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大企业越来越多 但隐形冠军并不多见?

隐形冠军的很多特征,正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短板。

德国有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是全球拥有隐形冠军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366家,日本220家,中国有68家。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数量,与我们在全球财富500强占据的数量,形成鲜明反差。

这是“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Hermann Simon)上周刚刚更新的数据。

这些在社会上没有多少知名度、却在全球行业领先的中小企业,为他们所在国的出口贸易乃至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中国,能够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小企业凤毛麟角。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参与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家族企业论坛、2018首届隐形冠军国际研讨会上,西蒙提出,隐形冠军的行业排名,首先必须处于同行业全球前三或者是所在大洲第一名。其次,从全球的维度来看,它们的年收入要少于50亿欧元(世界500强企业最低的年收入是250亿美元,50亿欧元不足它的1/5)。

“隐形冠军”并不是真正的隐形。

这些企业在选择了一个狭窄而有深度的市场之后,常年坚持目标,最终实现了可持续成长,成为真正的长寿企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00年到2017年,有超过一半的《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从名单中消失。

西蒙在过去二十多年收集了全世界2734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后发现,“隐形冠军”的很多特征,正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短板。

首先,相比于眼前的短期利益,隐形冠军更加关注长期增长,并瞄准行业内的领先定位。在设定经营目标时,这些公司毫不低调,相反,他们雄心勃勃。

比如,德国Chemetall公司如今是世界特殊金属的先行者,它早期设定的目标就是“成为世界上一流的技术和推广领导者”;解剖学教具方面的全球领先者3B Scientific的口号是“成为世界第一并保持世界第一”;管道检测公司Rosen-Group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管道检测服务商”。

在当下高度不确定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很多企业焦虑又贪婪,在一个领域尚未站稳脚跟,就又急着前往其它市场中开疆辟土,一手造成了自身的“短命”。

与其不同的是,隐形冠军的注意力就十分集中。西蒙表示,无论时代与社会如何改变,它们始终聚焦于某个行业并深度耕耘,它们坚信,只有聚焦才能建造出一流的企业。

全球医药包装系统领导者Uhlmann的策略是“以前我们只有一个客户,将来我们也只有一个客户”。Flexi是可伸缩拴狗带的市场领导者,他们也表示:“我们只专注一件事情,但我们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如今,Flexi产品已经卖往100多个国家,它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已经达到了70%。

 “如果你只在德国卖这款可伸缩拴狗带,市场很小,你该怎么扩大自己的市场呢?答案是,通过全球化,把对产品的专注和全球销售以及全球营销结合起来。”西蒙说,虽然看起来隐形冠军的市场很窄,但他们利用全球化将小众市场无限扩大。全球高压净水器市场的领导者Karcher最初在海外只有一个子公司,现在已经超过100个。

当然,为了适应每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习惯,企业需要时刻关注创新,不断推陈出新地迭代产品。西蒙的研究数据显示,隐形冠军企业在研发上的支出,通常接近它们收入的7%,比普通企业多一倍,而它们所拥有的专利数目,也比大型企业多五倍。

除此之外,隐形冠军还重视品牌的业内声誉,擅长给客户提出建议,给予他们需要的各种服务。

88%的德国隐形冠军都和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它们30%以上的员工和客户有频繁的接触,而大型企业员工在这方面的比例,通常只占8%。西蒙表示,企业可能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克服技术和品牌方面障碍,建立起屹立不倒的圈内口碑。

虽然低调内敛,但隐形冠军能数十年如一日地聚焦某个狭小市场,不断投入研发,这显然需要高效的员工团队和稳定的管理层付出努力。不同于很多公司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流于表面,隐形冠军在这方面的花费可谓“土豪”,它们的员工不仅工作效率高、敬业度高,离职率还非常低,每年仅有2.7%的员工离职。

由于隐形冠军中有80%左右都是家族企业,它们的领导层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很多管理者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而在大型企业中,管理者的工作年限要短很多。西蒙披露:“隐形冠军领导层的平均年龄为30岁,其中还有不少女性。”他们除了雄心勃勃,个人和企业的使命惊人一致外,还充满耐性,善于鼓励和激励团队,“你会发现,它们的管理层在原则问题上极具权威,但在日常细节的操作上又非常灵活。”

正因为苦练内功、擅长外交,隐形冠军普遍拥有超强、难以仿效的“自生能力”,它们总是能够历经社会的淘沙和时代的浮沉,不断对自家的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并创造源源不断的利润。

西蒙认为,中国隐形冠军的整体状况,与中国企业的发展“套路”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多数中国传统企业,都在以低成本和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很多中小企业几乎不直接接触客户,一些领域的企业家很少与西方同仁沟通,企业尚未建立起自己的全球化网络。

而目前,随着孟加拉、越南等劳动力低成本国家向中国制造发起挑战,中国企业的低成本套路已经逐渐失效。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补齐短板,无论是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还是提高品牌声誉,都要向隐形冠军们取经补课了。

相关阅读:

那些“虚胖无力”的中国企业 都应该读一读德国隐形冠军的故事

德国隐形冠军多 这都离不开莱茵模式

我们能从“隐形冠军”身上学到哪些经验?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