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青年导演的创作笔记:从“小成本电影”到IP剧《古董局中局》

从拍短片到执掌IP剧集,以为29岁的青年导演是如何走顺这条创作之路的?

文|壹娱观察

“它是一个慢热的剧,这部戏会越看越精彩。一定要等到最后的10集,整部戏的核心部分都会在最后10集爆发出来。后边都是大戏,还有很多挑战性的东西。最后10集的戏分完全就是电影的感觉。”

这是29岁的青年导演余庆对自己首部执导的知名IP改编的大体量网剧《古董局中局》的评价。

2018年12月26日,腾讯影业、五元文化、壹加传媒出品,壹加传媒制作的《古董局中局》悄然上线。截至发稿,腾讯视频累计播放量达到了5.8亿次,豆瓣评分7.3。

在执导这个项目之前,余庆只是个拍了5年悬疑类型短片和网络大电影的“底层年轻创作者”,而自2018年12月开始,《古董局中局》开播后,他的生活开始变得很不一样。

2012年毕业后,余庆就开始了大量的短片创作,《过年》《不耻》《监禁风暴》《特殊嫌疑犯》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其中,《过年》获得了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30强导演,《不耻》获得了“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的第三届九分钟电影比赛”的最佳影片。

余庆在谈到这段经历时回忆:“12、13年毕业的时候正是他开始有了一些自己风格。他认为那段过程是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从学习和模仿,跨越到用自己的风格和方式讲故事。”

事实上,余庆遇到《古董局中局》,离不开一位导演的赏识,他就是执导《古董局中局》的另一位导演——“弧光联盟”、五元文化创始人五百。

2017年初,一次机缘巧合,五百看到了余庆的两个电影《特殊嫌疑犯》和《监禁风暴》,两部全长都没有超过80分钟,网络上线后也反响平平的作品,却让五百看到了余庆拍戏的特点。五百曾经在采访中评价余庆:“综合能力很强,写剧本是真的快”。

聊到《古董局中局》导演的分工安排时,余庆向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介绍:“我和五百导演一人拍摄了一半,五百导演更多的是前期统领全局方面做很多的决定,包括整个风格的设定。到后期的拍摄、制作,主要由我来去做。我觉得我们的合作其实是一个互补的状态,我会更多的注重细节,五百导演则是制定大方针。”

大胆的影视化改编与给予原著党的关怀

“《古董局中局》有趣的地方,在于他将古董行业的各种属性带入进故事中,包括它横跨几十年的悬疑设定、中外的文化差别等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它用一个‘佛头’去贯穿整个悬疑的设定,这个是最吸引我的点。”余庆谈起对《古董局中局》第一感觉时说。

据余庆介绍,他在读完《古董局中局》的原著小说时,就觉得这是一部适合做影视化改编的作品。他认为原著作者在写小说之前对古董行业做了很深入的研究,有“行业剧”属性,同时还是一个有着非常庞大结构的悬疑故事。

然而任何一部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时,都绕不开原著粉们和创作改编之间的矛盾,《古董局中局》作为“古董圈”的超级文学IP,拥有着数量庞大的原著粉,这些原著粉是剧集的第一受众群体,但同时也是随时有可能“制造矛盾”和影响口碑发酵的重要因素,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古董局中局》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个很好的平衡。

该剧上线以来,网友的大部分评价也集中在对剧集还原程度的惊喜方面,以及对剧中演员表演的称赞上,比如夏雨饰演的许愿。以至剧集上线的第二天,原著作者马伯庸就在第一时间通过长文表达了对剧集影视化改编的认可。

播出之后的种种反映,自然使这位青年导演的压力缓解不少。

“越大的项目会有越多的声音在里面,你要怎样坚持自己,怎样去相信自己的判断,那个‘点’到底是不是最正确的‘点’,这是整个拍摄期最大的压力,我希望片子能拍到最好。不管是拍剧还是拍电影都是一样的,你拍到的素材是什么,这就是你得到的东西,其他东西都不重要,你内心中的挣扎是毫无意义的,观众看到的就是你拍到的东西。”当谈到自己面对的“压力”时,余庆对壹娱观察说道。

前不久热播的古装玄幻剧《将夜》,在“处理”原著粉的问题上,在拍摄前期邀请大量的原著粉丝参与到制作中,甚至建立了百人大群,每天把拍摄过程在群中直播听取这些原著粉的意见,最终剧集上线后,对“原著神还原”就成为了原著粉们的热门话题,收获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余庆介绍,《古董局中局》的编剧团队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了创作,中间对于原著的保留程度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在创作之初,编剧团队也曾考虑不同风格的拍摄,比如说更喜剧、更多的专业鉴宝,但最终余庆选择保留小说中更多的悬疑以及行业属性,他认为这样处理对原著粉和普通观众来说更有意义。

原著粉丝渴求原著小说的精准呈现,而普通观众同样希望看到一个精彩的故事,这样可以达到一个平衡。

余庆进一步表示,做影视化改编,一部分是上述所说的要保留原著小说精华的部分,另一部分则是他第一次看完原著小说的直观感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余庆和他的团队对于一些人物做了“些许”的调整。

不过,余庆强调,原著作者并未对他们的影视化改编没有过多的干预,这让他更游刃有余,更大胆地进行创作。“他知道影视化改编很困难,所以他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他希望我们尽量放开手脚去做。”

其中,最被网友和马伯庸关注的便是许愿和药不然这两个剧中人物,马伯庸也在长文中提及,对许愿开始就造假的价值观提出质疑,对药不然身上的痞味缺失感到遗憾。虽然,马伯庸在看过二、三集之后对药不然进行了“平反”,但许愿价值观这核心争议依然存在。

在余庆看来,观众不需要过于着急,一个人物的设定不是出场一次就已经定型的,一个丰富的影视人物一定会在故事进程中发展他自己的真实价值观是什么样,他有一个“人物弧光”在里面。

“等你慢慢进入故事,你会发现许愿在改变,他会说出:‘真的就是真的,赝品就是赝品’这样的话。这有几个方向,首先是人物弧光,我们希望人物会有一些转变,这是影视化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他一出来就很执拗,一个正派的人不需要在脸上永远写着我是正派的人。”

对于药不然,在余庆看来同样是这样的,剧中改变了他的一些习惯。许愿更接近社会底层,一个在市井里面生活的人,药不然更接近精英阶层,他在一个大家族里生活。药不然骨子里还是原著中的那种性格,但剧中他变得更精英。

最重要的是,剧集改编依旧保留了人物上最核心的价值观,只是把人物改得更多元一些。

为了做到原著粉以及普通观众对这个故事的高认可度,余庆和团队还在演员选择上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该剧在配角的选择上,《古董局中局》中“五脉”的几位大家长交由国内最具分量的老戏骨们演绎。而王刚、曾江、吕中、郑玉、刘长生等一众表演艺术家们的登场,不仅给这部剧增色不少,其精湛的演技也提升了整部剧的观赏性和质量。

余庆在谈到与这些老艺术家们合作时,同样难掩敬佩之情:“这些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艺术家,他们很清楚你要什么,你只需要简单地跟他们沟通就好,像王刚老师,有的片段我会和他沟通,这个角色这个情景我们希望他更和善一点。他立马就懂了,和他们合作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

除了几位老前辈,“晚辈”演员们,也就是本剧的主演选择上,也同样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选择演员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制片方壹加传媒也一直在和马老师做一些沟通。马老师始终认为夏雨老师就是他在写小说的时候所代入的人物原型。我们从一开始希望夏雨老师来饰演许愿。”在说到主要演员的选择时,余庆直言,田中千绘的角色,我们则希望她真正是一个日本人来饰演,日本聚会场合说出的日语要有韵味。而田中千绘在台湾生活了10年以上,她说中文同样没有问题。

“我的侧重点还是讲故事,整个影视创作的核心都是讲故事,讲故事是第一位的。这对于剧来讲,塑造人物是特别特别重要的,我们希望观众看后能够更好地知道这个人物,他们在发生什么故事,这个对于大众化的作品是最重要的。”余庆进一步补充道。

没有绝对新鲜的故事,只有足够新鲜的细节

“对于类型故事来讲,细节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是风格,还是结构都很重要,但是观众已经看过无数的影视内容了,对于他们来讲,如何做到细节的展现,应该是一部影视作品最为核心的吸引力。”

余庆接受采访时多次表达了他在影视创作中对细节塑造的重视。他认为细节就是整个作品存在的意义,故事结构、叙事节奏、拍摄手法固然重要,但细节决定了整个项目有没有必要做出来。

“我认为未来观众其实是想看到更个性的人物,或者一些有意思的小的情节点。因为大部分的故事其实市面上都讲完了,但是具体的故事细节就不一样了。”

《古董局中局》整个故事的悬疑线非常复杂,其中“细节的塑造”格外重要。当被问及自己最喜欢的一场戏时,余庆并没有选择那些惊心动魄的大场面,意外地选择了一场“文戏”。他认为在这场“文戏”中,演员表演的细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当故事发展到后期时,四个人在经历了这一段冒险旅程后他们发生了一些转变。他们之间的情感会表现出来,这样的饱有情感的戏会很精彩,有一场加奈和许愿的情感戏极棒,涉及到四个人的情感。而且田中千绘她是日本演员,当她一说台词就会有她独特的魅力在里面。这些情感会在后期集中体现出来。”

除了对剧情的细节把控,对于道具等美术部门的“情景再现”,余庆同样没有落下。

在拍摄周期内,“专家团队”全程跟随,有些道具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比如一个鼎的制作过程要用碳来烧三四次,这也耗费大量的时间。余庆打趣说,这个过程其实和做假鼎是一样的。不过在他看来,这不是在造假,只是想尽最大的可能让这个道具看得更真实一些。

“我们运用的道具或者雕塑的制作都是非常考究的,考究到‘专家团队’拿来看,都会觉得ok。”

对于细节的塑造还会继续融入到余庆接下来的创作之中,他并不会过多地去关注故事的类型风格,从小清晰到重口味都有他感兴趣的故事,他所注重的还是细节,细节决定这个故事值不值得去做。

“细节展现永远是最重要的,我同样是在拍传记片,同样在拍人生,那这个人的人生里有趣的地方不就是细节的展现吗?他的精神状态、他的夫妻生活,等等这些,这才是他有趣的地方。”余庆进一步强调。

青年导演的成功法门:高频创作、多试小成本

如五百对余庆评价的那样,余庆同样很自信地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过硬。

余庆会在创作期参与到各个部门之中,然后“统领所有的意见”。他认为自己现在的专业能力,得益于“多看电影”以及“多创作”。

“其实《古董局中局》里面的东西(创作手法),都是我已经有了的东西。我认为大项目不是用来学习的,大项目是要使用你能力的时候。这个过程中,压力会很大,你怎么去把你的东西表现出来,这很重要的。所以,大的项目和之前我独立创作的小项目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整个应对的策略,如何去应对整个剧组的事情,这是导演的一个基础能力。”

余庆认为自己是一个思路很清楚的人,这个优点让他在剧本创作中游刃有余。

“首先,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心中有很多故事,我会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把它们做出来。我进入到影视行业里面有两个原因,我是一个超级影迷,第二个我是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这两个点是我进入到影视行业很重要的原因。”余庆感慨地说。

当编剧创作时,余庆很关注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第一感觉。例如,同样的一个小女孩失踪案件,可以创作成一个半小时的紧张刺激的故事,也可以设定成一个横跨15年岁月的人生沧桑的故事。这个需要作出一个前提判断,来决定这个故事的发展方向,然后才是一个个的转折。余庆认为编剧是一个说明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影视作品。

余庆坦言,他希望拍摄的风格是作者商业类型片。

“拍摄这些商业电影的时候不失一些艺术创作的水平,同时又在讲述一个精彩的普世的故事。这种风格的作品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流水化的东西,观众是迟早看厌的。为什么“蝙蝠侠”一直是超级英雄的标杆,他有很强的作者化的东西在里面,他有作者的思维和价值观植入进去,未来观众肯定会看更有风格化、作者化的东西。”

对于青年导演来讲,能在职业前期创作如此大制作的成熟IP,余庆无疑是幸运的。但这份幸运的背后隐藏着他早期高频度的“小成本电影”创作,余庆成熟的创作心态和制作水准也离不开长期以来的高频度创作。

“我觉得对青年导演来讲,创作低成本电影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弥足珍贵,低成本电影都是在吃个人能力,团队整体偏弱,所以对于导演个人的综合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个过程对于导演的磨练是非常重要。一定要多拍戏,多看电影才能够成熟成长,找到自己的风格,只有在拍、多拍摄,在一些小项目里面锻炼自己,当你的综合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标准的时候,任何的一个项目你都不会心虚,无非就是换了团队而已。”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