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外卖”品牌正式成为历史。
10月15日,饿了么正式宣布百度外卖更名为“饿了么星选”,主打高端餐饮平台。而就在百度外卖被改名前3天,饿了么刚与口碑合并成立新公司。
这不仅意味着,成立4年的这个大众品牌——百度外卖彻底退出中国互联网的历史舞台,更是明确国内外卖市场两大阵营:饿了么和美团正式开启 “双雄争霸”模式,是阿里要想打好争夺本地生活入口的卡位战。
至此,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和新零售上的布局浮出水面,与美团的关系更是一时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未来,不管是饿了么还是美团,“下半场”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4年,14个月,百度外卖还是跟大家 “再见”了!
在饿了么以总价8亿美元收购百度外卖时,饿了么称将坚持双品牌战略,同时百度外卖的品牌名称也将保留18个月。
如今,距离完成收购仅过去了14个月左右,“百度外卖”即宣布更名。
对此,有区域代理商称是因为前期投入很大,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监测显示,今年9月三个应用日活用户数据: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处于800万到1000万日活区间,而百度外卖日活不足100万。
物流CTO梳理发现,于2014年5月上线的百度外卖曾是百度在O2O领域的重要布局,定位于中高端白领市场。
到2015年,近一年时间,百度外卖在白领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一,并一度冲外卖进行业前三。
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头,要知道当时的外卖战场已经是硝烟四起,饿了么和美团分别完成 D 轮和 C 轮融资,并已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彼时,外卖市场正在大打补贴战。记得我当时在办公室点一份黄焖鸡米饭才几块钱。
那么,百度外卖是如何一步步从曾经的白领市场份额第一到如今的呢?
实际上,在 2015年,外卖市场正在疯狂扩张,百度外卖则降低补贴、将重心则是搭建外卖生态。
2016年春节,是百度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这一年,在对手都在选择固守的关键时刻,百度外卖却让骑士们回家过年,“甚至还给他们买了火车票”。
更直接的影响就是2017年,百度宣布重心转移到AI,进入到“All in AI”中。O2O 业务大量缩减,已被抛弃。1个月后,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估值 5 亿美元。
第二年,饿了么也被阿里「收编」,正式成为阿里系。
接下来,是阿里的新零售生态的整合
此次百度外卖改名为“饿了么星选”被称为是一次新的战略升级,被饿了么CEO王磊形容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战略升级的第一步”。
据饿了么方面介绍,“星选”是饿了么旗下严选商家和美食、秉持用户体验至上的高端外卖及生活服务平台。
对于 “饿了么星选”与饿了么的关系,星选负责人王景峰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天猫和淘宝一样,饿了么星选的商家同样也会整合在饿了么的App中,饿了么打造的是一种基础能力,而饿了么星选的定位更高、要求更严。”
而所使用的网络均是蜂鸟配送网络。
事实上,就在这个月12日,阿里才刚宣布饿了么和口碑正式合并,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并收到来自阿里集团和软银集团等投资者的超过30亿美元投资承诺。
当然,不管是百度外卖改名升级为饿了么高端外卖平台,还是饿了么与口碑的合并,这些都体现出了阿里在新零售战场的整合。
据透露,阿里已经将包括盒马鲜生、大润发、欧尚、三江等实体零售平台接入原饿了么旗下的“蜂鸟”物流,成为阿里新零售同城物流的关键一环。
易观国际分析师杨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公司独立后,融资应该会马上追上,其定位是城市生活服务,贯穿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战略以及三公里生活服务生态构建”。
饿了么CEO王磊也表示,过去半年里,饿了么全面融入阿里新零售生态体,在会员体系、生活场景入口等消费者福利,供应链、SAAS、数字营销、金融支持、蜂鸟配送等方面全面进行了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饿了么来说,从餐饮外卖向全品类扩张,再到服务阿里生态内的各类合作伙伴,这些都将对运力资源提出更高要求。
对决美团 物流能力、技术、生态能力是关键!
阿里系的饿了么虽然有着阿里的生态、技术、资金等红利,但是竞争对手美团不容忽视。
刚在香港完成了IPO的美团点评在王兴的带领下多次实现后发先至。
据经济日报报道,美团在团购、电影票、酒店、外卖、景区门票这些业务都不是第一个做的,但在这五个领域里,他连续做到了后来居上。
且数据显示,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美团交易额达4110亿元,重构了餐饮服务市场。
在流量入口上,美团也同样拥有腾讯系的微信、QQ等多个入口。
O2O外卖市场份额上,美团占勒为54%,居绝对优势,今年二季度的在线酒店预订订单量近七千万,排名行业第一。
而在生活服务层面,美团用8年时间打造了一个“本地生活帝国”:底层的在线外卖、到店餐饮(团购)高频业务,吸引用户形成流量;上面,是酒店旅行、到店综合等低频业务进行流量变现;中间,通过出行(一是合并大众点评,二是收购摩拜)将餐饮、酒旅、娱乐等业务串联起来,成为一个全服务平台。
有人专门制了一张图,把美团现在的服务功能与美国同类公司进行对标,结果发现,它涵盖了大约10家公司的服务门类。
对于饿了么与美团双方胜负,有媒体表示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但以餐饮为主体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将因此加速数字化、互联网化升级,这也将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服务升级的实惠。
在物流CTO 看来,双方对战,物流能力、技术、生态能力都将是关键。
亿欧创始人黄渊普曾在接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外卖背后是物流建设的比拼,甚至某种程度上,最终比拼的不是订单量,而是技术驱动下的平台基础运力。
王兴也曾在回应互联网竞争中表示,“今后的竞争将是ARPU值(每用户平均价值)的体现,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突破,行业竞争模式从外部竞争升级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研报分析称,中长期来看,外卖行业垄断的可能与否则取决于双方对稀缺资源——运力的把握,以及通过“万能平台”和社交属性黏住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