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粉丝刷榜引下架,iTunes运营遭遇文化冲突

这是苹果iTunes在上线运营以来遇到的一次大规模文化冲突,苹果注重内容质量的运营策略,与国内注重热度的策略,完全背道而驰。

国内互联网特有的刷榜操作,终于从内销转出口了!

最近,知名综艺制作人吴亦凡的新专辑霸占iTunes北美区榜单前七位,力压A妹Ariana Grande、Lady Gaga的新曲排名。

此时引发了大规模互联网口水战。北美诸多粉丝路人到处发帖询问“kris who?”质疑这一异常现象,以及吴亦凡(kris wu)的音乐水准。

事件传回国内,被知名脱口秀演员池子以口水仗的形式在微博平台放大,立马登上微博热搜。

不久,察觉异常的苹果,就将吴亦凡的新专辑从iTunes上下架。

对于这一举动,吴亦凡粉丝团体纷纷表示不满,认为自己是根据规则行事,真实的购买了专辑,并让吴亦凡专辑销量数据大幅超越了其他歌手。苹果没有理由随便下架一个艺人的作品,并且认为苹果这种举动是在歧视中国歌手没有大量粉丝。甚至准备用法律的手段维权。

这是苹果iTunes在上线运营以来遇到的一次大规模文化冲突,苹果注重内容质量的运营策略,与国内注重热度的策略,完全背道而驰。

苹果iTunes在运营上是否存在这样的法律漏洞,使得吴亦凡粉丝这种疯狂刷榜行为切实有效,目前还不得而知。

但这种粉丝的疯狂行为该如何理解如何看待,成为一个新的焦点。

在经历了各种平权运动的欧盟国家,消费即权利消费即投票的观念根深蒂固,粉丝们为偶像疯狂消费的行为,也是行使自身权利的表现。

但这种权利表现出对行业的霸凌对市场公平性挑战时,必然会引发市场的反击。在完善的欧美市场里,中国粉丝将接受这个基础的教育。

Google小米前高管雨果·巴拉,曾在采访中这样评价,中美两国互联网的不同:在美国,你要努力创作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在Twitter、Facebook等平台获得粉丝,在中国你只要是一个名人,即便不发一条内容,也能瞬间获得十几万上百万的粉丝。

由于文化的不同,国内互联网更注重新奇特、名人效应、离谱话题的炒作,而不是围绕有价值有创意的内容进行输出。

不得不提的是,此次池子对刚吴亦凡粉丝的动作同样也是国内浮躁文化的一种表现,池子用手撕和互喷这种低质的内容生产形式,来吸引流量输出观点,与欧美成熟的文化市场注重创作严肃辩论的运作思维背道而驰。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