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988年的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Who Framed Roger Rabbit)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鲍勃·霍斯金斯饰演的私家侦探埃迪正坐在酒吧里喝酒,这时候,另外一个人走了过来,拿埃迪的雇主开了个玩笑。他问埃迪这周是在为谁工作:“是小企鹅查理?还是精怪松鼠?”
听到这话,埃迪一脚踢开了这个人坐的吧台椅,双手抓着他的头,愤怒地摇晃着,怒吼道:“我再说一遍,蠢货,我不给卡通人物干活!”
但事实上,埃迪的确给卡通人物干活。不仅如此,《谁陷害了兔子罗杰》这部电影的成功也意味着,不久之后,整个好莱坞都想给他们干活。这部电影的发行距离今天已经整整有三十年了,电影的主人公既有真人角色,也有一群活蹦乱跳、搞怪滑稽的卡通角色,这在当时冒着极大的风险:为了给观众带来卡通人物与真人之间互动的真实感,这部电影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动画技术,制片成本也比预算多出了近2800万美元。但这次冒险带来了极高的回报:它不仅收获了1.56亿美元国内票房(当年仅次于《雨人》),还斩获了三项奥斯卡奖。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并不是第一部将真人和卡通角色结合起来的电影。棉花俱乐部(Cotton Club)领唱卡布·卡洛维(Cab Calloway)早前就曾出演过一系列“贝蒂小姐(Betty Boop)”电影,如1932年的《米妮公主》(Minnie the Moocher),其中有部分电影是先以卡布·卡洛维跳舞的真实影像开场,之后观众才会看到以他为原型转描的动画角色。到了20世纪40年代,动画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真人和动画角色此时已经可以在同一个画面上出现。正是因为这种技术,吉恩·凯利才能够在《翠凤艳曲》(Anchors Aweigh,1945)中和老鼠杰瑞一起翩翩起舞。但《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有了更重大的突破,这一突破甚至盖过了兔子杰西卡(Jessica Rabbit)那迷人的曲线:这部作品让电影公司认识到,观众喜欢看卡通人物与真人的混搭,它也证明了,卡通片也能带来巨大的利润。
动画师纷纷行动了起来。20世纪80年代晚期到90年代中期,卡通真人电影接二连三地涌现,和《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一样,这些电影也带有种族色彩,血肉与笔墨之间的碰撞(性或其他元素),以及异族通婚的遐想。兔子罗杰生活的图恩城(Toontown)是一处堕落但充满吸引力的隔离区,时刻面临着被清除的危险;1989年,宝拉·阿巴杜曾在单曲《异性相吸》(Opposites Attract)的短片中和一只名为MC Skat Kat的“黑人”卡通猫对唱:“这不是幻想/这就是自然的事实,我们走到了一起/因为异性相吸”。


第一次接触
可以说,卡通人物几乎总是带有真人的影子:1915年,早期的动画师马克思·弗莱舍(Max Fleischer)发明了转描技术,此后,动画师便能在影像画面的基础上逐帧描绘出最为真实的动作变化(卡布·卡洛维与贝蒂小姐共舞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到1919年的时候,弗莱舍已经制作了多部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电影,比如他的《小丑柯柯》系列,虽然制作出来的成品还略显粗糙,但观众都对此颇为惊异。
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在之后三十年的探索过程中,有许多电影取得了商业以及创意方面的成功,如《三骑士》( Three Caballeros,1944)、《翠凤艳曲》(1945)、《南方之歌》(Song of the South,1946)、《欢乐满人间》(Mary Poppins,1964)、《奇妙英雄》(The Incredible Mr. Limpet,1964)、《彼得的龙》(Pete's Dragon,1977)。



算了吧,埃迪——这是图恩城
直到1988年6月,真人和动画结合的技术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实现了两者能在同一帧画面中无缝登场。不过,这部电影开创性的视觉效果拥有更广阔的意义,它让真人和动画这两个世界真正产生了互动,而不是由人来单方面控制卡通角色的每一个动作。现在,无论是真人还是卡通角色,每一方可以控制、吸引、勾引甚至杀死另一方。卡通角色可能不会因为一台冰箱砸到头顶而受伤,但他的自尊心能受到伤害,工作也可能会不顺心。
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改编自格瑞·沃尔夫(Gary Wolf)1981年的悬疑小说《谁删减了兔子罗杰》(Who Censored Roger Rabbit?),不过在小说里,兔子罗杰不是动画人物,而是连环漫画的角色。与罗曼·波兰斯基1974年的电影《唐人街》(Chinatown)一样,《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也像是一部20世纪40年代的黑色电影,穷困潦倒的私家侦探埃迪试图去揭开马文·艾克的被害之谜,以及为何一只兔子会和杀人案扯上关系。二者的另外一个相似之处在于,《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也描绘了洛杉矶繁荣之下的腐败、无情与贪婪,兔子罗杰生活的洛杉矶将卡通角色视为二等公民,他们只能生活在一个他人管制的固定区域里,而且经常在街上被当权者直接杀死。

在电影于1986年开拍前,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和动画导演理查德·威廉姆斯都一致认为,在以往的电影中,真人表演和2D动画结合的效果并不好。以前摄像机总是固定在同一个位置,方便动画师在后期绘制卡通人物,但这造成的后果是成品平面化,毫无生气。于是,威廉姆斯让泽米吉斯像拍其他电影一样去拍《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动画的制作由他和他的团队来解决。“我告诉罗伯特,我觉得那些动画与真人该如何结合的规则每一条都是在瞎扯淡,如果我们要拍电影,我会完全抛开这些规则,让他把摄像机动起来,”1988年,威廉姆斯这样告诉《洛杉矶时报》。
后来,电影的主演鲍勃·霍斯金斯说,在拍摄时他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想象卡通角色的模样和动作,到最后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产生了幻觉。当时,配音演员也会来到拍摄现场演绎台词,喜剧演员查尔斯·弗莱舍负责为兔子罗杰配音,为了融入角色,他甚至会在片场穿上兔子的服装。

在整部电影拍摄和剪辑完成之后,制作人员才开始处理动画的部分,300多位动画师耗时一年多,才在首映式20天前完成了这部电影。据估计,《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共耗资5800万美元,远远超过了原定的3000万美元预算——但是,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是成本的五倍之多,而且还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

宝拉·阿巴杜的尝试
模仿《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并不是一件易事。后来的许多电影都想对其进行模仿,但大多都宣告失败。不过,宝拉的音乐短片是一个例外。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上映一年之后,当时27岁的女歌手宝拉·阿巴杜发布了第六支单曲《异性相吸》的MV,视频里有一只名叫MC Skat Kat的卡通猫,他戴着墨镜,穿着吊带裤,是一位说唱歌手。制作人莎伦·奥克说,宝拉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是受到了《翠凤艳曲》中吉恩·凯利和老鼠杰瑞一起跳舞的启发。在这首对唱歌曲中,宝拉和Skat Kat唱出了两人之间所有的不同点,宝拉扮演的是一个好女孩,而Skat Kat则代表着坏的一面:她讨厌熬夜、吸烟、吵闹,而这只说唱猫全都喜欢,“她富贵逼人,而他却一贫如洗”。
《异性相吸》的导演是一对夫妻,迈克·帕特森和坎达丝·雷金杰,两人曾为a-ha组合1985年的作品《Take On Me》创作了一支具有突破意义的真人动画视频,苏珊·薇格、斯汀等艺术家也在之后与他们合作过。尽管宝拉的这段视频不到四分钟,精美的动画效果背后却是多位动画师数个月的辛劳付出,制作团队把能花的钱都拿来请他们了。奥克回忆说,“那个房间里坐满了你人生中所能遇到的各种怪咖。”

宝拉与Skat Kat在破败平民区的这段对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视频不仅在MTV上持续播放,还在1991年获得了格莱美最佳音乐短视频奖(Grammy for Best Short Form Music Video)。这支短片之所以能大获成功,首先是因为它发布时恰逢嘻哈音乐正逐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如托恩·洛茨的《Wild Thing》和Young MC的《Bust a Move》,其次是因为视频中的猫是一只既会说唱、又会跳舞的非裔美国猫,他的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后来,华纳兄弟想要专门为Skat Kat打造一档节目,便请来奥克等Skat Kat版权所有者召开了一场会议。“我们拿到了一个巨大的文件袋,里面装满了各种产品,”奥克说,“意思是,‘如果你把Skat Kat给我们,我们就打算推出这些产品。’里面有T恤、毛绒玩具、水杯、午餐盒。”但在此之前,华纳兄弟还需征得宝拉的同意。然而,宝拉的团队对此并不感兴趣,也许是因为他们知道,对方并不想要宝拉,他们只想要那只猫。



真人与动画人
1992年的《幻世空间》(Cool World)是第一部试图搭上《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成功浪潮的著名电影。华纳兄弟在见到导演拉尔夫·巴克希之后,才有了拍摄《幻世空间》的想法。拉尔夫·巴克希曾制作过许多面向成人的动画电影,如《怪猫菲力兹》(Fritz the Cat,1972)和《车水马龙》(Heavy Traffic,1973),这些电影都用动画描绘了性与暴力,因而被评为X级。
巴克希一直想将现实主义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这意味着,他需要为电影中的动画背景准备大量的照片。除此之外,他还需要解决一些在矮人或是动物世界中并不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在制作每一部电影的时候,都必须要弄清楚,如果你的动画角色脱掉衣服,那他的鸡鸡应该是多大?这可都得想清楚!”巴克希说,“如果一位动画角色是意大利人,那他会怎样看待自己的犹太人妻子?这也不能马虎。”


但是,甚至在《幻世空间》开始拍摄之前,整个团队就已经出现了矛盾。“他们重写了我的剧本,但没有告诉我,”巴克希说,“他们只是想把我的名字放在大屏幕上而已。就连我的孩子都不觉得我有那么厉害。”
在影片中,主角杰克·迪波斯(加布里埃尔·伯恩饰演)是一位刚刚出狱的地下漫画家,动画城里有一位卡通人物霍利·伍德(金·贝辛格配音)让他一见倾心。他误以为,这座动画城就是自己在漫画里创造的那个世界。后来,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名为弗兰克·哈里斯(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真人警察。哈里斯告诉他,这个动画世界中最为重要的一条规则便是:“不能和动画人物发生性关系”。但是,迪波斯没有听从这个建议,在他和霍利发生性关系后,霍利便拥有了人类的形态,并来到了真实世界里的拉斯维加斯。在那里,她引发了一片骚乱,还性骚扰了小法兰克·辛纳屈,并且打开了时空穿梭的大门。在1992年的采访中,皮特说《幻世空间》是“夸张版的《兔子罗杰》”。
这部电影也蕴含了一些对异族间婚恋的看法。但是,谁能看出来呢?影评人很讨厌这部电影,其票房收入也遭遇了滑铁卢,连3000万美元成本的一半都没收回来。

“灌”出高票房
《幻世空间》的失败并没有让华纳兄弟停下脚步。1996年,华纳兄弟发行了电影《空中大灌篮》(Space Jam),片中NBA球星迈克尔·乔丹与兔八哥和他的小伙伴组队,用篮球击败了一群卡通怪物。如果说这部电影带有些许商业色彩的话,或许是因为,它本身的创意其实来自耐克的广告,导演都是乔·皮特卡。只不过不同的是,在1992年的广告中,乔丹和兔八哥击败的是球场恶霸。
尽管这部电影的票房高达2.3亿美元,但观众喜欢和记得它更多是因为怀旧(SpaceJam.com网站现在竟然还能打开),而非因为这部电影具有创新或是深层次的意义,2003年的《华纳巨星总动员》(Looney Tunes: Back in Action)也同样令人失望。“这些电影丢掉了所有的韵味,丢掉了所有的制作,丢掉了《兔子罗杰》的方方方面,”历史学家及加州艺术学院教授杰瑞·贝克(Jerry Beck)说,“他们只是模仿了《兔子罗杰》的表面而已。”
发掘新的可能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讨论要不要制作《兔子罗杰》的续集,但从来没有达成过统一意见。不过,《欢乐满人间2》(Mary Poppins Returns)已经要上映了,这部电影是一部歌舞动画续集,致敬了原作曲目《Jolly Holiday》。很快,还会有《空中大灌篮2》,导演、制片人、主演分别是特伦斯·南斯、瑞恩·库格勒、还有勒布朗·詹姆斯,但原作本就不出彩,续集看起来似乎也不怎么样,其他方面还有待观察。
卡通角色与真人在银幕上的首次碰撞是一次大胆的挑战。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相遇会怎么样呢?这份激动的心情不仅来自技术的成就,更在于不同时空的穿梭——2D和3D,平面和具象。动画片原本就是为了满足想象力而生,它让创作者(以及观众)能够沉浸在毫无逻辑、暴力张狂的幻想当中。《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以一种略显激进的方式,将这些渴望与真实生活的禁忌统一了起来。如果你不仅仅是想看动画,还想触碰动画里的人物,会怎么样呢?
和所有极具创意的成功案例一样,《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将禁忌化为了畅想,让畅想带来了票房。在《空中大灌篮》出现的时候,动画制作技术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真人和卡通角色同时出现也不再是新闻,到现在,CGI已经是普遍使用的动画制作技术了。或许有一天,银幕上卡通角色的数量会比真人还要多,毕竟,一个动画人物比一位普通的好莱坞明星好打理多了。
(翻译:尉艳华;编辑:潘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