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学校事故信息公开不及时应追责

王旭明认为,学校面对公众、媒体存在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的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戴梦馨

“不是网上传的那样,不是用刀”“家长们不要录像”“这种事跟我们一年级无关”“孩子没必要知道”……在伤害学生的事件发生之后,校长、老师的回应言论被广泛传播。

从小学到大学,各类学校在近期发生了多起涉及学生伤亡的突发事件。然而在事发之后,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还有学校中校长、老师、学生对事件的表态,被公众指责冷漠、推卸责任。

引发争议的回应不仅是个别学校、教师的言行,也反映出学校面向公众缺乏健全的沟通机制。针对学校突发事件如何披露,界面新闻专访了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2003年至2008年,王旭明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针对上学难、上学贵等热点教育问题多次回应媒体、公众。在北京市西城区宣师一附小发生伤害学生事件后,王旭明自发为学校撰写声明,通过微博建议学校如何处理公共危机。

王旭明对界面新闻表示,学校中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不仅需要处理、解决事故,还应及时面对公众回应并跟进披露。目前,学校面对公众、媒体存在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的问题,王旭明建议建立追责制度,对没有第一时间向公众披露的负责人追责、免职。

以下为整理后的专访实录:

界面新闻:校园内发生突发事件后,哪些主体有责任向公众披露信息?应在多少小时之内披露?

王旭明:校园中任何突发事情发生后,我认为出事的学校、公安部门、当地政府应该举办三场发布会,这三场发布会的角度不同、内容不同,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新闻公开生态。

当地政府的发布会不能取代学校的新闻发布会,因为学校是第一主体。在出事后学校不举办新闻发布会,表现出“一切找上级领导”的态度,这是典型的推诿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我认为披露的黄金时间是四个小时之内,越快越好。像学校发生学生受伤这类事故,我认为信息披露的第一时间就是事情发生的同时,大概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内,学校校长就应该站出来面对公众。

界面新闻:对于学校来说,在披露时有责任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有一种声音认为,不应公布行凶者的经历、背景、生活,防止公众同情凶手、引发模仿性犯罪,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王旭明:学校应该说的是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但除了基本事实,学校的声明还要包括学校对罪犯的愤慨、学校对无辜受伤害者的安慰、同情、建议等。

道歉是学校必须要说的内容。事情发生在学校,一些学生遭到伤害,其他学生心理也受到巨大创伤,家长、公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我非常遗憾地看到,现在各种事件中学校很少表达道歉。

学校不应该说的是事情的原因。比如一些学校在事后急于撇清,声称嫌疑人和学校没有任何矛盾,这不应该是学校说的事情,应由公安机关断定。

我也不赞成过分披露作案细节。但是作案的事实、作案造成的损失以及相关影响,这是学校披露时无法回避的。

界面新闻:多所事发学校中,一些领导、老师、学生对突发事件禁止谈论、拍摄,阻挠、威胁提出疑问家长与新闻媒体,要求维持稳定、防止破坏学校形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王旭明:目前学校对媒体的态度,我们确实应该给差评。躲避记者、无端指责记者,甚至对记者爆粗口,我觉得这些现象反映出各级官员、学校负责人急需提高媒介素养。

在文明社会里,合法的记者行使正常的采访权利,所有个人、单位都应当给予尊重,而不是拒绝、排斥,更不应以各种理由阻挡。然而现在学校发生突发事情之后,记者往往找不到联系人,导致采访无法推进。

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是学校面对媒体的主要问题。对于“不愿说”和“不会说”,学校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很多沟通技巧。“不敢说”的关键原因是,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对把某些地方说错者的惩罚要重于不说话者,这导致说话可能受到指责,不说话反而没有任何人去追责。

解决“不敢说”的关键,是用制度鼓励说话者,惩罚该说不说的人。党和政府对此有明确的要求,各级政府和各个单位都应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应在第一时间面对公众。但现在这个硬性要求还差这一步,那就是执行也必须硬。

因此我呼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各个单位、各个学校、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第一时间站出来面对公众、面对记者,如果没有做到,负责人就应被追责、免职。

界面新闻:在突发事件进入调查阶段后,学校、政府等机构是否有责任继续公开信息?应向公众披露哪些关键进展?

王旭明:信息披露不是一次发布就万事大吉。比如突发事件已经过去了几天,公众开始关心几十个受伤孩子抢救情况如何,但是学校却没有声音了。

所以第一时间发布之后,学校还要持续地跟进发布,才能做到让公众知道事情真相,同时党和政府的声音又能及时、有效地传达出去,有关文件和政策能得到有效地解读。

现在我们信息发布的问题是,不仅第一时间发布不及时,跟进还不得力,这造成公众对很多事件产生迷惑。我认为,这种迷惑不是政策本身造成的,而是传播过程当中产生的,所以信息发布不及时、不跟进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害。

界面新闻:对于未成年人,您认为学校、政府应如何疏导他们面对恶性事件的情绪?

王旭明:我不赞同事件发生后让学生马上进入课堂学习,所谓“恢复教学秩序”,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

我建议在事件发生后,我们应该有一个心理疏导期,比如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安抚,学校进行心理疏导、生命教育。如果有不幸遇难的学生,我们应该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纪念逝去的学生纪念,而不是急于上课。

如果在同伴的生命受到威胁、损害甚至死亡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马上进入常态生活,我认为这是一种冷漠,是一种非人性化的教育。眼下我们的工作确实还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温暖。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