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自发到官方助推,“造词热”为影剧综带来了什么?

造词“鱼龙混杂”,如何“锦上添花”?

文丨沐渔

在2018年里,上半年不知道“菊言菊语”“菊手之劳”“物以类菊”你就是个“菊外人”;到了年中不知道“沧海遗朱”“力挽狂澜”“白居过隙”你同样OUT了;而在暑期“寻寻觅觅”“锦上添花”“鱼龙混杂”香蜜女孩成群结队;年末“收之桑榆”“宁缺毋滥”“永无宁日”再次袭来……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丰富和发展了我们的语言体系,但与以往停留在生活层面不同,今年网络语境中涌现的造词热开始大举“入侵”视频行业,市面上大火的影视作品、综艺爆款都纷纷通过造词构建了自身独特的语言体系。

谐音、比喻、别解、节缩

造词运动风靡影剧综

在互联网营造的独特线上语境中,由于网民之间你来我往的话语发酵体系,求新求异的造词现象十分流行,从早期的“人艰不拆”“不明觉厉”“喜大普奔”“细思极恐”到“双十一小吴”“隐形贫困人口”“单肾贵族”,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词却有一夜之间引发全民狂欢的魔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些词往往是通过偷梁换柱,反其意而用之,赋予原词以新的含义,最终效果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引发网友广泛共鸣。而当这样的文化现象进入到粉丝圈层再由粉丝圈层发散开来后,众多影视作品、综艺节目中都涌现出了旧词新解的造词热。

笔者根据最初互联网造词的方式得到了谐音、比喻、别解、节缩等造词方法,但从实际表达来看四者往往相通,不乏通过谐音字词的替换以达到比喻的效果最终赋予词语另外一个意思的新词。

1.谐音造词法

谐音大多是将原词中的个别字词与爱豆昵称音似的字词加以替换,虽然原词的大致意思不变,但有着特指爱豆的作用。谐音造词也是目前粉圈运用最多的造词方法。

由《镇魂》中的赵云澜、沈巍以及其饰演者朱一龙、白宇诞生而来的“沈情严肃”“巍巍一笑”“巍你痴狂”“澜受想哭”“澜以抗拒”“面露澜色”“澜以接近”“栽澜现场”“白居过隙”“沧海遗朱”,由《创造101》选手王菊延伸而来的“菊外人”“菊手之劳”“物以类菊”等等词汇,其中的“沈”“巍”“澜”“白”“居/朱”“菊”都指代特定的爱豆。

2.比喻造词法

比喻是指原有词语与被用来借喻、影射的另一对象具有某些相似之处。

如在《将夜》的“成语新解”中,“一夫当关”指书院夫子对唐国乃至整个昊天世界的影响力很大,而一夫当关的本意是形容地势险要的关隘,这里便用以比喻“夫子”在唐国及昊天世界的重要地位;“略知皮毛”形容观众对剧中陈皮皮的认知还仅限于表面身份,用以比喻对此人的了解不深入。此外,对于王菊粉丝而言,称呼男粉丝为“陶渊明”、女粉丝为“沈眉庄”、黑粉为“痔疮”,同样是源于该群体与词语本义所指的众多相似之处。

3.别解造词法

不同于谐音会改动原词中的个别字词,别解一般不会改动原词中的字词,却给了该词另外一番释义。别解中的某个字词可能是特指爱豆,也可能是特指剧中的某一场景。

如由《镇魂》而来的“惊鸿一面”“朝秦暮楚”;由《香蜜沉沉烬如霜》(以下简称:《香蜜》)而来的“寻寻觅觅”“锦上添花”“小鸟依人”“鱼龙混杂”“笔走龙蛇”“蛇鼠一窝”等以及《双世宠妃》在剧中对“好基友”“祝你狗带”等词的二次解读。

4.节缩造词法

早前网络语言节缩主要是为了打字便捷,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而发展到视频内容领域,节缩则往往是出于对广电总局监管红线的考量。

如在《镇魂》中赵云澜与沈巍的关系被网友称呼为“碍情”,意为:一种碍于总局,而不能公开的爱情。

粉丝自发到官方助推

造词热背后隐藏了多少甜头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样的造词热也正在从一开始粉丝群体的自发行为,转变为内容宣发方有意为之的一部分。如在《香蜜》《挑战吧!太空》《将夜》中诞生的许多旧词新解都有着官博宣传的身影。

旧词新解成为影视作品宣发方吸引观众注意、营造追剧体验的一种绝佳途径,而这股造词热对影剧综而言,究竟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首先,在针对某一内容或爱豆独特的话语体系下,能够帮助原本并不相识的人快速形成一致的群体共识。如喜欢王菊的“陶渊明”们通过一部《菊话宝典》便能快速组织粉丝投票打榜;喜欢《镇魂》的“镇魂女孩”们由于疯狂安利被称为“镇魂女鬼”;喜欢《香蜜》的“香蜜女孩”们同样在“毛骨悚然”中走到一起;喜欢《悍城》的“悍城女孩”也绝不认输!粉丝们在这样的共同爱好与称谓中,产生了极高的集体荣誉感。

其次,这些从影剧综里诞生的词汇十分具有传播优势,其简单有趣的表达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增加用户的社交资本,从而在人与人的社交中获得反复使用,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视频内容的影响力。在社交裂变过程中,互联网为用户营造了一个“大家都在看”的拟态环境,出于好奇心理、从众心理,许多原本不关注该内容的人也会纷纷参与其中,进而吸引更多路人的加入。

当然,这也体现了造词另外一个最为直观的特点,那便是新词与旧词在情感色彩、语体色彩上往往存在极大偏离,影剧综的娱乐性与成语表达的严肃、隐晦和干练形成巨大反差,给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惊喜效果,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幽默感、趣味性。

而内容宣发方的主动助推则造就了这场造词狂欢的又一高潮,这也是其对自身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运用。当前互联网环境中大量信息流从四面八方涌入用户视野,在为用户增加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令用户很可能迷失在碎片化、参差不齐的内容中。在宣发过程中,将内容宣传以精炼词汇的方式输出,有助于在泥沙俱下的信息中快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粗制滥造“山寨词典”

合理规范引导待推进

观察如今市场上涌现出的旧词新解、改词造词,可谓是龙蛇混杂,其中不乏三俗词汇大行其道的现象。许多典故成语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被扭曲、被篡改,且还有许多词汇被赋予新解释的同时,真正的释义从始至终未有提及,形成了不官方非正式的“山寨词典”。

而造成这一乱象的原因,还在于这是一个由广大网友随意创作并在粉丝经济下突然获得野蛮生长的领域,大部分词汇来源于网友的自发创作,网民们在传播中不知不觉参与到了这场造词狂欢之中。

在娱乐中带动成语的传播无可非议,但标明词汇原本含义,或注明仅为娱乐创作,也许更能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流中彰显出作品、艺人粉丝的谨慎态度,而对于官方宣传而言,则更能规避不必要的非议。

互联网造词自由就如同生活中的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顾道德世俗大谈污言秽语,不顾公序良俗在素质上与退化的野人有何差别,同样在互联网造词的过程中也需合理规范创作。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在这场造词热中也是如此,一个词引发无数网友的创作使用,但不同的是,如今这个“词”还不足以成词。

结语

互联网语境下发酵的“造词热”,如同这个时代的一场线上“新文化运动”,而当这股造词风吹到视频行业,在粉丝强大的创造力之下更是迸发出了无限生产力。独到的造词效果,成为内容宣发中的一把杠杆,从粉丝自发到官方助推,造词俨然成为了定义爆款的民间标尺。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