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忆金庸:不是武侠作家而是小说家 无学者之名却有学者之实

在金庸逝世的当晚,界面文化采访了学者陈平原、孔庆东、徐岱以及资深“金迷”六神磊磊,聊了聊他们与金庸在武侠江湖或现实世界中的相识交游,以及他们对于金庸斯人的认识与评价。

作家金庸

据香港媒体报道,当代知名武侠小说家金庸昨日逝世,享年94岁。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了几位金庸的研究者与资深读者,聊了聊他们眼中的金庸其人其作。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和孔庆东都对金庸在小说艺术上的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他们看来,金庸的作品不应该被限定在武侠小说的框架里,他是一个小说家,而不仅仅是一个武侠小说家,作为小说家的金庸还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其作品的文学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徐岱则指出,金庸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多出色的文学作品,是源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虽然没有学者的名分,却有学者的身份,他对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可与李白、杜甫比肩。资深金迷、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的作者王晓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悲悯是金庸作品的底色,金庸对他笔下包括东方不败、游坦之在内的每个人物都怀有一颗悲悯之心,这一家国情怀和悲悯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价值观。

陈平原:金庸作为小说家的面向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著有《千古文人侠客梦》)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价了金庸作品的意义。首先是在通俗文学的意义上,金庸武侠小说的读者之多超乎人们的想象。“2016年香港举办了一个‘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征文奖,收到的投稿有将近一万篇,是全世界各地的金迷写的。作为评委,我很惊讶,我才知道有这么多人热爱金庸,谈起金庸来他们热情洋溢。投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政府官员,也有普通工人,最后获得一等奖的是一个盲人,他通过听金庸的小说走出了生活的阴影,所以最后我们把一等奖颁给了他。这足以说明,全球范围内有多少华人喜爱金庸的小说,这是出乎我意料的。”

陈平原

第二个方面是金庸的作品作为小说的意义。陈平原指出,金庸再三说他不喜欢被称为武侠小说家,他说自己是个小说家,因为一说武侠小说家,就很容易把金庸“限制在某个类型里,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晚清以后,中国的小说家更强调向西洋小说学习,而金庸更多地接受了中国的写作传统和趣味。金庸曾说:“很多人用中文写外国小说,我是用中文写中国小说。”因此,在小说艺术的探索方面,金庸值得我们认真审视与思考。陈平原说,“换句话讲,我们不能把金庸的作品简单地当做大众文化。虽然在大众文化层面他特别成功,发行量大、有大量的电影电视演绎,也因此在华语世界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可我更希望人们把他当做一个小说家来看待,更多地来探讨从传统中国土壤中走出来的金庸意义何在,这一点,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虽然现在金庸的作品发行量越来越大,国外也开始翻译他的作品,有关他作品的学术会议也开了好多个,但金庸作为小说家这个面向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孔庆东:二人心有灵犀,《金庸评传》最受金庸本人肯定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著有《金庸评传》)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表示,他和金庸先生的私交并不多,就是一起开会一些会,参加过若干活动。“但我所撰写的《金庸评传》在各种金庸研究的著作中,是金庸先生本人最为首肯的。”孔庆东讲到,“虽然年纪差很多,但我们算是心有灵犀,互相非常理解。”

孔庆东回忆说,他最后一次见金庸先生已经是至少五年之前,“他年事高了之后,就不再出门,我也不再打扰他。但我本来还打算,在明年,也就是他95岁的时候,在北大再开一次金庸小说研究课。我已经跟学生宣布了,没想到他今年就去世了,对我来说也是一件非常难过的事情。”

孔庆东(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对金庸小说的评价,孔庆东表示,简单地说,金庸的作品不能用武侠小说来概括,其小说的意义绝不限于武侠小说,放在人类所有的文学创作中来看,金庸也是当之无愧的一流的文学大师。在他看来,“金庸作品的意义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还会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断地被人们关注到,他的文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瑰宝。”

另外,孔庆东还谈到,金庸和北大有着很深的渊源:一方面他是北大名誉法学教授;另一方面他也是在北大中文系读的博士,算是北大的校友,后续北大应该会举办相关的纪念活动。

徐岱:金庸对中国文化贡献巨大,可与李白杜甫比肩

徐岱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著有《侠士道:金庸小说与中国精神》一书,在金庸担任浙大的兼职教授和院长期间与他有过较多交往,在金庸辞去院长之职后,两人也保持了不错的私交。徐岱最近一次见金庸是在前年,当时金庸的身体并没有太大问题,“能吃能睡,但是整个精神状态已经不太好了。”在此之前的一次见面是2014年,当时已90岁高龄的金庸仍在读书,并有着一份写作计划。

徐岱

在徐岱眼中,金庸是一个善良而优秀的人,“他能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是源于他对人文历史有很深刻的研究,因此他虽然没有学者的名分,但却有学者的身份。他既是一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名杰出的学者。”此外,从金庸的谈吐、对历史人物的评点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切中,徐岱也感到,他是一个有大智慧和难得的正义感的人,不然也写不出这么好的小说来。在徐岱看来,金庸是能与李白、杜甫比肩的当代文化英雄,是对中国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六神磊磊:悲悯是金庸的底色,他奠定了我的三观

在得知金庸去世的消息后,六神磊磊在自己的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再也没有后台了》的文章,回忆他阅读、了解、追随金庸并最终一再错过、没能见面的心路历程,文章阅读量很快突破10万。在接受界面文化采访时,六神磊磊谈到,他第一次接触金庸的作品不是通过阅读原著,而是看连环画和电视剧,看完《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都不知道作者叫做金庸,只知道很好看、很精彩。他读的第一本金庸小说是《神雕侠侣》,“当时在英语老师家里补习,同学在看,我就把它拿过来了,那种感觉就是——世界上有这么好看的小说!(读进去的感觉)就比谈恋爱时想念对方的感觉还要强烈,晚上通宵睡不着,辗转反侧,想爬起来把书看完,但月光又不够亮,第二天才能看,太痛苦了。而后来慢慢成长,阅历增加,每次回去翻看金庸的书,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还有这样我没看出来的地方,每次重读都有新的体会。”

六神磊磊

谈到为什么会开“六神磊磊读金庸”这个公众号,他说当初做微信号是为了好玩,想到可以有几百个金庸迷一起看,一起讨论金庸书里的小细节就很开心。“最初这个公众号的简介还叫‘带你去看书里的小细节’,后来写着写着,因为自己也是记者,关心的事情比较多,看见什么都想说几句。但是我的号又叫‘读金庸’,就只能往金庸上靠,就形成了这种(借金庸故事书写现实的)风格,并非有意为之。”

谈及金庸对自己的影响,六神磊磊表示,可以说是金庸奠定了自己三观的底色,这一底色来自他书中的两句话——一句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讲的是家国;第二句是明教教歌里的一句话,“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讲的是人道,是他对世人的一种悲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才会有这种悲悯。”在六神磊磊看来,金庸对他笔下的所有人物都怀有一种悲悯,不光是被秒杀的小人物,不光是战乱中被荼毒残害的民众,而是对每一个人。无论是被复仇扭曲的人,比如林平之、游坦之,是被爱情扭曲的人,比如何红药和阿紫,还是被权力扭曲的人,比如任我行、东方不败……金庸对他们都是心怀悲悯,这是他的底色。

六神磊磊最后表示,自己与金庸在现实中素不相识,“他也不认识我,我也无缘看见他,说什么都显得脸皮很厚,我们之间真正的关系就他是养活我的关系。另外,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他的学生,用武侠的话说算不算他的传人。很想问一问他,但是永远没有答案。”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