此同时,腾讯也在与大量专家学者沟通,探讨除了孩子学习之外,家长还应当关注哪些教育内容。这些内容将会陆续出现在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上,协助家长、孩子一起消除焦虑,相互理解,达成共识。

针对目前的游戏化教学,VIPKID联合创始人陈媛表示目前一些教育产品会过度游戏化,在教育本身的过程中加入了太多游戏化道具,包括付费开启事件等,家长还是比较担心的。“让课堂变得有趣,孩子才愿意学,但是不能过度游戏化,那样会本末倒置,丧失了教育的意义。教育从业者也要考虑寻找平衡。”

互联网技术新使命

中国互联网产业迎来了“青春期的烦恼”,信息科技引领人们步入的数字经济的蓝海,正迎来越来越多的旋涡、暗流乃至险滩:用户隐私、数字鸿沟、网络沉迷、信息过载、注意力碎片化、由头部效应导致的平台垄断等等。换言之,信息科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凸显,信息科技产业需要一场伦理革命,科技也面临如何纠偏,如何向善的挑战。

在郭凯天看来,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首先要保持警醒。不仅是互联网从业者,学术研究界也应保持警惕。

首先,互联网从业者需要保持自省。对于互联网这样快速发展的产业,全社会的期待、政府监管的期待、文化传播的价值、企业的经营都是不同的。企业在寻求发展的同时,要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其次,企业与整个社会协同,比如在监管方面,除了紧急叫停的措施,企业可以早一些和监管合作,为互联网服务健康发展搭建可能性。互联网是完全可以通过社会各界的自省协调好的。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表示,作为一种新技术,互联网本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经济的效率工具,它体现和承载着它的开发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它应肩负起激发社会向善的作用,因此我们期待的是科技向善不应该只是腾讯的理念, 更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成为整个行业的新的思考方向。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