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央行购买股票既无必要,也难有托市作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做出边际调整来支撑经济发展,如果人民银行以日本为范例参与股票市场,则会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即货币政策走向了极度宽松,这与当前的政策基调不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融行业从业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孙树强

近两日,关于央行是否该购买股票或股票ETF的讨论甚嚣尘上。在笔者看来,作为一种非官方的政策探讨,对错都无可厚非,但从实际执行的角度来看,要慎之又慎,避免政策思虑不周而对市场造成干扰。

从各国的实践来看,股票市场是高度市场化的,参与者基本都为机构和个人,鲜有政府机构直接参与其中。目前,只有日本央行出于刺激经济的目的,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购买股票ETF。

央行购买股票或股票ETF的目的是什么?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方式,如果不是市场失灵,就应该避免干扰市场配置资源。由于目前除日本外没有其他国家的实践可以借鉴,我们只能以日本的情况作为参考。早在2002年9月,日本央行开始入市购买股票;2010年10月,日本央行将购买股票ETF作为货币宽松政策的一部分,并持续至今。日本央行参与股票市场的目的主要是稳定金融市场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进而刺激经济。

具体到我国当前的情况,我国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融资形势不容乐观,紧信用的局面依然较为严峻。此时,央行购买股票或股票ETF的目的应该是支持企业融资,改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经济增长。但我国央行有必要这么做吗?

从货币政策工具来看,我国依然具有较大空间,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行长提出支持民营企业的“三支箭”、降准、降息、实施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等等,都可以在深度上继续挖掘,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看,央行购买股票或股票ETF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资金可能并不会流入实体经济,与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从政策执行的角度看,选择正面作用最大而负面作用最小的政策是调控经济的应有之义。毋庸置疑,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做出边际调整来支撑经济发展,如果人民银行以日本为范例参与股票市场,则会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即货币政策走向了极度宽松,这与当前的政策基调不符。

有人认为央行购买股票或股票ETF能起到托市作用。去年年中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股市投资者预期发生变化,股市持续下行,上涨乏力,股市的融资功能及股票质押融资能力都不容乐观。但这应该成为政府托市的理由吗?似乎需要慎重考虑。健康的股市不能依靠政府的干预的支撑,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上市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者的信心。另外,央行参与股票市场可能会产生示范效应,导致个别股票大涨大落,反而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南辕北辙。

日本野村证券认为,股市走强将有助中国政府将GDP的构成朝消费方面进行调整。不能否认,股市上涨会产生一定的财富效应,促使股市中的获利者提高消费支出,但这是在央行参与股市能够大幅提高股市上涨的情况才可能产生的结果,而且对提高消费的幅度还有待商榷。更进一步看,依靠刺激股市来提高消费显然是舍本逐末的措施,消费水平的提高更应该建立在居民消费收入增长、对未来有良好的信心和预期基础上,而非依靠政策刺激。

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经济的内生能力。调控经济的各种政策在一定情况下是需要的,但最终经济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内生能力。就如人生病一样,可以用药来去除病痛,但健康的身体不是依靠药物来维持的,更不能病急乱投医,反而加重了病情。当前我国经济在供给和需求两端都存在问题,消费和投资下滑,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更需要的是通过深化改革、针对企业减税降费、提高居民收入等手段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

当前,央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市场的神经,各方都极为关注央行的举措和动向。这反映出了当前经济形势及金融市场难言乐观的局面,也是市场期望政府继续出台政策支撑经济的表现。但市场主体应该明白,各种调控措施都是暂时之举,而且有些政策可能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无论调控手段多有效、多精准,都不能代替经济本身的健康循环。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