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财经声音】白重恩:30年后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3%以下

一起来看看本周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财经观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白重恩:2050年前后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3%以下

根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白重恩的研究分析,随着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不断下降以及劳动力规模的不断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2050年后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3%以下。他指出,中国在2008年以后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经济减速趋势,离“前沿”经济体距离越来越近,“后发赶超”优势不断减小,目前中国总人口增长趋缓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规模不断减小,这都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不断下降将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必然趋势。

刘尚希: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隐性债务归根结底是体制问题

针对近年来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隐性债务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认为,这归根结底是体制问题。在国家治理结构的纵向维度中,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财力都没有界定得很清晰。中央决策、地方执行的结构导致了“上面点菜、下面买单”的局面。地方财力与事权不匹配,隐性债务难以一劳永逸地根除。刘尚希表示,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良好的体制基础,只有责权清晰、预期明确,才能使地方政府建立起预算控制机制。

曹远征:中国金融体制仍不完善,改革任务并没有完成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在12月20日的新浪“金麒麟论坛”上表示,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开始面对跟发达国家一样的金融问题,例如去杠杆、宏观审慎管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已经在接近国际舞台的中心,但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曹远征指出,中国的金融体制依然很不完善,改革任务并没有完成,目前来看还有许多需要继续改革的地方,比如利率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也还未形成自由兑换体系下的货币体系。

刘守英:城乡融合的关键是土地制度改革

近年来,中央对城乡关系的提法从“统筹”、“一体化”到“融合”。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刘守英日前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表示,城乡融合是一次阶段性的转型,其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相互依赖、互有需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解决的就是政府在“统”方面太强,市场作用偏弱的问题,要打破政府单一主体,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发展农村要素市场。而要推进城乡体制改革,关键是土地制度改革,要实现城乡土地权利的平等。

余永定:尽早让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自由浮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余永定日前撰文指出,中国需尽早让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自由浮动。他表示,2003年以来的经验表明:缺乏灵活的汇率是造成中国经济增长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不放弃汇率维稳政策,中国经济就不可能实现稳定、平衡、协调、可持续增长,而汇率浮动本身带来的不确定性,却可以通过发展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加以锁定。

伍戈:明年房地产政策会出现微调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12月20日在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18年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需不振,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行业,房地产业拉动其它行业的效应最为显著。因城施策的微调料将是明年房地产的政策关键。 他预计,明年中国GDP实际运行可能在6.3%左右,目标区间在6%到6.5%之间。在这个区间之内,整个经济就业问题不会太大。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