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对2019年经济工作部署中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去掉了“中性”表述,也未提人民币汇率问题。这样的措辞变化,被一些市场人士解读为明年货币政策有望从结构性宽松转向总量适度宽松,基准利率有望下调。
对此,央行高级官员称,中国货币政策依然保持稳健,但会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据彭博社报道,在周五晚与媒体的小范围聚会中,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整体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没有改变的......当然要更加的松紧适度,因为情况是比较复杂,所以要增强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应对。”
孙国峰强调,决策层不会以过度的流动性来对经济搞大水漫灌。
尽管如此,分析师表示,从央行近期关于货币政策的措辞来看,2019年货币政策将趋向宽松无疑。
比如,对比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四季度例会删去了三季度例会中“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以及“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等内容。对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巩固”改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为“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改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改为“增强忧患意识,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呼应明年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的中央要求。
据界面新闻统计的15家金融机构预测,降准仍在货币政策工具箱内,预计降准幅度在150-200个基点,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等政策工具降息也是备选项。此外,监管对银行宏观审慎考核指标可能有所放松,允许银行加大补充资本金的力度。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没有提及人民币,删除了去年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说法,孙国峰解释说,没有提其实不代表政策有任何改变。
他表示,由于篇幅有限,会后的公报无法涵盖所有主题。不过,央行注意到分析师和投资者围绕有关措辞变化的讨论,并在本周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例会后发布的新闻稿中又写进去了相关表述。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四季度例会于12月26日召开。会议提到,“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利率、汇率和国际收支等之间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