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军伟
年味将近,古都西安的各个城区,都已提前浮泛起一阵时尚的年味气息。
1月11日,由西安政府新闻办举办的“2019‘西安年·最中国’系列第二期新闻发布会透露,一系列缤纷多彩的玩乐活动,将在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等同步上演。
某种程度上,去年大受好评的“西安年·最中国”活动,正是这座城市日趋时尚、前卫的一个注脚。
就在1月12日-13日,已在广州举办两届的“一带一路”国际时尚周移步西安。这是西安首次承办官方主导的国家级时尚互动工程,也是举办这一盛会的首座内地城市。
广州之后是西安,尽管这种安排,或许与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不无关系;但更令人关注的是,西安城市的“时尚化”,已经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时代趋势。
趋势:日渐提速的“年轻”化
有心人能够注意到,2017年以来的西安,其在“时尚化”、“年轻化”的道路上,已经呈现出加速度的态势。
此前的2008年,李家村万达广场开业,标志着西安进入购物中心时代。短短十年,西安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但这一期间,更多表现为消费层面“时尚元素”大致普及的初级阶段:从二环外的大融城、大悦城、高新大都荟、MOMO PARK、环球广场,到二环内悦荟广场、东方亿象城等,莫不如此。
2018年6月,SKP在西安开业,成为西安“时尚化”升级的显要特征。
SKP随之吸引而来的,是大批时尚界顶级品牌,如Cartier、Gucci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纷纷落户。
报道显示,入驻SKP的130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中,600多个品牌为首次进驻西安。
大牌矩阵,显现出众多时尚品牌对西安市场的看好,走在商业潮流尖端的新零售也接踵而至。
继“盒马鲜生”、“苏鲜生”、“京东7FRESH”布局西安之后,去年12月18日,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7-11也正式落户西安,吹响了国际化便利店进军西安的号角。
这一全面“时尚化”“网红化”的特性,几乎遍及西安各行各业。
不久前举行的“2019中国书店大会盛典”上,西安荣获最重磅奖项“2018中国书店之都”。其“实至名归”的亮点在于:言几又、钟书阁、西西弗、新华里、曲江书城、阅·西安等风格各异的书店已遍布西安各个角落。
内在:西安不缺时尚“动力”
实际上,曾经一度被外界认为“沉闷”、“保守”的西安,从来都不缺乏时尚的因子和滋养它的土壤。
它曾是引领中国电影产业的先驱城市之一。1987年,吴天明的《老井》、张艺谋的《红高粱》,被当作中国电影的标志走向世界,显现了西影当年的如日中天。包括后来被粉丝奉为经典的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在当时文化环境下,其“离经叛道”的大胆无厘头风格,竟也有着西影的半壁功劳。
它还是中国摇滚乐的摇篮之一。上世纪80年代,张楚、郑钧、许巍等一批后来的天王级人物,都是诞生自这片土壤。
此外,西安的高校数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三,每年成千上万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汇聚于此,持续为这座城市输送着开放的新风。
不难发现,在西安大学群聚的商业区域内,如小寨商圈,其时尚和新潮的因素,总是较其他商圈更为活跃。
2018年西安成名“网红城市”后,一首完成于2016年的歌曲《西安人的歌》借助抖音和各种渠道,一夜成名,并斩获2017年度亚洲中文音乐大奖最具影响力方言歌曲。
与此同时,西安永兴坊的摔碗酒,也借助抖音,成为这一年网红城市的爆款旅游项目。
歌曲没有变化,摔碗酒也没有变,变化的是环境和城市气质。这也侧面揭示了,2017年以来,西安被唤醒的时尚IP方面的炮制能力。
值此之时,西安在影视、文化、旅游、IT等产业层面,全面发力,并借助丝路国际电影节、西商大会、硬科技大会、西安年 ·最中国等多种多样的城市营销活动,将时尚化的包装手法贯穿始终,希望籍此进一步传递“新西安”的鲜明信号。
“国际时尚周”:西安版本特色何在?
在前述背景下,再看本届“一带一路”国际时尚周落地西安,个中逻辑变得清晰起来。而从活动本身来看,西安版本的“国际时尚周”,也确实呈现出与花城广州截然不同的气象。
广州作为沿海城市,是全国服装贸易的集散地。上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时尚周中,其时尚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在时尚周开幕之前举行,主要探讨时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机遇。
而西安时尚周更加关注时尚背后城市自身的气质,从时间上看,时尚文化高峰论坛放在时尚周期间举办,主要探讨城市公共艺术、城市国际化进程、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关系,为城市发展集聚智慧。
此外,从参与明星来看,上届时尚周,广州邀请翟天临、张馨予、颜丹晨等70、80后演艺明星。
而“西安版”时尚周,开幕盛典邀请90后人气小天王迪玛希、霍尊,更有金牌主持人汪涵、全能歌王韩磊现场助阵,青春气息更为浓厚。
从参与人数看,本届“时尚周”邀请沿线国家60多个顶级时尚团体、时尚达人、时尚媒体、著名设计师、学者、研究机构参与进来,团体规模创下历史最多。
更重要的是,“西安版”的国际时尚周,更具互动性,更接地气,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单方展示。
比如,在西安还设立6大分会场,举行“哈雷骑士新风尚”、“旗袍遇上老爷车” “功夫茶遇见花式咖啡”等一系列最潮时尚活动,将一些传统元素与现代化时尚搭配,如古琴、老腔、太极等项目融入活动当中,营造全民参与之风,也让不少出席嘉宾眼前一亮。
在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看来:西安的时尚周是以合作共赢为目的,是新的、国际化的大型时尚周,从这一点来讲,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观察:西安如何打造自己的“时尚”符号
张宝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一带一路”国际时尚周在西安举办,可以促进中省关于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的实现,让一个地处内陆的城市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时尚之都。沿海开放看深圳、看珠三角、看广东,“一带一路”看西安、看关中、看陕西。
西安在历史上就是国际化大都市,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国际时尚周不仅要和国际接轨,使西安进一步开放,而且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文化现代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特别是走向丝绸之路经济带。
马清运(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西安市国际专家顾问):时尚是一种融于生活的状态,生活有内容有态度,时尚自然就来了。西安人敢于生活、分享生活其实就是时尚的基础,但怎么把这种状态形式化、产业化、社区化,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当这种状态成为常态以后,西安成为时尚之都自然不在话下。
田野(田野美术馆馆长、《艺术透视》杂志主编):中国打造了很多主题性城市,说起金融城市、时尚之都就想到上海,说起政治文化中心就想到北京,说起口岸城市、对外交流城市就想到深圳。
西安应该打造成为中国未来的艺术之都,让人们说起艺术之都就想到西安,这也是时尚的一个符号。
戴鸿(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西安可以在时尚符号的促使下,挖掘发展深厚的历史文化。举例来说,我曾经一个学生在伦敦做奢侈品品牌,理念是用中国文化时尚符号来做设计,比如用中国的纹样、花色进行再创意,让外国人一看到作品,就觉得充满中国味道,现在已经推广到20多个国家。
如果西安在国际化道路上,没有本地时尚符号的再现,是到不了顶级的。也就是说在国际化生产中,一定要充分挖掘西安的文化遗产,才能做到时尚的顶层,这样也可以重塑西安“千年时尚之都”的称号。
托尼·布朗(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时尚是一个非常高端的事情,注重细节就是对时尚的尊重,西安可以从注重各个层面的细节开始着手。希望未来有机会与西安合作,将世界流行时尚带进西安,同时从西安传统文化中的发掘出可借鉴的时尚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