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京城最牛营业部”退租迁址背后

作为中金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最主要的“阵地”之一,建外营业部的“撤离”意味着什么?

如果要票选“京城最牛券商营业部”,中金建国门外大街营业部(下称建外营业部)一定不会跌出三甲。

客户平均可投资产在千万级,屡屡登上交易龙虎榜,年度交易额曾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都为这家地处SK大厦底层的“高大上”营业部惹来许多瞩目。然而界面新闻近日却获悉,在此营业长达十五年的建外营业部已原址退租。

作为中金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最主要的“阵地”之一,建外营业部的“撤离”意味着什么?

风光不再

11月下旬,界面新闻记者来到昔日的建外营业部现场观察到,原址大门紧闭,四周被灰色玻璃围紧,且未见任何迁址指引信息。

中金公司建外营业部原址,目前关闭

几经周折,界面新闻记者才得知,该营业部是从底商搬迁至SK大厦的三楼。不过要进入建外营业部新址,较以前却要费力许多。

凡是进入都要通过一楼大厅的写字楼刷卡闸机,若不是在楼内上班的外来人员,则需要在前台进行登记后办卡入内。到达三楼后,由于营业部新址并不在显著位置,也没有明显标示,甚至需要找人询问后才能找到。“这显然不符合营业部选址的特性,可能为了节省成本,租金更便宜”,一位中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认为。

中金建外营业部原址一层目前空置的414平米,是商业性质,商业租金报价是1100元/每月/每平,年租金约500多万元。而新址是写字楼性质,租金报价是450元/每月/每平,年租金约200万元。

“在一楼大厅已经十来年了,之前听到要搬也很惊讶,我们觉得挺可惜的。”一位中金建外营业部员工告诉记者,至于搬迁的具体原因他表示不清楚。

界面新闻记者又从中金内部人士处得知,所谓三楼的新址,其实不新,而是中金公司其他业务部门使用多年的会议室和办公场所,此次搬迁也沿用了原来的旧设施,远没有昔日一楼大厅来的宽敞和舒适。现在的营业大厅仅十余平米,现场仅放置一台旧沙发供客户休息,设有两个窄小的办事窗口。若要向客户一对一介绍产品,则要进入小会议室,整体都显局促,体验较之以前逊色不少。

中金公司建外营业部底商旧址原貌

定位摇摆

与建外营业部所在的SK大厦一街之隔的是国贸二座,在这栋楼的28层就是中金公司总部。作为第一家中外合资券商,中金在此办公18年之久。

在建外营业部成立四年后,中金公司于2007年正式成立财富管理业务部,专门致力于为高端个人及企业投资者提供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投资服务,建外营业部便是最主要的“阵地”之一。

“建外营业部是中金公司全国二十多个营业部里客户资产规模最大,业绩最好的。约有3000名客户。30多个客户经理。”一位该营业部投资经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要说建外营业部是中金的第一旗舰营业部,也不为过。

原址退租、风光不再的背后,折射出中金公司在合并中投证券之后近两年间融合的矛盾和摇摆的定位。

2016年11月,中金公司宣布以167亿元收购中投证券,并在2017年完成收购。外界曾一度担心两家“基因”完全不同的券商难以发挥各自优势,做到有效融合。

中金公司带着合资券商基因,一直服务于大型国企,企业文化“洋派”。旗下的证券营业部也不是传统券商的经纪业务路线,而是立足高端,主要服务高净值人群和机构客户。

中投证券则属于本土券商,带有浓厚的国企文化,在全国的200余家证券营业部也是单小分散的散户证券经纪业务。

根据中金2018年中报,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客户4.17万户,户均资产超过人民币1800万元。而中投证券机构客户0.5万户、富裕客户34.73万户、零售客户250万户。以资金量最低的零售客户计算,户均资产仅1.8万元。

一边是户均资产超千万的高端客户,另一边是户均资产仅万元的大众客户,两者之间的财富管理需求存在巨大差异,这也直接导致整体定位和产品的摇摆。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中金和中投在合并之后的高净值客户由各自管理,但产品线有所打通。中金财富管理服务如今已经将门槛大幅降低,不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也开始服务于资金量小的散户。

上述中金投资经理对界面新闻表示,由于与中投证券的合并,中金新设计了投资门槛非常低的收益凭证产品,甚至还有5万元起步的产品。只需要在中金营业部开设资金账户,资金达到5万元即可投资,期限3个月至半年不等,年化收益约为5%左右。中投证券主要以散户为主的营业部也是在卖同样的产品。

与此并存的是,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仍在出售千万级别的产品。在不少人眼中,这种高低互调的效果并不好。

“现在的营业部内部感觉档次一下就降低了好多,毕竟是资金量算大的客户,买卖产品时并不走线上,还是以到营业部和投资经理面谈的方式为主。”一位中金公司的高净值客户对界面新闻记者坦承,当得知营业部最低还卖5万的产品后,不免疑虑,资金量跨度这么大的产品如何能够兼顾做好。

界面新闻记者获悉,该营业部有相当大部分机构客户为上市公司。在今年A股千家上市公司普遍资金紧张的背景下,这部分客户的业务也大幅减少。

中投方面的情况也不乐观。一位中投证券员工告诉界面新闻,合并后的中投丢失了话语权,其营业部主要是代销中金公司的产品。

“不好卖。这些产品跟银行理财、债券都是竞争的,客户还不如直接买个债券基金。要把原来银行理财的客户转换过来,需要一个过程。”他表示。

“然而大的机构业务也不好做。耗时长,效果慢。两三年能做一两张大单就不错了。”上述中投证券员工对界面新闻记者称,由于公司对散户服务不太重视,加上股市行情不好,买卖交易量减少,客户总体流失情况较多。

而中投证券营业部还出现了老员工大量“出走”的情况。“中投周围的同事,离开的很多,有的整个营业部的老人都走光了。”一位前中投证券人士称,中投在并购之后,从业多年的“老人”基本都因各种原因离开,原因是觉得跟不上现在的发展战略。“现在要走高端路线,老人跟不上趟。全换新人。”

业务受挫

虽然从财报上看,中金公司营收净利两项指标都是同比大幅增长,但并不能反映这家老牌投行的真实状况。

中金公司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83285万元,同比增长29.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及其他权益工具持有人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72072万元,同比增长39.3%。

财务数据的同比增长,却很大程度上因为中金中投合并所致。自2017年4月1日中金中投并表,三季报披露的经营业绩包括中投证券自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止期间的金额;而2017年只包括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止期间的金额,对比的基数整整少了三个月的经营数据。

2018年上半年年报的同比增长也是基于上述原因,并且由于基数更小,同比增幅显得更高。所以看似增长,实则不然。

中金公司合并中投证券后多条业务线受挫,各条线利润率的大幅下滑已经说明了问题。

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是中金收购中投证券后被整合力度最大的两个板块,这两大业务也是双方反差最大的领域。

合并后,无论是中金从“高大上”到“接地气”,还是中投证券“从低到高”的转变,似乎皆显力不从心。导致产品形象定位的摇摆不定,业务盈利贡献也明显降低。

界面新闻记者曾独家报道,中金对中投进行了整合,变动最大的就是投行部。中投证券的投行部被纳入到中金公司的“成长企业投行部”。投行业务较弱的中投证券,各业务条线被要求去协同中金投行业务。中投证券的员工从各大营业部接触到的高端客户中,介绍客户给中金拿分成。

收购后的中投证券从一家全牌照的券商,到投行业务实质上被剥离,定位成中金公司旗下的财富管理公司。此后,中金公司向证监会申请合并监管子公司,中投证券失去了资本金调度权。未来方向也明确为,母公司中金以重资本金业务为主,子公司中投证券则以轻资本金业务为主。

目前中金公司拥有六个主要业务分部,分别为投资银行、股票业务、固定收益、财富管理、投资管理及中投证券。其他分部主要包括其他业务部门及后台支持部门。并购整合的调整,叠加上行业整体萧条期,2018年上半年,中金财富管理、股票业务、投资银行等多个业务分部利润率出现大幅下滑。

中金公司财富管理分部利润率2017年上半年为32.6%,2018年上半年却大幅下滑至26.9%,整体下降了5.7个百分点。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7470万元,比2017年上半年的28280万元,同比大幅减少了810万元,仅此项收入就同比下滑29.5%。

投行业务也是类似情况。中金公司投资银行分部利润率2017年上半年为12.8%,2018年上半年却大幅下滑至4.2%,整体下降了8.6个百分点。

股票业务分部利润率也从2017年上半年的63.8%下降至2018年上半年51.7%,下降了12.1个百分点。

“公司内部都在紧缩成本,但目前还没有出现大幅裁员。”一位中金公司总部员工表示。中金公司和中投证券合并现状尚难言成功,会否成为汇金系券商整合的又一失败案例,还有待观察。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