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药明康德(603258.SH,02359.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开盘便跌破68港元/股的发行价。
药明康德H股12月13日以67港元/股开盘,随后持续走低,一度下跌至64.95港元/股,跌破发行价近4.49%。但随后又有所拉升,截至午间收盘与发行价持平,市值约为1040亿港元。
随着此次H股发行上市,意味着药明康德A+H双资本市场平台落地,也成为继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上海医药(601607.SH,02607.HK)之后第六家同时在AH股两地上市的医药企业。
今年上半年,借助独角兽绿色通道,药明康德从IPO申请过会,到5月8日登陆A股,前后仅用时两个多月,成为首支以IPO形式回归A股市场的独角兽。
药明康德A股发行价为21.6元/股,上市后连续拉出16个涨停板(含首日),一度创下138.87元/股的峰值。12月13日,药明康德A股开盘也直线下跌至2.19%,截至午间收盘微涨0.41%,报80.98元/股,市值约为94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二级市场的承受能力和证监会的发行规则,药明康德在A股的募资规模从最初的57.41亿元调整至21.30亿元。募资规模缩水超过60%,这恐怕也是公司在A股上市两个月后又谋划赴港上市的动因之一。
根据药明康德公告,此次公司全球发售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总数约1.16亿股,募资净额约为75.53亿港元,远大于此前A股募资规模。
随着药明康德实现AH同时上市,公司资本版图趋于完善。自2015年底以33亿美元从美股私有化退市后,药明康德在国内的分拆上市计划逐步实施,旗下的合全药业(832159.OC)早在2015年4月便登陆新三板,目前市值175亿元;药明生物(02269.HK)去年6月在香港上市,截至今日午间收盘上涨3.66%,目前市值约为694亿港元。由此计算,目前药明康德上市的公司市值合计已达2644亿元。
药明康德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主要从事合同研发服务(CRO)和合同生产/合同生产研发业务(CMO/CDMO),向全球超过3000名客户提供化药研发及生产服务。
从业绩来看,药明康德最近几年增长迅猛,营收从2015年的48.83亿元增长至去年的77.65亿元,净利润则从3.49亿元大幅增长至去年的12.2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实现收入约69.21亿元,同比增长近22%;净利润约为19.2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0%,增长能力强悍。
这离不开药明康德所在行业的稳定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有关报告数据,截至2017年全球CRO行业市场销售额达到2223亿元,中国CRO行业市场销售额增长至559亿元,相较于2014年分别增长了483亿元、259亿元。
该报告还预计2018年全球CRO行业市场销售额将达2400亿元,中国CRO行业市场销售额将达678亿元,并预计2021年全球CRO行业市场销售额将超3000亿元,中国CRO行业市场销售额也将突破1000亿元,接近全球行业规模的40%,2017-2021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CRO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使得这一赛道的竞争激烈。据Business Insights统计,全球药品CRO企业数量超过1100家;中国有CRO企业500家以上,以规模2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居多。
目前在国内药物研发外包服务市场中,药明康德2017年以8.3%的市占率居于国内第一,也是亚洲最大的药物研发服务平台,但国际地位并不突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7年收益计,药明康德仅占据全球1.1%的市场份额。在目前CRO风口起飞的情况下,药明康德还需进一步巩固自身优势,尤其是提高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另外,新药研发的成本非常高,整个过程包括早期研发、临床前、临床试验以及供应链相关管理等。公开数据显示,一款新药从早期开始到商业化需要近10年的时间,研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而最终通过审批的成功率仅有0.01%。
因此,CRO企业往往具有智力密集性的特点,且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扩大规模。在此前A股募资规模大幅缩水导致公司计划募投的项目从10个最终减少至4个的情况下,此次药明康德H股募资项目有所增加,并将主要用于扩产扩能方面的投入。
招股书数据显示,此次H股发行募资的37%(约为28亿港元)将用于扩大中国、美国等全球所有业务部门的实力及能力,包括建立成都研发中心、发展全国临床试验中心等7个国内项目,以及在加州圣地亚哥成立生物分析实验室、在美成立商业化细胞及基因产品的生产中心,以及成立以香港为基地的研发创新中心。
此外,药明康德还将收购CRO及CMO/CDMO公司,投资及培育健康业界有创新业务模式且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开发高端科技(如运用人工智能的药物发现平台及自动化实验室、医药健康数据平台及机械化学技术),偿还银行贷款,补充营运资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