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指南 | 当酒店谈生活方式时谈的是什么?

当消费者对精品酒店的概念还懵懵懂懂、似是而非时,这称呼本身却要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宽泛和模糊的词语——生活方式酒店。

记者 | 丁晓蕾


 

“生活方式”的概念非常宽泛,最初它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后来变成媒体对消费的一种分类,现在,它成了市场营销的万金油,从快消品到奢侈品,从商场到餐厅,谁都想与这个词产生联系。与之相关的新名词、新概念层出不穷,“跨界”、“联名”、“全品类”……本质上都是一样:营造生活场景,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到达更多顾客,让他们停留更久,消费更多。

那么,当酒店也变得言必谈生活方式时,他们在谈的是什么?

迄今为止,生活方式酒店还没有成为一个完全正式的分类,从行业到各大集团,都没有公开明确的标准定义。但是回看过去十年,无论是营销层面上还是实质上,新涌现的品牌几乎都或多或少的与“生活方式”有关。酒店站在了服务、餐饮、艺术、时尚、设计、娱乐、奢侈品和科技等的交叉口,可以涌现无数可能性。

早先的“设计酒店”和“精品酒店”似乎都可以无缝转入生活方式酒店的分野。无论是提出精品酒店概念的 Ian Schrager 和他所创立的第一批精品酒店,还是 W 酒店,以及后来的 ACE 和 Standard 酒店,他们都有鲜明品牌特色,满足了特定客群的需求。

从整体来看,酒店的生活方式转变也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方面,是满足生活方式变化的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支持、对房间硬件的升级、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配备健身设施、对移动支付的支持等等。

历时4年整修重开的巴黎 Ritz,配备了更好的空调,更快的网速和更方便的充电口

另一方面,是那些无法量化的个性化元素——想象力和实用兼具的建筑和室内空间,餐厅的妥善经营、社群、社交场所的搭建等等更多、更细致的个性化服务。

比起改造现有品牌,成立新品牌似乎成为大集团们的首选,但我们也看到,很多被标榜“生活方式”类的新品牌同质化严重,仿佛是流水线上拼凑概念的产物。所以不难理解,大集团们在成立新品牌的同时,也瞄准那些有独特文化基因和鲜明风格的独立酒店品牌作为收购对象,比如雅高集团收购 SBE 集团和 21 C Mueseum,洲际集团收购 Kimpton,或者像万豪与 Ian Schrager 的合作,选择与富有独立精神的标志性人物合作成立新品牌。

21c Museum 酒店集团是一家来自美国的高端精品酒店集团,擅长把艺术与酒店结合

当所有新品牌进入度过新人蜜月期,进入常规运营时,它们会变得像传统酒店一样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可言。消费者也许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喜好,但三分钟热度的喜新厌旧,却是所有人都有的当代病。届时,为什么要在几百个品牌中选中这家而不是那家,在全民生活方式的情况下,如何做到真正的个性化和差异性?

可能最终,所有的酒店都是生活方式酒店,最终的区别,在于酒店本身迎合了哪些消费者的哪些生活需求,以及能不能为客人提供别处没有的独特服务。由此,那些为了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品牌,终将沦为新的标准化酒店,而那些真正在创新和有特色的酒店,会留下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与酒店有关的生活方式一些新趋势,起码在眼下,当酒店谈“生活方式”时,他们多半谈的是这些事情:

 

一、科技持续升级

当普通家庭的入户宽带都普遍达到100M的时候,很多酒店提供的网络服务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当人们已经习惯通过视频网站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节目时,酒店里还在播放的那些多国电视台就显得太格格不入了。除了更快的网速和更好的娱乐设备支持,科技升级还意味着客人能用智能手机处理与入住和退房相关的各类手续,以及预订各类服务。

上海佘山世茂州酒店已经可以用微信办理远程入住、退房等一系列手续
 

二、生活方式品牌开酒店,这早就是趋势,但现在正蔓延到更多领域

就好像 Supreme 和路易威登的联名那样,出人意料的合作,可以让品牌双方都达到之前无法接触到的新客群,这也是让酒店走出舒适区的好办法。只不过现在看来,生活方式品牌开酒店,这条路似乎要比酒店创立生活方式品牌更顺利(也比互联网公司开的酒店靠谱多了)。

最早有阿玛尼、范思哲、宝格丽,近年来加入这个行列的品牌越来越多,纽约的著名日料店NOBU(老板是罗伯特德尼罗),已经开出了8家酒店;MUJI HOTEL 先后在深圳和北京开业了,东京的也将在2019年问世。但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品牌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健身品牌 Equinox,电影公司派拉蒙,以及 Williams Sonoma 旗下的家居品牌 West Elm,都要开酒店了。在国内,我们刚刚听说了瓦当瓦舍与 JNBY 的合作,1月就要在杭州开出第一家店。

Muji 的东京第一家酒店开在银座

 三、立竿见影的社交媒体效应

网络意见领袖们的出现正在改变酒店的评价体系。

以前,一个来自传统媒体或者独立酒店评论员,在拜访体验之后,记下心得,然后再之后的几天或几个月之后将这些内容发表在媒体上。现在,一切都是即时的,直播的,意见领袖的第一印象,几乎就等于他、她粉丝的第一印象。任何体验(正面的,或者负面的)都有可能成为社交媒体的“引爆点”。现在,社交媒体不仅仅是文字和图片的结合,而是短视频,是vlog,是动图gif,是一个地理坐标的“探索周边”。一面可供拍照的“网红墙”也许可以红上一时,但再难吸引来回头客。相反,真正提供了独特服务的酒店,会被记住和反复提及。

 

四、好设计等于节省宣传经费

独特的、可以传达本地特色的设计风格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欢。今年国内几家最受瞩目的新开酒店,无一不是如此。上海安缦养云度假村,在上海市郊种出一片香樟园林;“深坑酒店”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因地制宜,在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营造出一处前所未有的景观;澳门的摩珀斯酒店,从扎哈·哈迪德的遗作建筑到室内部分的设计布局,都在制造话题。

“网红”基因齐备的澳门摩珀斯酒店

五、餐饮体验至关重要

现如今在北京上海,每开一家五星级新酒店,就意味着城中又多了几间值得一试的好餐厅。反过来说,如果一家新酒店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在餐饮上多费心思。回顾上海2018年新开的若干家酒店,每家的餐厅都可圈可点。镛舍的中餐厅随堂里,请来经验丰富的叶剑叶师傅来做创意上海菜;素凯泰酒店的意大利餐厅La Scala 和轻松愉快的东南亚餐厅 Urban 是有趣的互补;宝格丽酒店的 IL RISTORANTE by Niko Romito,景色和菜色都让人愉快;上海 Edition 酒店,有三个餐厅、9个酒吧,擅长把控氛围的 Ian Schrager 请来对上海市场很熟悉的英国厨师 Jason Atherton 和来自香港的 Black Sheep 餐饮集团,为客人呈现了十分有趣且丰富的餐饮选择。

上海 Edition 酒店的 Canton Disco 餐厅

六、追求健康和独特的旅行体验

想想看,奢侈品牌都出运动鞋了,运动和城市生活中间的那根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疗愈、养生、健身……不仅是年纪较长的消费者,年轻一代也愿意为这些项目买单。立鼎世旗下的 Anandi 阿纳迪酒店成为了上海第一家主打疗愈和养生的城市酒店;深圳硬石城市度假酒店,把摇滚和高尔夫融于一体。在美国,美国高端健身房的代表品牌 Equinox 就要开出自己的第一家酒店。同时,独特的旅行体验,成为酒店在餐饮之后新的开拓热点。

阿纳迪酒店是上海第一家以养生为主题的城市酒店

图片来源:品牌官网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