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联合员工持股系列之二:历经14载 公司及所涉员工深陷泥潭

12月25日,财联社记者接到中华联合保险集团(下称中华保险)持股员工爆料,称公司允诺2018年底解决员工股利息问题,但随着时间迫近没有任何进展,子公司中华财险还将持股员工代表当作上访人员对待,作出了撤走沙发、断暖气的举动。

文|财联社 牛颖惠 吕宇凰

财联社12月28日讯,时光荏苒,14载转瞬逝。

12月25日,财联社记者接到中华联合保险集团(下称中华保险)持股员工爆料,称公司允诺2018年底解决员工股利息问题,但随着时间迫近没有任何进展,子公司中华财险还将持股员工代表当作上访人员对待,作出了撤走沙发、断暖气的举动。

回首故事的开头,2004年,作为国内最后一家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中华保险前身)获批实施“一改三”股份制改革。所有制改革期间,为解决偿付能力危机,该公司实施了员工持股改革,要求分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心支公司班子成员必须按最低限额及以上认购出资。当时7000余名员工共出资5亿余元,挽救公司于危难之中。

当时,有法律界人士提出两点忧虑:第一,员工能否承担较长的盈利等待期;第二,作为非上市公司,如何设计退出机制,以保障员工利益。

未曾想,一语成谶。随着后来公司遭逢巨亏、被监管接管、大股东更替等更变故……当初没有设计员工股东退出机制,为日后埋下了隐患,令这家保险集团及所涉员工陷入泥潭。

岁月蹉跎的背后是时代留给我们的烙印,然,当了终需了。

现场:持股员工赴中华财险、东方资产追息

近年,“中华保险计划上市,员工持股历史遗留问题成掣肘”是外界普遍的认知,然根据财联社掌握的书面材料来看,当初大多数员工属于被动入股,现在则面临被动退出,造成今天的局面几乎是必然。

12月24日,持股员工又一次来到北京,这次他们来的人比往常都多,接近50人。他们第一站到了中华财险位于建国门外国际财源中心39层的职场。当天,所有人被请进了该公司的第三会议室,虽然他们的诉求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矛盾双方谈判继续僵持,但中华财险给持股员工准备了热水跟盒饭作为午餐,像往常一样友好迎接他们到访。

“前些年来,都是车接车送,每次都是把我们哄走,就是不解决问题。”一位持股代表告诉记者。

然而,仅仅隔了一夜,中华财险态度大变。

一位持股员工代表告诉财联社记者,12月25日,持股员工代表再次来到中华财险,公司只允许派5位代表进入办公区内,由于到现场维权的人数比较多,且个个情绪激动,大家一齐涌进了办公区,再一次来到该公司第三会议室。

“只是这一次,不仅没有热水和盒饭,前台接待区的沙发被人连夜搬走了,令持股员工代表气愤地是,连第三会议室的暖风系统也被悄悄关闭,尤其是年纪较大和一些南方过来的代表很气愤。”上述持股代表告诉记者。

一位来自山东的持股员工代表告诉财联社记者:“奋斗了那么多年,我们把来总公司这里当作回家,但是他们第二天把我们当作上访人员对待,说上访人员不能管饭,后来我们悄悄打听了一下,中华联合故意‘停水断暖’,就是为了逼我们离开,当年我们一起集资挽救公司,现在公司这样对我们。”

12月26日,持股员工代表在中华财险总部没能拿到满意的答复,于是兵分两路,一部分人直接乘地铁来到公司大股东——东方资产位于阜成门的办公大楼,另一部分小股份仍然留在中华财险。

实际上,此前一天,也曾有代表来找过东方资产,两位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了他们,在听取他们的诉求后表示会及时向有关领导反馈。

12月26日,同样是前一天东方资产一层的会议室,员工持股代表与记者等待了将近1个小时后,一位东方资产党办相关人士出面接待。

此次,东方资产一方也提出只能有5位代表参与谈判,但员工持股代表认为,他们是七千余人的代表,不能再缩减人数。最终双方达成一致:5位持股员工代表负责与东方资产沟通,其他代表全部聚在后排旁听。

“我们准备过很多方案,但是很多持股员工不认同,不成熟的方案我们没办法上报相关部委,方案也要监管批准。而且,方案很关键,谁出钱也很关键,这些都要达成一致。” 员工代持平台——新疆华联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华联”)办公室主任林先生在现场解释说。

据林先生介绍,中华保险与持股员工的矛盾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中华保险方面给监管部门上报过几轮方案,但是分歧比较大,开始的时候该找各个股东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上报方案,但是各家都有意见,后来就组织在一起开会。

“目前三个重要的工作都已经立项了。首先,组织联席会议,第一届的联席会议今年12月初召开,研究制定员工股的方案,希望能在既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让持股员工们满意;其次,对持股员工进行摸底排查,由于有些员工的股份已经转让,还有个别员工去世等情况,需要新系统将所有持股员工的资料录入,目前这个系统还在开发中;最后就是建立第三方机制,过去几任领导,不管谁拿出的方案,7000多人都不觉得公正,中华联合想聘请第三方跟大家进行沟通,同时在系统里推进,这样比较合理也比较到位。”林先生表示。

据了解,当时员工持股强制推行的对象是全国各分支公司高管以上管理层,其中一部分人仍在公司任职,一位中华财险持股员工代表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随着中华保险近年的周折、股变,目前的核心管理层少有持股。有资料显示,新疆华联原持股员工离职、身故以及非公司员工的持股人数占比发生变化,这也增加了员工股赎回的难度,系统开发成为必然。

持股员工表示理解,但是到6%的年化回报方面,双方难以达成一致。“你们理解的利息和法律的利息是有争议的,中华保险的6%是债还是股?”林先生表示。对此,持股员工立刻反驳称:“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这些我们不懂,你不要抠字眼。”

据了解,新疆华联虽为员工代持股平台,但没有业务,相关员工的工资是中华保险负责发放。

“没有给我们利息,还不给暖气,那么大的屋子里我们全在那挨冻。”面对中华保险的大股东——东方资产,一位来自辽宁的女性员工持股代表刚刚做完开颅手术,觉得为公司奉献大把青春,现在遭遇不公对待情绪失控。

现场的持股员工大多数都在50岁以上,他们拿着过往维权的资料、昔日某位高管作出承诺的视频反复看,不断地说:“明明说好了会给我们的,当年找我们要钱的时候和现在完全是两样!”

最终,东方资产方面表示:“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今天知道了,现在中华保险也提出方案,我们两个部门会督促中华保险尽快给出最新的解决方案,尽量满足大家要求。因为公司性质问题对这类事情很慎重,希望可以妥善解决问题。今天下午或者明天我们会把中华保险领导找过来总部一起开个会,重视此事,建立一个汇报机制定期通报这个事情。”

东方资产方面建议持股员工代表们留4、5位代表在北京,有任何进展将及时沟通。但是现场的持股员工代表们都表示:“已经等了14年,不在乎这一会儿,我们等着钱回家过年。”

会后,中华联合的持股员工代表们一起坐地铁回到了中华财险国际财源中心39层的第三会议室里,大家一起买来泡面,在下午2点多吃了午饭。

这一次来到北京的持股员工代表不到50位,但是他们有庞大的微信群,里面全是来自11个省市的持股员工,由于还有不少人仍在职,不能来北京现场的持股员工纷纷在群里给大家发红包,对此次维权表示,有持股员工代表告诉财联社记者:“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利息,至少现在和东方资产直接联系上了。”

事实上,根据财联社记者获悉的一份《东方资产关于中华保险员工持股情况的说明函》显示,东方资产认为中华保险员工持股行为,“不存在违反当时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情形,并依法完整履行了当时主管部门相关批准流程,事实清楚,权属清晰,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的情况,中华保险将持续进行员工持股确权工作,并依法管理员工持股。如今后发生纠纷或其他问题,由本公司负责协调解决。”

此函落款时间为2016年3月18日。

原委:原保监会发函要求中华保险、东方资产牵头解决问题

据了解,持股员工之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赴京维权,源自原保监会的一份文件,及今年7月份中华保险董事长丁建平的许诺。

2018年3月12日,原保监会向中华保险及其控股股东中国东方资产下发监管函,要求中华保险需抓紧制定员工股一揽子方案,明确员工股处置进度表等,关于利息问题,由中华保险和东方资产牵头解决。

监管函还要求,中华保险加强与持股员工的信息沟通,及时回应持股员工诉求。原保监会表示,在中华联合保险正式提交员工股处置一揽子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有效实施前,将关注中华保险的治理风险及风险综合评价情况,并适时限制中华保险及其子公司与公司治理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

几个月后的7月17日,持股员工找到中华财险,“中华保险董事长丁建平主动出面表示,年底之前解决利息问题,如果没有进展挨个地市去说明解释,但是年底了,他一直没出面。”一位持股员工代表告诉记者。

一位来自浙江的持股员工代表说:“2005年的时候公司下发了文件,当时要求必须入股,我们并不愿意,很多人都是卖掉房产甚至全家举债才凑够的钱,那时候跟我们说了是每年按照6%的收益。”

2004年9月,经原保监会批准,中华保险实行“一改三”的股份制整体改制方案,成立“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设“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联合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两家独立法人子公司。2006年5月30日,中华保险控股公司挂牌成立。同年12月6日,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在股份制改革期间,中华财险(原中华联合财险)并行实施了员工持股改革。

根据财联社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2005年11月9日,中华财险向各中心支公司、分公司各部门下发了持股事项通知,要求分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心支公司班子成员必须出资,且必须按最低限额及以上认购出资。

各级公司对符合入股条件的员工进行宣传动员,由员工自筹出资款。同时成立了新疆华联作为持股平台。员工持股方案中明确提出,员工所持股权为“中华联合”的股权;出资的预计年回报率不低于6%;员工入股后即成为公司的隐名股东;员工所持原始股每股为1元。

该通知最后一条还强调,入股即为公司股东,没有年限,如退出只能转让,转让方式为内部转让或上市后转让。而这一条成为了所有后患的根源。

“2006年后,由于连续数年陷入巨亏,中华财险未能向参与间接持股的员工支付过任何回报,没有兑现原来承诺的每年6%的回报率。2009年后,中华财险逐步扭亏为盈。但公司表示,由于利润率较低,还需逐步填补历史亏损,仍然未向员工分红。”一位持股员工代表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由于中华财险的员工持股计划未设计员工如何退出持股的方案,因此员工几乎没有退出机会。

“2015年10月20日,中华财险谋求以行政手段整体解决员工持股问题,通过新疆华联公司董事会发布了一个股权转让方案。”另一位持股代表告诉财联社记者,该方案提出:以1.71元/股左右(税前)的价格将新疆华联所持有的中华控股(现”中华保险“)和中华财险的股份全部转让,清算解散新疆华联;并将转让获款按照持股比例分配给全体出资员工。董事会同时还决定对现有股东进行确权,“以明确股权归属,保护股东权益”。

“由于事先未与员工持股人商量且转让价格过低,新疆华联公司这一股权整体转让方案和确权工作在持股员工中引起巨大不满。持股人要求中华财险努力实现员工股随中华保险共同上市;或按公允价格回购股份;兑现出资时承诺的6%/年的收益;并改选新疆华联公司董事会,使新疆华联公司能够真正代表出资人利益,2015年年底中华保险被迫宣布搁置员工股整体转让方案。“记者现场采访中了解到。

“直到2016年,中华联合(中华保险)另一大股东——保险保障基金的股份全部撤出该公司,并且在3年的时间里获得2.73倍的溢价,持股员工的情绪被激发出来,因此有了多次赴京维权的事件。“一位持股代表告诉记者。

没有每年预期的回报,十四年股份不断被稀释,赎回价格低,加之中华保险一直以来要上市的预期,记者在中华保险员工持股贴吧中多次看到员工不愿股权被清退股权的言论。

值得注意的是,股权转让溢价与持股比例有关,持股5%以上具有董事会席位,在许多保险公司有无董事会席位股份卖出价格差异较大。当然,这与之前入股时的每年回报率约定并无太大关联。

“一直以来公司与小股东(此处指持股员工)之间有很多问题,其中一部分已经解决了,现在只有三个重点,6%的利息问题、员工股的赎回机制、是否共同上市。所有内容年初的时候全部和原保监会报备过。” 新疆华联上述代表认为。

来源:财联社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