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开放外商独资经营出境游,会给旅游业带来什么影响

中旅总社业务总监顿继东认为,中资旅行社更了解大众需求,外资旅行社更有创新理念,但要解决文化差异及本地化问题。

13日,据北京商报消息称,北京市旅游委已经正式向国家文化旅游部报送了《关于申请在京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游业务的请示》,计划放开外商独资旅行社在国内经营中国人出境游业务。

界面新闻向北京市旅游委相关人员求证,未得到正面回复,但旅游业从业者认为,放开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出境游业务,是大势所趋。

虽然中国的旅游业较早就引进了外资,但在很长一段对外资占股的比例、注册资本、经营的业务等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WTO规则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国将逐步开放服务贸易等领域,包括观光、旅游服务业等。

在此前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合资或外资独资旅行社和旅游经营者不允许从事中国公民出境及赴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的旅游业务。2010年,国家旅游局和商务部出台暂行办法,允许取得试点资格的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从事招徕、组织、接待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和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的经营活动,并将在试点基础上继续逐步开放。

2017年,万程(上海)旅行社获批成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家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外商独资旅行社,也是第一家获得出境游经营资质的外商独资旅行社。今年6月发布的新版中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由63条减少到48条。

中国的出境游市场规模早已居于世界第一,并仍在逐年增加。2017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1.3亿人次,同比增长6.56%,出境游花费达到1152.9亿美元。虽然外商独资企业在中国跨国公司的商旅业务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比如美国运通、德国 BTI 和嘉信力,但在中国出境游市场上还无从发力。

如果北京开放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业务,具备充足目的地资源的外资旅行社,是否会在出境游领域给国内旅行社行业带来冲击?部分旅游业者认为,开放政策如果实行,对国内旅行社的影响暂时不大。

“外商独资企业的加入会加大竞争,但不会带来较大冲击,特别是作为旅游中介的旅行社行业。”中旅总社业务总监顿继东对界面新闻分析称,“全国目前大约有28000家旅行社,但没有形成一家市场占有率超过10%的旅行社(含在线旅游公司),市场还处于充分竞争之中。”

“欧美国家很早对我们放开了他们国家的出境游组团业务,但没有做起来。”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博士对界面新闻解释到,“如果外商独资旅行社进入中国的出境游领域,他们的对手将是凯撒旅游、众信旅游、中青旅等,他们已经通过长期投入,有广泛的线下门店网络,在欧洲也有长期布局的地接社网路,同时又是中国的资本,了解中国市场。外资旅行社需要有很大的投入来铺设线下的网络,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格局下,再建网络的成本较高,这会是挑战之一。另外外资旅行社还需要学会管理中国的员工,面对中国市场价格竞争的局面。”

在国内旅游领域,中国较早开放了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旅行社,比如2002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和美国运通公司合资建立的国旅运通,2004年外商独资旅行社格里菲旅行社。但一直以来外资旅行社在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占比较小。

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外商投资旅行社达76家,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0.3%,其中外商独资旅行社56家,中方控股的合资旅行社12家,外方控股的合资旅行社13家;旅游业务营业收入32.60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1.05%。

中旅总社业务总监顿继东认为,旅游业的关键是服务,而这一点上中外企业各有千秋。“中企更了解大众需求,外企更有创新理念。外企要解决文化差异及本地化问题。外资社的优势在于境外目的地资源、外国航空资源,在散拼团的团票获取及成本方面比本土公司更有优势。其目的地资源优势也体现在发展迅速的自由行,定制游及当地碎片化服务等。”顿继东说到,“总体来说出境游开放外商独资,对中国游客是好事,可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对行业来说是好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水平和产品升级。”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