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8⑫|2018年这些文化大咖离我们而去·国际篇

巨星陨落,光亮犹在。在2018年的最后时刻,让我们再回首看看这道光亮,心念过往,继续前行。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朱洁树

阿哈龙·阿佩费尔德

以色列小说家、大屠杀幸存者

1932年2月16日-2018年1月4日

阿哈龙·阿佩费尔德(Aharon Appelfeld)出生于罗马尼亚一个犹太家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年仅8岁的他失去了自己的母亲。他与父亲分别被送往集中营,而他竟奇迹般地从集中营逃出,并在乌克兰的森林中躲藏了三年。战后,阿佩费尔德移民至以色列,并在那里与父亲重逢。

阿佩费尔德是以色列最高产的希伯来语作家,一生中出版了40多部作品,并曾经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奖“以色列文学奖”。阿佩费尔德书写“大屠杀”,却从来不写毒气室、极刑、坟墓、暴行和人体试验,而是写幸存者在灾难来临前以及之后的生活,流离失所和茫然无措是他的主题。

彼得·梅尔

英国作家

1939年6月14日-2018年1月18日

“我发现自己彻底分心了,我醉心于普罗旺斯充满新奇的生活,心不在写小说上了。我每天从水管工,从隔壁的农民,从采蘑菇的人以及养小驴的女人那里得到的教育远比我自己发明的任何事物都更迷人。”在从事15年广告事业之后,彼得和妻子来到普罗旺斯生活,并且写下了《普罗旺斯的一年》,详尽记述他们在卢贝隆山脚下的梅纳村里闲逸优雅的乡居生活。梅尔说,他自己几乎成为了园子里一棵无所欲求、心满意足的蔬菜。这本书创下全球销量超过六百万册的奇迹,跻身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旅行文学作品之一, “普罗旺斯”也成为了闲适生活的代名词。

1月18日,彼得·梅尔(Peter Mayle)在法国南部去世,在死亡审判来临之前,他曾经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把看似平淡的乡村生活活成了人世间最高级的享受。

厄休拉·勒奎恩

美国作家

1929年10月21日-2018年1月22日

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 Le Guin)是少数几位以科幻和奇幻文学体裁跻身于美国经典文学殿堂的女作家,她是美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12次获该领域最高奖的作家(6次星云奖,6次雨果奖)。《地海传奇》六部曲可能是厄休拉·勒奎恩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它常与另两部西方奇幻经典——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刘易斯的《纳尼亚年代记》相提并论。与托尔金笔下深受北欧神话影响的中土世界、刘易斯洋溢着基督教精神的纳尼亚大陆不同,厄休拉·勒奎恩的作品富有中国道家内涵,不强调善恶对立的二元价值观,而是传达“平衡”“阴阳同源”的理念。

在生前的最后几年,勒奎恩十分担忧资本主义对文学的腐蚀。“作家必须知道商品生产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区别,”她在2014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杰出贡献奖时说,“人可以与权力进行抗争,这种抗争和改变常常起源于艺术尤其是文字的艺术。我的职业生涯漫长而美好,如今它要结束了,我不想看到美国文学走下坡路。我们获得的最好回报不是金钱,而是自由。”

尼卡诺尔·帕拉

智利诗人

1914年9月5日-2018年1月24日

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尼卡诺尔·帕拉(Nicanor Parra Sandoval)是一位“如同惠特曼般重要”的诗人。帕拉被誉为智利诗坛代表人物和“反诗歌”开创者,“反诗歌”源于帕拉1954年出版的诗集《诗歌与反诗歌》,他以充满反抗性的、富有黑色幽默色彩的诗歌,颠覆了拉美诗歌的华丽辞藻传统。“反诗歌”力求打破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强调对话性、口语化,帕拉也经常“督促”诗人们从“奥林匹斯山”上下来,去与真实世界、普通世人相处。他也建议年轻诗人从传统写作中挣脱,真正地解放自我。就像他的一首诗作《致年轻诗人》所说:写诗就要 / 自在随意 / 以为只有一条路可走 / 到头来 / 见到的不是诗 / 而是溅落桥底 / 的血迹。(丁晓航 译)

谢和耐

法国汉学家

1921年12月22日-2018年3月3日

谢和耐(Jacques Gernet)最受学界好评的著作是《中国社会史》(1972)和《中国与基督教》(1982)。《中国社会史》全面描述了中国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被认为是国际汉学领域内中国通史的扛鼎之作。谢和耐也因此书成为了唯一能够凭一己之学力完成大部头中国通史的西方汉学家。在《中国与基督教》中,他试图从中国人的立场揭示中国文化独有的人生观、宇宙观、逻辑和语言特征,进而指出中西方观念的根本不同。此外,谢和耐还涉足敦煌学、南宋社会史的研究。

谢和耐不像很多传教士或外交官一样,因为在中国工作、旅行,而后转向汉学研究。他是严格按照法国汉学传统培养出来的学者,和很多前辈一样,他鲜少踏足中国,却掌握了中文,能够运用文献对中国文化进行研究和判断。据谢和耐自己说,1980年代,他曾到中国旅行,那时中国学术界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于是他作为普通的游客,观察了变化中的中国,感到非常开心。在晚年,谢和耐收养了一个中国孙女,并让她从小在中文班学习中文。关于收养的具体缘由并没有公开,但却能从中看出,谢和耐确实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带进了家庭和内心。

海登·怀特

美国思想史家

1928年7月12日​-2018年3月5日

海登·怀特(Hayden White)的成名作是《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该书被誉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历史哲学著作,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中语言学转向的标志。在海登·怀特看来,到19世纪,历史学越来越被一种追求清晰、字面意义和纯粹逻辑一致性的不可实现的理想束缚。海登·怀特在书中对十九世纪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学思想家一一进行分析,展示了他们进行历史著述时采用的主导型比喻方式以及随之相伴的语言规则,从而确证历史作品存在的普遍诗学本质。

海登·怀特还是一位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学者,他认为美国资本主义唯一的持续性在于不断的战争,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美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对其他世界的剥削,这些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相适应的。”同时他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中国引入资本主义,将是毒害性的,中国应该找到一条不同于美国资本主义的替代道路。“你无法阻挡资本主义,但是你不一定非要经过它。”

史蒂芬·霍金

物理学家

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 

活到76岁,这对于一个21岁就被诊断为卢伽雷氏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人来说,或许已是奇迹。更传奇的是,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虽然全身瘫痪,却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完成了对宇宙的探索。他与罗杰·彭罗斯共同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的彭罗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霍金辐射理论,为现代理论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部分人对霍金的了解在于他个人的传奇经历与那部畅销全球的《时间简史》。霍金下了很大功夫,才解决了如何向读者解释若干复杂概念的问题。他说,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让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

高畑勋

日本动画大师

1935年10月29日-2018年4月5日

作为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创始人之一,高畑勋曾创作过《我的邻居山田君》《百变狸猫》《萤火虫之墓》《辉夜姬物语》等动画作品。人们常常认为是高畑勋发现了宫崎骏,但高畑勋本人表示,自己青睐宫崎骏是因为他作为年轻人的生气勃勃:“他又有才华。当时还没有和他共事,但我们一起搞工会斗争,我觉得交这个朋友很开心。”

高畑勋曾经指出,中国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过许多优秀作品。“其中特伟先生的水墨动画片,让我们惊叹不已。”他认为,能创作出《小蝌蚪找妈妈》那样的作品,是因为中国电影制片厂当时体制的优势,在他看来,“中国动画艺术电影的探索在改革开放之后因为要追求利润反倒衰退了。”他还曾经拒绝过到北京演讲,他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既有深厚的传统,又有丰富的经验,“还是不要把只知道挣钱的日本人请去的好。”

汤姆·沃尔夫

美国作家、“新新闻主义”先驱

1931年3月2日-2018年5月14日

沃尔夫(Tom Wolfe)收放自如地运用标点、斜体和旁白,独特的自创词汇使得他个人风格突出,和其他记者区别开来,他还喜欢针对同一主题展开长时期追踪与观察,进行“饱和式报道”。“没有什么比事实更能激发想象力了,” 沃尔夫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就像那句老话,‘这事你编都编不出来’。”沃尔夫凭借1973年出版的同名散文集,促成了“新新闻主义”(New Journalism)这一名词的诞生,杜鲁门·卡波特、琼·狄迪恩、盖伊·特立斯和亨特·S.汤普森也是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人物。

沃尔夫专注于流行文学、政治和美国生活的写作,尤其关注二战之后金钱与繁荣如何塑造这个社会。《酸性测试》被很多人视作定义和描绘嬉皮士运动根基及其发展的定调之作,而《虚荣的篝火》则是对1980年代纽约贪婪与金钱交易的讽刺性白描。盖伊·特立斯曾经指出,“他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作家,别人无法模仿他,一旦有人尝试仿效,必然是一场灾难。这些人倒不如去肉店上班。”

菲利普·罗斯

美国作家

1933年3月19日-2018年5月22日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曾是著名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钦点的美国四位在世伟大作家之一。他的著作通过性、种族和政治这三大主题,传达出不断演进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因此他也被称为“美国的巴尔扎克”。

27岁时,菲利普·罗斯就凭借刻画犹太反叛青年的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和五个短篇》获得了美国图书奖,之后,他获得了几乎所有的文学奖:普利策小说奖、布克国际奖、卡夫卡奖……只有诺贝尔奖始终与他无缘。在与《巴黎评论》的对话中,罗斯认为,如果自己成了律师,文化也不会因此有什么损失。他并没有把自己看得很高,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生机勃勃地努力着,想要把自己从自己变成他的那些生机勃勃、不断变换自己的偶像的人”,他称自己 “一天到晚在写作”,直到今年5月,他书桌上的那盏灯永远地熄灭了。

V.S.奈保尔

英国作家

1932年8月17日-2018年8月11日

V.S.奈保尔(V.S.Naipaul)出生于特立尼达岛,拥有印度血统,后来去往英国求学,在那里打造了自己的文学生涯。他在五十年间创作了30多本著作,包括回忆录、小说和旅行写作,其中许多涉及殖民主义及其遗产。他与石黑一雄、拉什迪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V.S.奈保尔的小说作品《大河湾》和《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被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一。1971年,V.S.奈保尔荣获布克奖,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委称他的作品中“具有统一的叙事感和未受世俗侵蚀的洞察力,使我们看到了被扭曲的历史的存在,并激发了我们探寻真实状况的动力”。在80多岁时,他曾经访问中国,称自己的遗憾就是人生苦短:“我认为一个人一共要有三个人生,一个用来学习,一个用来享受,还有一个需要用来思考。”

三浦美纪

漫画家

1965年5月8日-2018年8月15日

“小丸子”是三浦美纪小时候的绰号。1986年,三浦美纪在少女漫画杂志《Ribon》上,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蓝本连载漫画《樱桃小丸子》。故事围绕着小丸子及其家人、同学展开,很多人都可以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樱桃小丸子》的内容轻松治愈,观众群体广大,成为了日本的国民漫画。在日本动画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1990年,富士电视台播出《樱桃小丸子》动画版,很快便成为有纪录以来日本史上最高收视率的动画,并长期盘踞日本动画收视率前三位。

2011年12月31日,连载了25年的漫画版《樱桃小丸子》完结。但是并没有留下一个明确的结局,而作者的英年早逝也不免令人唏嘘,但在小丸子爱好者的心中,樱桃小丸子永远是那个9岁、迷迷糊糊的小女孩,而小丸子一家,也会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斯坦·李

美国漫画创作者、编剧

1922年12月28日-2018年11月12日

斯坦·李(Stan Lee)原名斯坦利·马丁·利博,他从小就热爱写作,当地一家报纸曾组织征文比赛,由于他获奖的次数太多,报纸不得不改变评选规则来阻止他再次参加比赛。16岁时,他从高中毕业,进入Timely漫画公司(漫威漫画公司的曾用名)做助理,从此进入漫画行业,后来相继成为漫威的总编辑、发行人和董事长。

斯坦·李笔下的众多超级英雄几乎都是脱胎于不同时代发展变迁着的美国社会。二战期间,以《美国队长》为代表的美国超级英雄漫画鼓舞了那个时代的民众;冷战期间,在核威胁笼罩整个美国社会时,《绿巨人》应运而生,故事中的著名物理学家班纳博士由于苏联间谍的蓄意使坏,被自己制造出的伽玛炸弹的放射线大量辐射,身体产生异变,这也暗合美国民众对苏联的恐惧心理。他创作的英雄贴近普通人,有暴脾气、虚荣心,也有着常人的烦恼。

“我过去会因为自己仅仅是一个漫画作家,而其他人在建造桥梁或是治愈疾病而感到羞愧。我逐步发现,娱乐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能够给人带来快乐,你就在做一件对的事情。”斯坦·李曾经这样说。在他去世后,斯坦·李官方推特发文哀悼,同时留下了斯坦·李生前名言:“Excelsior!”这是斯坦·李做编辑时喜欢加在文尾的一句话,意为“精益求精”。

史蒂芬·海伦伯格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兼动画师

1961年8月21日-2018年11月26日

史蒂芬·海伦伯格(Stephen McDannell Hillenburg)曾经是奥兰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老师,他最早创作《海绵宝宝》是受研究所之托,为参观的儿童描绘介绍海洋生物知识的漫画。渐渐地,就形成了《海绵宝宝》这部关于天真、友谊和救赎的动画片。在动画片里,“海绵宝宝”“章鱼哥”“派大星”“蟹老板”虽然性格迥异,但在紧要关头总是能够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为了共同生活的比奇堡并肩作战,他们也在共同的历险当中不断成长。

海伦伯格在2017年3月被诊出患罹患渐冻人症(ALS),一年半后,因该病而去世。

伯纳多·贝托鲁奇

意大利导演

1940年3月16日-2018年11月26日 

除了《巴黎最后的探戈》《偷香》《戏梦巴黎》 等作品,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被中国观众铭记,更多是因为《末代皇帝》。这部由尊龙、陈冲、邬君梅联袂主演的传记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王溥仪的政治和情感生活故事,而贝托鲁奇也因这部影片成为第一个进入紫禁城拍摄的外国导演。

在演员陈冲的回忆中,贝托鲁奇是“一个博学的人,一个诗人”。在她的记忆中,《末代皇帝》的制作像是一场八个月的的婚礼,庞大热闹且混乱,而自己“做了八个月的新娘,每天等待着贝托鲁奇将盖头掀开,又一次爱上我”。而邬君梅则永远记得,贝托鲁奇曾经这样向自己告白: 我疯狂地爱上了中国人,我疯狂地爱上了中国的文化。

2018,那些划过天空,给我们宝贵回忆的星星

……………………

| ᐕ)⁾⁾ 更多精彩内容与互动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