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表现主义,美国艺术的崛起

抽象表现主义并没有完全脱离西方的艺术传统,它综合了在二战前占主导地位的几个重要流派的成果,特别是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文 | YOYO

编辑 | 木子

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流派或运动,都与产生它的社会和时代有密切联系。二战的硝烟遍布欧洲,画家们饱受战乱之苦,不得已来美国避难,这就促进了美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在各种现代艺术思想、尤其是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新造型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美国艺术获得了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精神,形成了海纳百川的格局和大气象。偏偏战后的纽约又是世界性的艺术赞助中心:政府、实业界、艺术商人。一切都期待着大作品的诞生,抽象表现主义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当然,抽象表现主义并没有完全脱离西方的艺术传统,它综合了在二战前占主导地位的几个重要流派的成果,特别是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通过这种综合过程,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成功地将法国艺术转化成美国的形式,使美国艺术家得以利用他们的革新继续发展,同时将时代的节奏与他们的个人经验糅合进去。

在抽象表现主义尺幅巨大的画面里,充分体现了美国艺术家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和无所羁绊的进取的民族性格。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在形式方面的探索,也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反叛性格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

二战结束后,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火焰迅速燃烧,并很快获得了世界的影响,被称为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顶峰,在艺术上制造了一个睥睨其余的“美国神话”。纽约第一次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的中心。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借助色彩和线条表现个人的、内在的和主观的感受。代表画家杰克逊 波洛克、威廉 德 库宁、马克 罗斯科、罗伯特 马瑟韦尔、弗朗兹 克兰、巴尼特 纽曼都在这一时期画出了可以让他们进入美术史的作品。

自1947年起,波洛克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画法。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他整个身体都在运动。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

波洛克的画根本意义在于摆脱一切束缚,追求极端的自由和开放,它促使了人类大胆创造意识的发展。那些密布画面、纵横扭曲的线条便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内在的力量。

波洛克并不以一位成功者自居,反传统创作的精神激发了他的灵感,但自我封闭的个性加上对社会、对文化的不满,将他一次次推向痛苦的深渊。他一生穷困潦倒,终日以酒为伴。1956年,在一场车祸中,44岁的波洛克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在德 库宁的创作生涯中,人体成为其绘画创作的主体,集中于抽象、女人和男人这三个系列,加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抽象世界。他把绘画看作体验、表达、实现自由的过程,他以舞蹈表演一般的在旁人看来近乎夸张的激情姿态从事绘画创作,德 库宁谈到了在他创作过程中,他脑海中是如何出现“凝固的一瞥”的。如果人们单独地看那些被分解的肢体部分,就会发现这种“凝固的一瞥”作为抽象的形式也出现在其中。

按照德 库宁的观点,画家必须愿意考虑所有假设:“在艺术中,一种观念和另一种观念一样好,”他将欧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风格融于自己大而有力的绘画行为之中,即使是极端的绘画作品也具有艺术美感。

德 库宁在80岁高龄的时候,仍然用绘画去探索他和永恒变化的存在境况之间的关系,他无法回避它。“你的个性,就像是房间里有只老鼠,它不停地走来走去。你无法逃避,”他说,“最后你在自己的风景中散步。简单而又美好。”

罗斯科曾说过:“当我创作的时候,一种悲剧性的感觉时常伴随着我。”或许是对生命中产生的各种悲剧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罗斯科把这种感觉融入在了作品中。罗斯科的经典作品大多以两至四个长形方块为主体,方形的色块似乎漂浮到表面,配以朦胧柔和的边缘,半透明的色块里似乎蕴着光。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长方形空间而起作用,造成一种温和而又有节奏的脉动感,不清晰的交界处隐隐地藏住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马克 罗斯科的目标是走出绘画,全身心地投入灵魂深处,追寻人生的终极哲学——赤裸又神圣的宗教体验与感情。他拒绝谈论他的技术,愤怒地否认自己是一个色彩画家,并极力地使观众看到潜藏在画布下面的悲剧。

在他人生晚期,他的绘画风格趋于平淡,透着绝望。“黑色主题绘画”(the Black Paintings)是他最后一组画作,大部分画作中都是一块黑灰画布,黑灰中间水平分割,画中还有一块薄木板。罗斯科自己叙述说,这些画的主题是“死亡”。他先遭与妻分居之苦,又受严重抑郁症的折磨,1970年罗斯科在自己的纽约画室割腕自杀。

马瑟韦尔是一位多产的画家,其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名为“西班牙共和国挽歌”的系列作品。画面主要是黑色的大笔触画在白的背景之上,形成几何化的团块和结构,具有一种纪念碑式的沉稳厚重之感。

在马瑟韦尔的作品中,形象找不到了,剩下的只有笔触,色彩也简化成了黑白二色。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从作品中找到作者的情感和绘画的主题。

马瑟韦尔对于超现实主义的研究比较全面,并且做了有选择的吸收。他在1944年写道:“只要现代社会一直被物欲所统治,艺术家别无选择只有诉诸形式主义。要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有了剧烈的变动之后,我们才能继续发展更高形式的艺术……现代艺术家不得不以严格的美感观念来取代其他社会价值。”

克兰的笔触大而粗犷,但由控制,还有强有力的建筑式结构。他会注意颜料的质感和形式的造型,强调各种白色的均势,滑动的黑色笔触,呈现出半含半露的色彩边缘,他把绘画改变为在黑色空虚上的白色实体结构。笔的运行在克兰的作品中显得十分重要,徐、疾、通、滞、转、折、进、退,颇有中国书法抽象表现意味,注重笔触的虚实间架之势。

克兰对其作品是这样总结的:“……画家的体验就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出来了。这样画面就有了一种意境。只有这层意境表达出来之后,它才成为一幅画。而其他图案更有趣的画面,对我而言却不成其为画……。”

纽曼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中最为理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充满着神秘感和不可知的东西。大约在1946年,纽曼开始发展出一种绘画形象:一条光带垂直地从画布的一边通向另一边。这一符号使人想起在《创世记》和希伯莱神秘哲学中不断出现的文学上的暗喻--光作为创造的象征。同时,纽曼也接近另一个传统,即将上帝和人类共同比喻成一束光——造物者与被造者同体。

纽曼对崇高的探索伴随着整个抽象表现主义的诞生和消褪,它与纽曼的绘画思考构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的共生关系。崇高提供了一种理解抽象表现主义的方式。

纽曼希望他的观众能在画中体验到一种场域的概念,即“我在这里”、在这些画之前。纽曼其实对于绘画与观众之间这种物理意义上的关系非常的在意。从这个角度来说,纽曼的艺术也与极简主义(尤其是Donald Judd和Dan Flavin)联系密切。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转发推荐!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