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微智能完成亿级天使轮融资,打造可重构低功耗AI芯片

孵化于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的国内AI芯片初创清微智能公司于2018年第三季度完成近亿元级天使轮融资,百度战投、分众传媒、禧筠资本、国隆资本、西子联合控股等联合投资。

文 | 智东西 Lina

智东西1月15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孵化于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的国内AI芯片初创清微智能公司于2018年第三季度完成近亿元级天使轮融资,百度战投、分众传媒、禧筠资本、国隆资本、西子联合控股等联合投资。

根据天眼查信息,清微智能成立日期2018年7月,其技术脱胎于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Thinker团队。该团队自2016年以来基于可重构计算架构设计了数款Thinker系列低功耗终端AI芯片(Thinker I,Thinker II,Thinker S),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清微智能首席科学家尹首一博士

清微智能首席科学家尹首一博士为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副所长、Thinker芯片团队带头人;CTO欧阳鹏为清华大学博士,Thinker芯片主架构师。其他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Nvidia、Sony等,在半导体行业具备多年经验。

一、脱胎清华微纳电子系,主打软件定义芯片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主任、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教授在智东西主办的2018全球AI芯片创新峰会上作开场演讲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主任、微电子所所长魏少军教授从2006年开始带领着团队在持续深入研究可重构计算技术——又称软件定义芯片。(智东西专访魏少军教授《AI芯片终极难题 被清华大学IC男神解决了!》)

“软件定义芯片”顾名思义就是让芯片根据软件进行适应与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将软件通过不同的管道输送到硬件中来执行功能,使得芯片能够实时地根据软件/产品的需求改变功能,实现更加灵活的芯片设计。

也就是说,沿用这种架构设计出来的专用芯片,可以让芯片的计算能力按照软件的需求来调整适应,而不是沿用传统芯片设计的刚性架构,让应用适应架构。对于现在尚未定型/统一的各类AI算法而言,可重构计算成了AI芯片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2016年,依照可重构计算技术,魏少军教授团队中的尹首一副教授带队设计研发了一款代号为Thinker 1的可重构混合神经网络计算芯片。这款芯片不仅可以动态地调整计算和内存需求,使得芯片能够支持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的神经网络应用,而且芯片的功耗非常小——只需要八节7号AA电池就够让它运行一整年。

Thinker 1不仅在AI性能与算法通用性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还获得了学术界的重要认可,在2017 ACM/IEEE ISLPED国际低功耗电子学与设计会议上,Thinker1获得了设计竞赛奖,这是中国大陆单位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此奖项。

魏少军教授告诉智东西,Thinker 1是一块实验性质的验证芯片,为了证明“软件定义芯片”这一架构在AI芯片设计中的可行性——效果出奇的好。

随后,Thinker团队又打造了两款Thinker系列芯片,分别为Thinker 2人脸识别芯片,能够做到6ms人脸识别(iPhone X为10ms)、准确率超过98%;以及Thinker S语音识别芯片,不仅功耗只有200多微瓦,只需要一节7号AA电池就运行一整年,而且可以进行声纹识别。

二、瞄准智能IoT,上半年语音AI芯片产量千万级

清微智能联合创始人尹首一教授透露:目前三款Thinker系列芯片最高能效可达10TOPs/W量级,最低运行功耗可达微瓦量级,可以嵌入到任何一个需要AI应用但电池容量受限的IoT设备中,并保证芯片面积和成本得到控制。

极低的功耗与极高的运行能效,让Thinker系列AI芯片能够适用于广大的智能物联网(IoT)场景,因为IoT设备往往对AI芯片的功耗有着极高的约束。

据报道,清微智能将为边缘设备和物联网提供包括芯片、软件、算法和系统的全栈式低功耗智能解决方案。公司将先以消费电子应用为切入口,聚焦智能语音和智能视觉场景,后续还将拓展至智能工业和智能制造等领域。

据悉,目前清微智能已在和多家国内一线智能终端及智能家居厂商进行合作商洽。

今年上半年,清微智能的业务将集中在语音芯片,预计产量在千万级,预计收入在今年将达数千万人民币。

2019年下半年,清微智能将发布视觉芯片,之后将会在智能零售、智能安防(摄像头)等B端、G端领域进行铺设。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