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深基金回顾:港股“老手”无经验、港股仓位低于20% 问题突出

新规落实后,最终引入港股投研“新鲜血液”尤其是基金经理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选择了在内部进行存量人才的调配,或是坐等“新手”慢慢熬成“老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闸开始计算,迄今近四年。四年间,有沪港深基金98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乘风南下。

然而,沪港深基金的野蛮生长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许多时任基金经理此前并无港股投资经验,名字带“港”而不投资港股,使得不少基金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

为此,去年年中,监管层专门发布针对通过港股通交易的公募基金新规,对新注册以及存量港股投资相关产品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新规发布后,投研人才成为最大掣肘,相关新发基金大量减少。不过,对于庞大的存量产品,始终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界面新闻梳理发现,最终引入港股投研“新鲜血液”尤其是基金经理的公司并不多,更多的公司选择了在内部进行存量人才的调配,或是坐等“新手”慢慢熬成“老手”。

港股配比上限超80%的产品是整改的重点难题。根据要求,基金管理人应配备不少于2名具有2年以上香港市场投资管理相关经验的人员,其中至少1名为基金经理。

2017年12月12日新规落地,一些基金的做法是直接从内部调来合规的成熟基金经理挂名。如前海开源基金经理史程,作为公司宝贵而稀少的港股投资人才,从12月13日起同时被公司6只港股基金增聘为基金经理。

还有一类做法是“熬时间”。沪港深基金从2015年开始批量出现,一些基金经理虽然最初任职沪港深基金时是港股投资的“新手”,期间也极少进行港股投资,但从表面的基金管理经验上看,至2017年12月12日新规落地时,已接近满足监管要求的两年时间。因此,这类基金多选择暂时暂停申购,待基金经理满两年经验后再开放申购,如东证资管旗下的多只沪港深基金。

有趣的是,各家基金公司在“熬时间”的同时,也在充分调配内部的已成熟资源。如东证资管刚登峰是公司最早开始管理沪港深基金的基金经理,从2016年1月20日开始管理东方红睿轩沪港深(169103)算起,至今年年初则可满两年经验。4月,刚登峰即被增聘为东方红沪港深(002803)的基金经理,使得产品符合新规的人员配备要求,随即产品打开了申购。

华安沪港深外延(001694)的做法更为直接。此前界面新闻此前曾报道,该基金由三位基金经理共同挂名,虽然有港股老将苏圻涵担纲,但实际上主管人为负责A股投资的基金经理崔莹。今年2月25日,在崔莹的沪港深基金管理经验即将满两年之际,苏圻涵与另一位基金经理一同“撤退”,只留下基金经理崔莹独管。而从该基金近两年的港股配置来看,长期维持在低于20%的仓位水平。

由于不少公司采用熬时间、老基金经理挂名等存量调整的方式来满足条件,部分基金经理只是“熬”到了资质,并不是真正的熟悉港股市场,在实际投资中对港股部分也是20%以下仓位的低配甚至一笔带过。

从投资业绩上看,虽然此类基金由于较少投资港股而避开了今年港股的下跌,但在对A股的投资中也难言佳绩。前文提及的华安沪港深外延增长、东方红睿轩沪港深、东方红沪港深今年以来的跌幅均超20%。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