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11月13日,重庆首次出台《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文、公共服务以及城市创新力九个方面,制定了三十七项具体提升措施,同时提出在本世纪中叶将重庆全面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都市目标。
《行动计划》开宗明义,首要突出了生态、人文、智慧、开放的全新城市发展主题,同时特别提出“依托大学城谋划重庆科学城引领科技创新”的新目标和新任务。解读《行动计划》,可以认为,这是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三十年、重庆直辖二十年基础建设发展周期之后,重庆进入一个整体城市升维迭代、人文与科学并举的新周期发展蓝本,亦是重庆从中国西部的国家重点中心城市向国际化城市竞争力发展的全新升维,重庆科学城的蓝图谋划,意示着重庆进入的新一轮发展周期。11月21日,“重庆市西部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该领导小组由唐良智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吴存荣担任副组长,29个市级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一个超高规格的重庆“西部大开发”战略浮出水面,意味着重庆进入“固北增西”城市内涵式增长和城市“人文科学”齐头发展全新增长期。
依照《行动计划》,重庆以“科学城”作为“主城西增”的内涵式发展战略支撑点,构建重庆“大学城+智能谷”,依托重庆大学城集中打造城市创新资源和科技前沿高地,这一举措,将大大提升城市能级。这一蓝图,令人不禁想起当年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创新高地硅谷的创生。
1891年成立的斯坦福大学,其名声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闪耀入于,这与它最早创始硅谷直接相关。早在30年代末,加州地方政府和斯坦福大学就开始共同谋划留住大学毕业生在当地就业,避免人才流失。一位才华横溢的教授弗雷德·特曼(Frederick Emmons Terman)率先动议在斯坦福占地33平方公里的校区内选择一块空地用于不动产的发展,并设立最早的创业中心来鼓励学生们发展他们的“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事业。1939年,在弗雷德·特曼指导下,他的两个学生威廉·休利特和戴维·帕卡德在一间车库里凭着538美元创建了日后大名鼎鼎的惠普公司。
时间推移到二战之后的1951年,弗雷德·特曼教授又有了一个更大构想,成立斯坦福研究园区(Stanford Research Park),这是美国首座位于大学附近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当时斯坦福大学采取的措施就是将园区里一些较小的工业建筑以低租金出租给一些小型科技创业公司,1971年,这一园区被新闻媒体首次以硅谷(Silicon Valley)命名,从而声名大噪。硅谷当年的创业公司们已发展成为世界高科技的巨头,园区成为全球创新技术诞生地和世界创新高地,更吸引一大批科技公司如英特尔 、苹果、微软、谷歌、脸书、雅虎等高科技公司总部在此落户,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内,从硅谷走出了一大批耀目世界的科技富翁。今天,最早成立惠普的车库已经成为了硅谷发展的一个见证,被加州政府公布为硅谷发源地和重要旅游景点。
硅谷从最早期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孵化基地,到依托大学而建成的高科技工业园区,继而成为占加州1%的土地、汇聚超过16600家高新科技企业、吸引全球3/4风投机构和4/5天使投资机构、成为全美和全球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创新资本的集散地和科技高地,不能不说是人文+科技融合创造的世界奇迹,对于重庆“大学城+科学城”的“双城双核”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对于全域旅游的重庆而言,“大学城+科学城”完全可以打造出以人文为内容,以知识为要素,以游学为形式,以科技创新为体验的独特科技文旅新范式。
大学城+科学城模式的本质,就是新知识与产业创新的融合,由此而构成科学知识生产力要素重构,带动产业升级,推助城市和地区实现提速发展。科技产业的发展,又带来优质人才的集聚和新城市中心与生活中心诞生,催生商业活动,进而带动以知识赋能、游学体验、考察交流为特点科技文旅发展。这一典型内涵式经济发展的路线蓝图,硅谷是强有力的见证。
以科技创新为视角的硅谷区域城市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对重庆“大学城+科学城”的双城双核升级规划和实现产、研、学、城融合发展亦很有借鉴意义。今天的硅谷,其大学学区、商业生活区、居住区、科研区、产业区已形成各自独立的完整功能结构,同时又借助生态廊道和TOD公共交通系统将期充分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人文科技生活文旅特区。
在加利福利亚州旅游局官方网站上,就将旧金山湾区、硅谷、斯坦福大学作为加州“三宝”来推荐。仅是在“聚焦硅谷”一栏中,就列出了诸多的旅游景点,并对这些景点作出了详细描述,值得国内以及重庆城市学习。在其栏目首页上就写道:欢迎来到加州的技术人才中心—硅谷 (Silicon Valley),并专门借埃隆·马斯克的一句名言作为旅游标题:硅谷聚集了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科技人才和商业天才。
硅谷旅游专栏是这样介绍的:旧金山湾区的南端环绕着许多社区,统称为硅谷,这里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基地,硅芯片技术、计算机设计、苹果公司及手机应用程序、智能手机在这里汇集,总之,这里的一切都是智能的。有些公司规模庞大,极具影响力,公司品牌名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词汇。沿着小径漫步或骑行,也许就能听到将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理念。参观博物馆,欣赏琳琅满目的创新技术。经济繁荣带来舒适享受,这里既有宽敞的表演场所,又有高端购物场所和星级餐厅……
即使就是对于硅谷的著名企业,加州旅游局也有特别指南:感受计算机发源地的魅力-Facebook 和 Google 等公司不开放对外观光,但在谷歌总部园区的山地观景台 (Mountain View),游客们可以一睹“谷歌人”的风采,这些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发推文 (tweeting),骑着带有 Google 标志的自行车引领世界潮流。沿着平坦的自行车道抵达园区的东部,俯瞰脚下整洁的运动场,这个运动场专供公司员工使用。有些区域游客们无法参观(但非常想参观),包括园区内免费提供美食的食堂,以及按摩馆、托儿所,还有位于旧金山湾区边缘的正位园区内的各式各样的打盹舱……
至于斯坦福大学,其游览导引就更富有诗意了。首先就是以“游览这所培养了无数艺术家、建筑师和运动员的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骄傲的标题。内文接着写道: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校区内红砖砂岩建筑显得格位优雅,让您一进入校区就感受到它的灵气。斯坦福大学培养了诸多诺贝尔奖得主,其中 22 位仍然健在;还培养了 5 位普策利奖 (Pulitzer Prize) 得主;3 位总统自由勋章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得主。对于一个被称为“农场”的地方来说,上述成就相当了不起。幸运的是,斯坦福大学也欢迎普通民众享受其优美的校区,游客们可以骑着自行车环游斯坦福庞大而平缓的校区,一探究竟。从胡佛塔 (Hoover Tower) 开始游览斯坦福大学;天气晴朗的日子,从 14 层的观测台远眺,视线可绵延数英里……
2003年开启规划建设的重庆大学城,经过15年的发展,已然成为重庆西部新城市中心区。其规划建设面积33平方公里,正与斯坦福大学面积相同,规划人口50万,其中大学师生20万人,社会人口25万,入驻大学15所。大学城背倚缙云山秀峰,远眺歌乐美景,地势平坦,林木葱笼,依山傍水,交通便捷。以此为契机,重庆市主城西部中梁山与缙云山之间槽谷地带总体面积达260平方公里的重庆西部新城,通过“科学城”的落址将使大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和西永商务中心区等功能片区获得全面升级,一个重庆“知识产业核心圈”和重庆“人文+科技”文旅目的地将随着“科学城”的谋划落地而浮出水面,成为重庆未来提升城市能级的“智谷”所在。
从大学城到科学城,从重庆向北到“重庆向西”,随着《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蓝图展开,一个以人文和科学并举的未来双核之城业已展现,更让重庆文旅发展拥有了一片可期待的独特人文科技热景新名片。
界面新闻楼市重庆站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文中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读者使用该信息应谨慎并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