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新金融深度
超千万ofo用户排队退押金,多个共享汽车项目烂尾押金难退,短短两年,曾经风风火火的共享经济给用户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业内人士指出,共享平台接连出现问题,反映出整个行业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共享经济本质仍是互联网公司的创业项目,而重资产是其明显属性。凭借概念搭建起来的创业公司如果基本依靠资本输血“续命”,当整体经济下行,资本撤退,共享平台定会迅速走到泡沫破裂的梦醒时分。
新金融头条注意到,今天哈喽出行(即哈罗单车)被曝出已获得新一轮近40亿元的融资,同时被曝出招募顺风车主,加紧布局监管更加严格规范的网约车业务。很明显,在资本的助力下,各平台除了疯狂扩张占领市场之外,尽快摸索出更加持久的运营模式、更加具有社会责任的商业模式才是发展的长久之策。
共享单车迎来倒闭潮
临近年底,ofo共享单车的用户们在北京总部迎来了一场“车友会”。
事件源起于ofo退押难问题的集中爆发。近日部分北京地区的用户赶往ofo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办公地点,要求现场退款。现场图片显示,数百名用户从一层电梯口一直排队至楼外的马路边。最新数据显示,在线上提请退还押金的用户已经超过了1300万人,保守估计退款数额超过10亿元。
12月20日,ofo公司收到“限制消费令”:公司及戴威本人不得坐飞机、软卧等,不能在星级宾馆等场合消费等。12月23日,胡玮炜宣布卸任摩拜单车CEO,彻底告别共享单车。或苦撑无果或变现走人,戴威和胡炜炜作为共享单车最早的创始人,现在已经双双出局。
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共享经济成为热门风口,吸金总额达104.33亿元。头顶共享经济概念光环的共享单车即资本游戏的道具之一。据交通运输部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77家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从去年开始,悟空单车悄然退出市场,小蓝单车、酷骑单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失联、押金难退,小鸣单车通报破产。中消协调查发现,已有34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共享单车行业持续两年的风口骤停,彻底走进了“寒冬”。
得益于互联网,共享经济有着以小博大的先天优势,头顶着共享概念的光环,就可以轻松撬动社会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2018年三季度新的风险投资资本流入同比减少52.8%,资本逃离也正从单车向其他共享行业蔓延开来。
共享汽车同样遇冷冬
和出生草根的共享单车不同,受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等政策激励,共享汽车一度成为各大资本的宠儿。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国内已注册的共享汽车企业超过400家,包括东风汽车公司的“东风出行,共享汽车”服务平台上线,长城欧拉发布共享出行业务品牌“欧拉出行”,以及宝马集团共享服务即时出行在成都上线等等,各主机厂纷纷进入共享市场布局。
纵有资本的加持,在经济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多家共享汽车平台陷危机,面临停车难、盈利难等困境,共享汽车也开始显露遇冷的征兆。
以总融资金额高达千万美元的途歌出行(ToGo))为例,今年9月,途歌出行悄悄从各运营城市撤退,到了12月,途歌出行问题大面积爆发,陷入押金难退、无车可用的困局,据悉,目前在途歌出行北京总部有大量退款人排起长队,可现场退款名额每日却只有15个,造成不少用户早起抢名额。据公开数据,途歌大概有300万用户。如果按照每人1500元押金估算,所有押金加起来约45亿元。
和途歌遭遇同样问题的共享汽车平台不在少数。去年3月,友友用车宣布停止运营,今年5月,麻瓜出行宣布停止服务;6月中冠出行被曝涉事企业跑路;9月,已经完成A轮融资的巴歌出行疑似倒闭,APP瘫痪;11月,已经试运营超1年的美团共享汽车业务也暂停试点;12月共享出行平台兔司机被曝企业疑似跑路,传出资金断裂,平台一度停止运营。
一共享汽车加盟店负责人表示,共享汽车的实际运营过程困难重重。其指出,共享汽车门店的高运营成本是首要问题。在起始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承担起公司在车辆投放、停车、运营、充电/加油、维修保养等一切开销。“要是车辆被损毁、被盗、违章以及涉及重大事故时,虽然后期有保险公司赔偿,但在实际运营中,这些成本都需要公司资金来垫付。”其表示,车辆日常的维护、检修等也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
另外,受政策影响,共享汽车多为新能源汽车,这类车型的基础设施等网点的建设还不完善,车辆、停车点、充电点的投放导致运营成本巨大。总的来说,由于盈利模式尚未明晰,目前大部分共享汽车平台还处于高成本获客阶段。
基于此,拥有汽车厂商背景的平台也同样开始转型自救。据悉,今年6月,北汽旗下业务轻享出行宣布进行业务升级,将自己定位为技术赋能者,为共享汽车从业企业进行赋能。12月27日,哈啰出行(原名“哈罗单车”,2018年9月更名)被曝出已于今年9月完成约40亿元新一轮融资,并被曝出扩张业务版图,正在招募顺风车主,加紧布局监管更加完善的网约车业务。
退潮后的共享经济
2017年8月8日,《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中第四章明确要求鼓励分时租赁发展。并通过充分认识发展分时租赁的作用、科学确定分时租赁发展定位、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等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在共享单车的带领下,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衣橱、共享汽车等项目纷纷涌现,备受关注。大众一度认为美好共享经济时代就要来临。如今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又一盆冷水。
共享经济的市场真的有那么大吗?业内人士指出,从市场角度来说,共享项目主要依靠线上系统来控制和调配,本质是互联网公司的创业项目,概念的创新加上政策的支持使其打开了风口。
然而,共享模式走入了成本高、盈利难的困境,而创业公司需要不断的融资输血才能继续运营。当资本因种种原因对于共享经济处进入观望状态,资本一旦断流,那些靠融资续命的平台必然会面临倒闭。
资本游戏依然会继续,但当它们离场后,买单的往往是消费者。
相信大多数读者都使用过ofo或是共享汽车,共享经济给民众带来的些许便利不可抹杀,但这背后是以一系列负面因素为代价的。一些基于伪需求的项目通过热炒概念、吸引融资,最后卷走一笔押金就跑路的现象不在少数。
在共享单车期初,便有声音提成需要设立诸多防止损坏公众利益的保障制度,但随着资本入驻规模扩大及行业竞争加速的,这些制度因种种原因早已被选择忽视和遗忘。科技可能产生的风险也随之外部化交给每一位社会大众来承担。
12月21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正督促ofo畅通退押渠道、优化退押流程,加快线上退押进度,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同时让ofo公司多方开源节流,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如果不能建立防范风险的长效监管机制,开放任何一项新技术新模式,在资本的催熟下,共享单车这样的泡沫仍会层出不穷。2018年ofo、途歌等先行者们的泡沫已破灭,但愿2019年的共享行业经过寒冬的冷静,能够更加理性地迎接市场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