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华商韬略 张津京
9月21日,广东省房地产协会当天向各副会长单位下发《关于请提供商品房预售许可有关意见的紧急通知》,并报送住建部。据相关看过文件的人士表示,该通知提出为了解决预售所带来的管理风险、消费风险、社会风险、金融风险,建议在当前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窗口期”,对预售制进行改革,降低预售制带来的高杠杆效应,逐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全面实施现售。
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虽然随后有官方部门进行辟谣,称文件只是征询意见稿,并非真的实施。但就在众多专家们还在议论纷纷的时候,广东部分地区,已经悄然出现全现售楼盘。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可能是这个文件报送住建部后得到的回复,或者可以认定这些地区的土地和房屋建设管理部门,从国家部委得到了相关的授权,就房屋现售开展试点工作。“有时候国家为了避免市场动荡,有可能在某地私下开展重大事件的试点。”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这样表示。
【全现售楼盘出现】
5月份开始,有一个住建部的文件在地产界流传。据看过公文的人士透露,住建部这个文件是发给6个省的住建厅,内容是就减少房地产领域的行政审批征询意见,其中多处涉及“预售制”的问题。
之后,广东出现这个轰动一时的文件。现在看可能就是广东省对住建部文件的相关回复。
很有意思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如果问地产大佬最关注那里,不是几乎快腰斩房价的厦门,也不是喊出“活下去”的北京,广东一个地级市——中山,吸引力绝大多数地产从业者的目光。
究其原因,就是中山一块块要求“现售”的土地开始挂牌。据当地媒体统计,目前已经有15块土地要求“现售”。并且,从9月下旬以来,中山挂牌的土地几乎没有“预售”。
▲中山15个的“现售”地块
当这个数量被披露,以及现在几乎再审批的“预售”项目,只能代表一件事,就是中山被广东选中,成为这个取消“预售制”的试点,甚至可能这个试点的级别还会更高。
为什么会是中山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是1998年之后全面展开,但“预售制度”在1994年正式实施。所以,如果取消“预售制度”,需要最终修改《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而涉及相关法律,如何修改都要相关部门谨慎施为。
因此,一般重大的围绕经济民生的修法,都会先寻找试点,待时机成熟再推到前台。
而取消房屋“预售制”,恰恰就是一个人民关注、市场热度较高的政策。而修改之前,择地试点是必然的。
但为什么是广东中山?
有研究者认为,首先中山人口不到300万,人口结构却和大型城市类似,在这样的环境中试点可以为大型城市推广取消“预售制”积累经验。
其次,中山一直以来地产存量较高,本身就需要尽快调整地产杠杆,选择中山试点,能一箭双雕。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山网签住宅仅2.55万套。根据数据推算,中山现有的一手住宅存量完全被市场消化,需要用大约三年半。而如果从目前开始全面推行“现售”,相当于在“预售制度”下停止供地2年,有利于消化楼盘库存。
因此,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山的房屋“预售制”取消,正式开启。
【影响几何】
最近中山推出的“现售”试点,进展并不顺利。
到现在中山共推出“现售”地块15宗,据财新网报道,其中7宗到期,成交4宗,流拍3宗,流拍地块合计起始总价为8.40亿元。
有相关参与拍卖的房地产开发商表示,对中山的“现售”制度拿捏不好,是此次流派较多的原因。在他看来,中山要求房屋现售,必然增加开发商的资本占据,降低开发商的资本周转,这会给开发商带来较大风险。因此,在政策不明晰的情况下,开发商观望情绪浓厚,并不奇怪。
当然,在很多地产分析师‘看来,“现售”制推行,除了能拉低房价,保证楼盘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外,还有可能出现“强者恒强,寡头垄断”的情况。因为“现售”,则开发商资金自有率要提升,资金周转率要下降。
按照现在市场“预售制”规定,一个楼盘快速开发,在拿地6个月之后就可以预售回款。但如果取消“预售”,要求项目竣工后取得所有审批结果再卖,可能至少要增加2年,甚至3年的时间。而如果一个地产项目融资50个亿开发,年利率10%,每多一年就要多5个亿的财务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有实力的大开发商会越做越大,没实力的中小开发商就会逐渐消失。当一个市场中小企业消失过快,寡头垄断形成的话,则定价权也会转到垄断者一边。
因此,“活下去”会成为中小开发商的心里话。但房价下降这个消费者的期望,可能从“现售”制度中得到的支持并不明显。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