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赌约”输赢未见分晓,雷军要学董大姐为员工建房?
一石激起千层浪。11月5日,小米联合央企华润以26.57亿元的价格,拍下北京昌平区一块近4.7万平方米公建混合住宅用地。此举引发外界对小米下一步动作的种种联想。雷军究竟是跨界进军房地产,还是公司建办公楼或为员工建房?
跨界房地产?“小米牌”住房面世有多远
据报道,小米拍下的地块项目,系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七里渠南北村土地一级开发项目CP00-1600-0016、CP00-1804-0007地块F2公建混合住宅用地,包括商业、办公、居住用地。其中,居住用地为遵循“限房价、竞地价”原则的限竞房。
过去,雷军曾为员工的住房问题“操碎了心”,鼓励员工去武汉分房。而更早之前,雷军曾喊出“豪言壮语”:自己如果要做房地产的第一口号就是要解放一代年轻人,让大家不要为这种事情操心,要把房价也拉下来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
11月5日,小米旗下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华润置地全资子公司北京润置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体以26.57亿元的起始价竞得的该地块,是底价成交的,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下地产“寒意”袭人。华润置地是地产央企,而小米自称是科技公司,如此的“地产+科技”是何种地产开发新模式,值得玩味!难怪有人会说:前有京东,后有小米,“地产势微,科技兴邦”!
小米目前有员工数近2万人,媒体引用知情人士说,小米或是建办公楼,而非为员工建房。对于拿地一事,小米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不予置评。”有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告诉该报记者,与华润联合拿地,是华润主导开发,“小米相当于华润事先已经找到的定向客户,实际上就是华润会为小米开发新的办公区”。
雷军出席小米科技园奠基仪式
2015年7月22日,小米科技园开建,雷军当时感慨地表示,小米办公,先是在银谷大厦,接着是卷石大厦、宏源大厦,再搬到五彩城大厦,又租了五彩城周围四栋楼,几乎一年搬一次!如今,5年“北漂”终有家。
小米联合华润拿下北京这一宗用地,与正在建设中的小米在北京新总部小米科技园距离不算太远。新总部原先说是在今年9月或10月入驻启用,可有小米内部员工表示,小米科技园入驻时间将延期或推迟到明年。
资料显示,小米北京新总部占地21万平方米,规模可容纳小米现有1.5万名员工。据中国建筑内刊所公布的内容,小米科技园总承包合同额约20亿元。
那边小米科技园尚未建成,时隔三年又竞拍新地块,初涉宅地出让,“小米牌”住房面世会有多远呢?
睿驰智能汽车拍下的广州南沙区
过去,同是互联网公司的贾跃亭乐视,曾大量圈地。2016年4月,乐视汽车以约1.4亿元在德清获得土地约679亩。同年12月,乐视汽车以2.79亿元再次取得大约1350亩土地。而今年4月8日,睿驰智能汽车以3.641亿元,获得了此前挂牌出让的南沙区一桩地块。
在中国国内,房地产产值排名于各行业之首,汽车产业排名第二,也正因如此,分析人士曾认为,贾跃亭的乐视及造车,为何会受到地产背景投资人如融创、恒大的垂青,个中缘由在此。
同样,与小米相似的互联网巨头刘强东的京东,亦在全国各地拥有大量土地储备,除了仓储外,确实有部分予员工解决住房问题。小米与华润联手拿地,其真实用途是什么,雷军到底有没有跨界涉足地产的新打算,尚待进一步观察。
与董明珠“10亿赌约”还算数吗?
10亿赌约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再过一个半月,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就到了揭盅之时。
5年前,也就是2013年12月12日,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董明珠与雷军立下赌约。当时,雷军说:“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而董明珠更豪气,她说:“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这就是所谓“10亿赌约”的由来。
可后来,无论是雷军抑或是董明珠,对“10亿赌约”都有一些新的解读,却没有一个人说要放弃。比如,董明珠曾表示,小米如果进军房地产行业,“10亿赌约”自动取消。此番小米26.75亿拿地,为什么引发会舆论热议,关注雷军是否跨界地产,一个原因就在于此,“10亿赌约”还算数吗?
小米上市
今年7月9日上午,小米集团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49岁的雷军,敲响了港交所开市钟。可小米上市即“破发”,雷军称,破发意味着小米还有一段路要走,小米需要证实自己的方向是值得被市场信任的。
当日,雷军还表示,小米上市就是最大的成功。钟响过后,上市只是一个开始,投资人一开始都是谨慎的,小米如何在后续的经营中持续证明自己的路线与实力,才是后续的关键。
可不少市场人士认为,来自估值层面最大的担忧,在于小米所谓“互联网公司”身份认定问题上。小米董事长雷军,此前曾希望人们如此看待小米:“我们不仅仅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可笑的是,小米IPO路演活动中,有与会者表示,当时在场的许多投资者对小米并不了解,只知道它是一家庞大的手机制造商。
上市时,智能手机占小米总营收七成,不过,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却是其在生态链的经营,如智能电视、路由器,到电动滑板车和空气净化器等,另外,小米旗下的物联网和生活用品销售额,2017年增长了89%,占其总营收的21%。
有网友唏嘘:我从19块钱开始做空小米,结果小米从来没让我失望过!
从7月9日上市迄今,小米股价曾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狂欢,7月18日股价曾上摸至22.2港元,第二天就开始大幅下挫,跌跌不休,其中,10月30日创下11.66的历史最低收盘价。漫长的阴跌,让小米市值缩水近2400亿港元(截止于10月30日)。
而在上市庆功宴上,雷军曾承诺:“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此话一出,令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热泪盈眶,可面对现实的股价表现,那些追高买入的如今却是“欲哭无泪”!
总的来看,人们对小米估值评判上的偏差,除了来自小米“互联网公司”身份的认同危机外,也来自对小米基本面评估上的出入,另外,也有对小米引以为傲“小米生态链”的各种质疑。比如,有投资者认为,小米整个生态链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其性价比都是建立在传播不充分、渠道成本不充分的基础上的。该投资人士分析,离开小米的流量,这些生态链上的公司即便产品很好,一旦自己独立做渠道和客服,也会发现原来的定价全部偏低根本绷不住。
科技创造价值,惟有加强科技研发,才能提升竞争实力。研发实力,是一个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根基与后盾。与百度、阿里巴巴相比,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差距甚远。
演讲中的雷军
小米上市后,股东套现也惹来不少争议。上市那一刻,小米最早期的VC——晨兴资本那一笔500万美元的投资,回报竟高达866倍!
小米香港上市的发售中,晨兴资本卖出了其持有29%股份,套现金额在106亿港元至137.9亿港元之间。7月20日,也就是小米阴跌之初,晨兴资本旗下的刘芹、石建明、Landmark Trust Switzerland SA三方减持,共套现了63.33亿元。
难怪市场分析,小米上市前半年,一大烦恼就是风险资本的退出,早期VC和PE股东的减持套现,可能给小米市值形成巨大的压力。至于雷军那句“买入赚一倍”,市场投资者也许不会当真,此前,雷军还承诺过“五年不上市”呢?
格力2018第三季度报
回顾了雷军和小米的现况,再翻回来看看“10亿赌约”哪一方董大姐的格力。
一周前,格力发布了2018第三季度报,无论是公司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均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500.5亿元,同比增长33.94%,净利润211.18亿元,增长36.59%;更主要的是,格力前三季度实缴税收118.2亿元,目前已累积上缴税收高达948.27亿元。
目前,格力电器已从专业化空调企业,向多元化高端家电和高端装备企业转型,产业布局“四驱”并进,即主业空调、高端装备、生活品类和通信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董明珠在其“董明珠自媒体”亮出的“成绩单”中,还特别提及一处,那就是“格力明珠广场”动工,首期将建3000余套人才公寓。
董明珠在珠海格力明珠广场奠基仪式上致辞
为员工投资建设福利房,格力电器并非首次。格力此前为员工在总部珠海建成了格力康乐园一期员工生活区,可容纳1万人居住;格力康乐园二期,已于2014年7月份投入使用。
在奠基仪式现场,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表示,3000套人才公寓只是第一期,未来格力争取让每一个员工都拥有一套房!
此外,近期格力还有一个好消息,11月2日,中国质量领域最高荣誉“中国质量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格力完美质量管理模式荣膺中国质量奖。据了解,格力的质量管理模式,主要由“四纵五横”的T9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预防五步法”、“质量技术创新循环D-CTFP“管理方法共同构成,是格力在质量管理领域多年实践探索的理论总结,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有效性和复制性。
众所周知,董明珠与雷军那一个“赌局”,约定的是营业额,并非是市值。对于赌约输赢于今年年底即将揭晓,董明珠曾淡然回应:一是到时要请公证、请审计;二是“差一分钱,也是差距”。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
董明珠有句话:“靠眼泪无法解决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战斗。”对于其合作伙伴来说,“跟着董明珠,永远不会输”;而对于自己的竞争对手,“董明珠走过的路,寸草不生”。董明珠,她就是这样一个强势到极致的女人、女掌门人!
对于雷军乃至董明珠而言,“10亿赌约”当真吗?5年来,无论是小米还是格力,确实是当真的,并非一句玩笑。有压力,人生才有动力,也更有意义。对于雷、董二人来说,若是天天挑战,可能是最快乐的事!与吃瓜群众喜欢看热闹,希望分个高低相比,董明珠曾回应称,“要不要钱不重要,这只是让人更有一种激情。”
截稿时,小米尚未发布三季报,从已发布的半年报上看,其营收为796亿元,而同期格力的营收为920.05亿元,超过小米。格力三季报已出炉,增长势头相当的平稳,“10亿赌约”谁是赢家,未到最后一刻,可能无法见分晓。
“10亿赌约”,是5年两种模式(小米模式和格力模式)的竞技。格力和小米,一个从事空调、家电,一个做手机,皆属于制造,不过,董明珠的格力更偏重于传统制造产业,是一种重资产模式;而雷军的小米,从企业定位之初,就是“为发烧而生”,产品主要来自代工,属于互联网公司性质,偏于轻资产模式。
“10亿赌约”的背后,从根本上不是营收多寡之争,而是两种模式的博弈;孰赢孰输,虽只是一个结果,可它更能透视出当今中国实体经济的现况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