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变到质变,网络电影可能是影视寒冬里的一抹春色

“如果说今年是影视行业的极致寒冬的话,那么网大就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创客猫注:本文来源于三声主办的“三生万物·2018第三届中国新文娱新消费年度峰会”上,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主任李学政、淘梦创始人&CEO阴超、映美传媒创始人&CEO吴延、忆光年影视创始人&总编剧亦可未知、奇树有鱼创始人&CEO董冠杰、麦田映画创始人&CEO麦田围绕《破冬立春,网络电影的节奏回归》主题展开的圆桌对话,厚德前海基金合伙人陈昱川担任嘉宾主持人。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在近期演讲中提到,未来的“新网大”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可以跨过院线直接以单次或单片付费观看的模式直接2C。并且,跨过院线直接2C的“新网大”完全有可能逐渐从旁支走向主流。

虽然目前网大的发展还未达到王冉所提的高度,不过,今年网大的发展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之前娱乐资本论在评论网大时如此写道,“如果说今年是影视行业的极致寒冬的话,那么网大就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确实,据数据显示,今年全网共上线网络大电影1526部。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内容在品质上有所提升。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一共有22部网大票房过千万,其中,80%为魔幻、动作、古装题材,成本均在600-800万之间,全年网大豆瓣平均分更是从去年的6.52增长到6.68。并且今年初开始,网络电影分账票房纪录便不断被刷新。2月份,《镇魂法师》分账首次突破3000万,5月份爱奇艺出品的《灵魂摆渡·黄泉》和《齐天大圣·万妖之城》均达到4000万,其中《黄泉》总分账金额达到4547万,一举成为当时市场上分账票房最高的网络电影。这个纪录一直持续到11月,被优酷出品的《大蛇》以4600万分账票房打破。

“网络电影行业明显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院线电影进入严冬期的时候,网络电影因为之前负面新闻多,所以现在会更加低调,努力把内容做好,用成绩去说话。”淘梦创始人、CEO阴超说道。

数量下滑,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家对网大的品质要求更高了。映美传媒创始人、CEO吴延表示,从内核来看,这是一个健康的状态,是任何一个成长性的细分行业,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网大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的产品或者作品缺少一些情感的共鸣和价值观的体现,这是我们在明年需要加强的地方。”奇树有鱼创始人、CEO董冠杰说。

在网大从业五六年,麦田映画创始人、CEO麦田指出,现在是网络电影发展的最好时候,因为用户的付费习惯已经慢慢养成,二是团队的发展和电影的发展并驾齐驱。

虽然网大的体量远远还不足以与院线电影相比,但两者的关系却经常被行业人员所讨论。董冠杰认为,两者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发行的渠道不同,现在的不同是因为网络电影内容质量还没有真正达到电影的高度,网络电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阴超表示,这两个市场是互补的关系,院线之所以不可被取代,因为它有社交的部分,而网络有一个好处是更便捷,并且是院线题材的补充,所以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说到IP与网大的结合发展,忆光年影视创始人、总编剧亦可未知认为,现有的一些IP对网大最大的帮助就是在IP的热剧热播之后有一些番外的作品可以通过网大去呈现。

至于2019年网大的发展,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主任李学政坦言,网大这一两年还不会有大的突破,新的播放平台太多了,大家只要做好自己的内容就可以。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从量变到质变,网大的进阶之路

陈昱川:谈一谈今年你们对网络大电影的看法,主要的特点有哪些?

李学政:我认为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其实就是一个名字,它的概念是随着网络更加发达、设备更加先进而出现的。我本人是军事题材委员会的秘书长,我们军事题材的占比越来越重,74%的奖项与军事电影有关,所以我在这里就借助这个平台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军事题材,多多关注部队文化建设的提速。

我觉得我们未来的网络电影是真正电影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它的门槛低,特别是随着将来5G、甚至6G的诞生,将给这个行业带来一个不可估量前景。希望大家鼓起勇气,用高科技来把我们的网络电影打造一个最高点。

阴超:不知道是不是各位投的广告变少了,老实讲确实今年的数据非常好,从数量上可能有下降,数量下降不是一件好事吗?行业也明显从一个量变到质变,去年最高2600万,我记得在爱奇艺过千万不到十部,今年过千万有30多部,过2000万的有10部,我觉得数据还是值得大家高兴的。

网络电影在现在更像一个朝气蓬勃的阶段,到了下半年感觉特别的明显。在所谓的资本寒冬和影视行业有很多问题的时候,比如税收问题的时候,很多院线的电影进入严冬期的时候,但网络电影正是由于过去一两年,负面的声音特别多,所以我们会低调一些,我们把内容好好做好,用成绩去说话。大多数人都说我们不看榜单,不用去争辩什么,我们希望拍出来的东西大家愿意去看,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董冠杰:寒冬更多是相对一些生产模式落后的企业而言,对我们来讲网络电影还是属于初始发展期,今年更加良性和成熟一点,量的减少不是市场的降低,其实是看单片的收益,整体来说这个行业还是在发展的阶段。网络电影这个行业还是属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当然也是因为网络电影排放量比较小,对于我来讲也想的比较简单,抓住用户的需求,努力去做他们喜欢的产品。

我觉得现在网络电影在快速发展中虽然还有很多不足,有的产品或者作品缺少一些情感的共鸣和价值观的体现,这是我们在明年需要加强的地方。所以,这个市场整体来讲还是在翻倍的增长,包括我们这几家公司,还是超过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这在未来几年还会是一个常态,希望这个行业能有更多人进来,让这个市场更大一些。

吴延:数量下滑,大家对于品质的要求更高了。大家用更认真的态度,更专业的团队去做这个事,回馈给市场,用户可以选择的高品质电影越来越多了。所以,其实在内核来看这是一个健康的状态,是任何一个成长性的细分行业,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另外一个层面,内容更多元化,也是蓬勃发展的一个验证。要有更多的包容性,今天整个视频网站的付费用户已经有2亿左右了,他们所需要的内容一定是不一样的。适应整个付费网络影视,让大家能够去做更多类型化的产品,让不同的用户看到他们喜欢的产品,有一些破圈的效应。整个来说网络电影非常良性在发展,不管是寒冬还是非常阳光明媚,认可的一定是踏踏实实做事的,希望大家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努力去做。

麦田:其实我觉得通过这五六年在行业里作为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来讲,现在网络电影是发展最好的时候。核心有两点:

第一,用户的付费习惯已经渐渐的养成。

第二,团队的发展和电影的发展并驾齐驱。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的市场存在问题,但问题都是用来解决的,任何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都有问题,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内,百花齐放地去服务用户。

网络电影的市场会越来越好,用户的付费习惯已经养成了,他们就知道看东西是要花钱的,像微博动漫的演讲说,“时间对你付费来说是一个更宝贵的东西”。我们如何去打造一个用户愿意花时间的内容,这才是网络电影未来发展的方向。

取材IP还是做原创?

陈昱川:如果一个内容的形式真正成为一个主流的形式,还是要有一个自我打造案例的能力。从你的角度来看网大两边的平衡怎么看?

亦可未知:从创作角度稍微阐述一下,网大跟科幻有点像,因为服务的用户不太一样。对于网络电影来说可能它需要就是一个点,需要一个新奇性,如果达到一个新奇性就达到了网络电影的一个门槛。大家对于网络作品前五六分钟试看的方式有些不满,我觉得前五六分钟是非常好去评判是否值得观看的主要内容。如何把这个IP打造出来?就抓住一个很好的点子,然后再从这个点子去引发卖点。

现有的一些IP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在IP的热剧热播之后有一些番外的作品,或者是有一对CP非常热,单独去做一个网大。

吴延:这个话题关键点是擅长和适合。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的创作团队和公司,对自己发展的路径,对自己发展的底层逻辑,擅长做什么题材就是术业有专攻。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也看到了整个大的环境,在2018年出现了大投入、大制作,因为大家盲目地去追求什么出名就去做什么。这只是一个表象,创作者聪明、用心、认真、投入的去做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才一定会被用户所喜欢,在网络电影领域也是这样。擅长什么样题材的团队和公司来打造一个怎么样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再来讲适宜。

好的IP是有价值的,毕竟通过文字的创作在整个人物的设置上,还有很多作品经久不衰。其实在整个IP或者原创来讲,完全可以做到百花齐放,一定是在一个对某一领域非常擅长的团队里头,去做适宜的、可持续的发展,去选择做原创或者IP,这都可以的。

董冠杰:我觉得其实做网大以来,一直在鼓吹IP。IP这个事我比较平常心,我们确实不是盲目地在做。从选择和创作上,选择不是什么大选择,而是考虑网络电影用户喜欢什么,喜欢什么类型的故事,什么样的IP有这样的故事来做贴合,我们才会去选,包括创造上是不是有一个人设,是不是有一个经典的叙事结构,是不是受用户喜欢。可以加进去新鲜的元素,这都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IP之外我们也会做很多原创,IP只是加分项,我觉得在我们所有网络电影创作中,更多还要看作品的人设、故事结构、元素的叠加,这些才是作品的一个最重要的点。

阴超:讲到内容,现在的网大我们看到海报完全可以秒杀院线片子的。为什么会有开场的画面?网络电影是一样的,遵从了做电影的特点。我们逻辑很简单,我们觉得如果连这种IP都拍不好,你就不要去做原创,原创可能会更差。

在另外一个角度,过去十年有网络小说,所有的IP都是网络小说。原因背后是他们征服了很多的观众,也是形成了IP,形成了好的作品、世界观、人设。拍好一个个经典IP,我们未来也能做出自己的IP。我们这家公司不是做网大的公司,我们更希望做IP的运营。我们希望通过网大这个起点做更多的延伸,万变不离其宗把内容本身做好。

李学政:真正的好东西是观众的需求和政府的把控之间有效的结合,既要达到观众的需求,还能达到政府的要求,我觉得这种巧妙的结合就是市场的表现。

麦田:其实政府的稳定也是我们从业者非常需求的,很多人怕管,不能逾越任何的红线。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我们希望政策是明确的、稳定的,什么东西可以搞,什么东西不可以搞。我们愿意去遵循规矩,我们希望在这个红圈内自由地去发挥,这也是大势所趋。

刚才我说对网络电影有很好的期待,当我们觉得政策环境很稳定的时候,我们内心的安全感,不管是资本方对于项目的投资,还是群众对于能量的正向感都是一种安全感。

李学政:我虽然不能代表政府去发言,我觉得能代表电影家协会,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很多人埋怨政策变化不断,今天行明天就不行,我觉得有一个政策是可以把控的,这个事情行不行你自己很清楚,你不想打擦边球就没有问题。

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的关系

陈昱川:我想听听大家对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之间的关系怎么看?

董冠杰:说到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的不同,我觉得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未来不会有太大的不同,都是电影,只是发行的渠道不同。现在的不同是因为网络电影内容质量、作品质量还没有真正达到电影的高度,网络电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可能在网络也要付费看,在院线本身也是要付费的。未来院线也会有变化,可能还要再向前一步,让用户不是买了票就可以看,我希望不管是院线市场还是网络市场,都应该更加贴近用户,让用户满意。

阴超:我觉得这两个市场是互补的市场,说这个之前我们都知道短视频的用户,快手和抖音的发展。我觉得短视频也是内容的互补。其实长视频讲述了一个故事,随着男主角和女主角讲述一个故事,这是短视频替代不了的。

院线之所以不可被取代,因为它有社交的部分。而网络有一个好处是更便捷,在网络会有更好的观影频次,当然价格也会更低一些。院线其实有大量内容的缺失,导致了网络电影市场的存在,这是互补,互相促进的过程。

吴延:这个话题我理解的关键点,既有特色也有融合。我们先看大的市场领域,今天追求网络爆款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全民爆款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整个过程就会形成完整的链条,大家会去考虑怎样去做一个好内容,为此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以及财务成本都是不一样的。

在今天用户非常多元化,我们的网络用户也已经很多,我觉得有这个特色性,去选择做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都是成功的。

在整个电影创作背后,创作团队会成长会跨界,所以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我们可以去看,核心一定会融合的。人才一定会去跨界、会交流、会融合。更好地推动首发渠道,同样是电影这个产品更好的发展,让用户获益,让中间从业的公司也能获得好的成长和增长,这就是我的观点,既有特色也有融合。

2019年网大的前景

陈昱川:展望一下2019年的网络电影行业。

李学政:网络电影这一两年还不会有大的突破,刚才大家都说了现在新上的播放平台太多了,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

阴超:2019年会是压力很大的一年,这个压力指的是大的公司都会进入网络电影,我们会把内容做的更好,和他们合作做出更好的片子。至于网络电影的天花板,我觉得其实是更高。我觉得总体来看今年是五千万,明年突破七千万、八千万是有可能的。

董冠杰:我认为明年是非常有机遇的一年,我也了解到很多院线公司,经过这两年、三年以来,在网络电影发展,网络电影的用户相对比以前多很多了。突破点就在于是不是真正一部好的作品,还是好的内容。现在好的内容还太少,明年会有多部,不止是一部,包括有很多好的情感的表达和价值观的呈现,包括好的故事和好的人设,加上好的制作。在这个支撑下明年会有大的跨越,明年优秀的作品有望突破8000万。

吴延:一方面有人才的加入,由此肯定会有大家关注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够有突破网络圈层的电影出现,在票房上大家的预测是差不多的,应该有七千万。

亦可未知:我不敢预测明年会发生什么,我们小公司的预测就是“贫穷”。这个穷是一个动词,就是穷尽自己所能。我也希望说到这个票房问题,明年我当然希望我们能破记录,这个有点说大话的感觉。最后一句就是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下来一定很好。

麦田:说一个小的寄语,如果你一直逆风飞翔,让我们尽情地去欣赏。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