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辱华”,Dolce & Gabbana还犯过这些“错”

Dolce & Gabbana,这个带着浓厚西西里岛风情的意大利品牌,其发展道路却一直备受争议。它曾不同时间卷入过侮辱女性、种族歧视等多次争议风波中。

Dolce&Gabbana的两位创始人,图中居左的为牵涉此次辱华事件的Stefano Gabbana 题图来源:Tattle Times

Dolce & Gabbana恐怕也没想过,自己投入巨大的大秀会变成品牌史上最大的一次信誉危机。11月22日凌晨3点左右,有热心网友向界面新闻证实,已有华人聚集在Dolce & Gabbana米兰总部门口抗议,人们手中举着的抗议牌上写着"Not Me"。

总部门口的抗议者

这已经不是该品牌第一次被民众的口水淹没。

1985年成立于米兰的奢侈品牌Dolce & Gabbana以奢华复古的风格著称,它密集的花朵图案总是带有浓浓的西西里岛风情。其创始人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因一通电话相识,后于1982年合伙成立了一间设计师咨询公司。三年后的10月,两人第一次搭档,做了第一场以Dolce & Gabbana为名的时装秀。

这便是这个如今总是出现在高端购物中心一楼的品牌的开始。无疑,从商业发展层面来说,从成立到1989年推出内衣和海滩系列、1990年推出男装、1994年推出年轻人副线品牌D&G、2012年关闭D&G合并进主线,再到如今,Dolce & Gabbana都算得上顺风顺水、快速成长的典范。

但不同于商业体量的持续增大,其品牌声誉的道路却一直备受争议。从2007年开始,它就曾先后卷入过侮辱女性、LGBT议题、种族歧视、逃税、抄袭等多次争议中,且诸多都涉及敏感的社会议题。

 “轮奸”广告风波

2007年1月10日,英国广告监督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公开批评了Dolce & Gabbana的广告。照片中几个男性围在一个女模旁边,有消费者反馈其显示出了强烈的“轮奸”暗示,令人感到不妥。

同年,据《路透社》报道,该品牌广告中出现又因出现刀具,被指责有暴力暗示。

Dolce&Gabbana 2007年的争议广告宣传片
Dolce&Gabbana 2007年的争议广告宣传片

 涉嫌逃税

2010年,意大利政府控诉Dolce & Gabbana逃税4.2亿欧元,并控告两名创始人。2011年4月,意大利最高法院在一审判决两人无罪后推翻了判决。

当年,意大利国民要求品牌创始人道歉,不过Stefano Gabbana在Twitter上称意大利政府是“小偷”,并声称要撤资。

禁止港人摄影风波

2012年1月,Dolce & Gabbana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广东道海港城的分店又闹出事端。当时有网民在讨论区上留言,指在海港城杜嘉班纳分店外的公众人行道上为其女伴摄影时,被数名海港城保安员阻止及驱赶。他质疑品牌将公共地方作为“私家领土”的管制手法太过霸道。

后有商场保安员指出,Dolce & Gabbana的招牌及橱窗货品均有知识产权,受到《香港法律》保护,必须获得品牌授权才可摄影,并且指出此举是为了“保障杜嘉班纳的权利”,但是中国大陆人则被准许。

但这种区分对待更加激怒了香港本地居民。经当时多位律师及学者指出,Dolce & Gabbna当时的说法在《香港法律》上并不成立亦毫无根据。

1月8日,近千人响应社交网络号召──“D&G门口万人影相活动”,于下午3时到风波起源的分店外聚集拍照,以抗议杜嘉班纳霸占公共空间,并且要求品牌出面道歉。

但该事件最后以品牌拒绝道歉告终,它坚称自己并无冒犯之意。

Dolce&Gabbana 香港门店事件

设计中的符号争议

Dolce & Gabbana在设计中也多次触动消费者的敏感神经。

它曾推出过一款女装上衣,胸前文字为“最爱性交”,但下方出现了英文HONG KONG字样。服装被曝光后,香港网民斥责其设计侮辱香港女性,且伤害了当地消费者感情。

2013年,它以摩尔人妇女为形象设计了一款耳环和服装,被媒体指责有矮化他者之嫌。

而类似的事件也在意大利本土市场发生。Dolce & Gabbana于2016年春夏系列中设计了一款红蓝色的绑带凉鞋,该鞋名字为Slave Sandal。

意大利消费者认为,这双带有明显传统古罗马角斗士风格的凉鞋应该以“Gladiator”罗马角斗士这个词作为名称,而不是Slave(奴隶),这不仅是对本土文化传统的不尊重,也是对底层人民的歧视。

Dolce&Gabbana 2013年黑人厨娘耳环

 

Dolce&Gabbana 2016年slave sandals(奴隶凉鞋)

试管婴儿骂战

2015年,Dolce & Gabbana公开表示试管婴儿是“人造人”,并称只有传统的生育方式才是正常的,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家庭。

但很快,该事件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并引发和英国摇滚歌手Elton John的骂战。由于John本身拥有两个代孕出生的孩子,Dolce & Gabbana所宣称的立场严重否定他的幸福。

面对John的回击,Dolce & Gabbana继续回复,称现在是自由言论的时代,并号召人们抵制 Elton John。

英国知名歌手Elton John(右一)曾因为品牌两位创始人就“试管婴儿”的相关负面言论,而抵制Dolce&Gabbana

辱华危机

2017年4月,Dolce & Gabbana在微博上发了一系列标签为“#DG爱中国#”的营销视频和硬照,模特穿着Dolce & Gabbana的时装,站在天安门和老城区里,朴素的路人融入其中。不过这组照片却在微博上引起轩然大波,被认为有故意丑化中国人之嫌。

然后就来到了这次堪称品牌史上最大的信誉危机。为给2018年11月21日晚在上海的大秀造势,Dolce & Gabbana在Instagram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三个视频。视频中,穿着Dolce & Gabbana的中国女孩坐在中国餐馆中,尝试用筷子品尝超大尺码的三种意大利美食。但由于表演夸张、剧本奇怪,引起了中国网友的不满,认为品牌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更有网友认为选择这位小眼睛的模特来出镜完全是对中国人的误解和歧视。

后来这些视频在品牌官方微博上被删除。当网友向Stefano Gabbana的账号发出私信提出意见时,却引来他气急败坏的辱骂,称在微博上删除视频并非他本意,而是团队作出的“愚蠢决定”。紧接着发出了一系列对中国的不满,并且用“今后的所有采访中我都会说中国是屎之国”、“没有你们我们也能卖得很好”等言论对网友进行挑衅。

这导致受邀的李冰冰、陈坤、章子怡、火箭少女等中国明星集体表态不会出席,甚至亚太区品牌大使迪丽热巴和王俊凯也拒绝出席,并在事后宣布将解除和品牌的合作关系。

目前,微博上关于此事的讨论愈发热烈。继Dolce & Gabbana的官方Instagram回应辱华事件后,处于漩涡中心的Gabbana也在Instagram上首次回应了该事件。不过他并没有把回应发到正式Instagram贴图,而是放在了仅24小时内可见的story板块,并且附上了“Dolce & Gabbana是爱”、“无恨之地”的标签。

“如果Dolce & Gabbana真的是种族歧视,我们不会那么多次对中国和日本致敬,或者请中国模特和拍摄与中国有关的广告。” Gabbana写道。

Gabbana称自己是一个骄傲的阿尔巴尼亚人,他和Dolce & Gabbana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在一起工作,从未在他们之间看到种族歧视,并且说自己为“只看到玻璃杯是半空的人”感到遗憾。

Dolce&Gabbana 2017年#love China宣传片
Dolce&Gabbana 2017年#love China宣传片
Dolce&Gabbana 2018年#love China宣传片
Dolce&Gabbana 上海大秀原秀场
Dolce&Gabbana 上海大秀原秀场
Stefano Gabbana在Instagram发布的动态故事。

此外,他还曾说过Selena Gomez太丑,还在贝嫂生日当天给她评论了三个“唱衰”的表情。前段时间又跑去意大利时尚博主Chiara Ferragni婚礼的照片下评论“Cheap(廉价)”。后来Chiara和Gabbana在社交媒体上掐架,Gabbana一怒之下取消了2019春夏发布秀上所有发给KOL的秀票,把个人恩怨甩给群体背锅。

可以说,近10年间,Dolce & Gabbana频繁出现的争议事件体现了该品牌在全球化进程和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不适应。直至2016年年底,Dolce & Gabbana才第一次走出意大利,在海外举行时装秀,第一个地点选择了香港。

那是一场高定秀。当时Stefano Gabbana 还在和GQ 的采访中说:"意大利和中国是两个国家,我们说不同的语言,但我们意大利人和中国人不是非常像吗?——说话大声,不爱排队,街上人挤人又推推嚷嚷的,哈哈哈。你知道吗,来到香港这我觉得自己根本就是个本地人,像家一样!"

但显然,Dolce & Gabbana对东方文化的认知一直和本土市场的期待不匹配,并不像Stefano口中那样像家一样一致。这种差异在后来多次的广告表达和公关危机中都有体现,终于在本次事件中集中爆发。

Stefano Gabbana曾在时尚博主Chiara Ferragni的婚纱照留言“廉价”
Stefano Gabbana曾在Instagram上公开承认抄袭Vivienne Westwood项链,并称这是愚蠢无知的。

也许对于奢侈品品牌来说,当创始人的个人作风和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如何恰当地进行艺术表达、文化挪移和探讨社会议题是值得重新思考的,这当然也涉及一个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当跨国企业无法对新兴市场深入了解时,更好的方式是适当地放权给本土化团队。但这恰恰是欧洲奢侈品企业并不青睐和信任的方法。

另外,社交媒体也正在放大所有决策的成果。Stefano想必也没有料到,他已经习以为常的“耿直”性格终于给自己的品牌带来了祸端,这在他以往的怼人历史中还未曾出现。但当这一切与民族和国家情感绑定,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想读到更多不一样的时尚新闻,可以试试关注微信公众号“穿T恤的女魔头(ID:teedevil2018)”: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