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家房地产企业掘金电影行业

地产商输出文化?

王健林;图片来源万达官网

文/连博

编辑/陈默

虽然10月11日“黑色星期四”已过去2个交易日,但此前两市千股跌停的影响仍未彻底消散。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企业的日子愈发难过,受融资收紧、住房改革的深化、降准以及美股大跌的影响,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股价普遍一路下挫。

或许有人会问,问什么壹娱观察会关注地产行业,非常简单,因为地产行业的触角早已伸向影视行业,房地产企业在股市上的表现如何从一个侧面也可以投射出他们在影视行业的投资倾向和投资力度的变化。

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在促进着其他行业的转型升级。

进入2014年,中国影视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飞速发展期。有行业分析者表示,中国影视行业要进入“黄金时代”。wind数据统计,2014年平均每6天就会发生一起影视类产业并购案。而2013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事件仅有7起。“养猪的,炼钢的,卖烟花的,卖菜的都来收购影视公司。”《证券日报》在2014年一篇报道中如此形容这一年的中国影视行业。

2014年贺岁档影片《微爱之渐入佳境》中有一句台词,“现在投资电影就像十几年前投资房地产”就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资本市场对影视投资的火爆,当然,这些资本中就地产资本和房地产企业的身影。

这一时期大部分面临转型的房地产企业都开始向影视行业抛出橄榄枝,希望借助影视行业的高增长率,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血液。在这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对国内电影行业发展的影响至关其重,除了因为高额的投资回报之外,更多是因为其跨领域融合的战略。

地产资本入局加速院线建设

 

早在1996年,遂宁市北兴房地产公司就以1102万元的价格“独家买断”一座地级市两台一报的创收性栏目,但地产资本真正进入电影产业,则是中国加入WTO后,在电影院方面,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9%的前提下,允许外商建设和/或改造电影院才开始的。

在政策上的表现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之后,随着政策上的放开,民营影视公司终于获得国营企业相同的市场主体身份,2003年,首批7家民营企业获得国产电影的国内发行资格。

而让房地产资本最看重的则是,2002年拉开了院线改革的序幕,电影院属于可以流通经营领域。在房地产看重影视产业的文化属性的情况下,地产资本大量的进入了电影产业。

2004年,万达集团利用自身的地产优势和资金优势,外加华纳兄弟的在影院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在天津万达广场开设了第一家影院——华纳万达影院。

2004年12月25日,鉴于万达对电影院投资建设和发展的突出贡献,经总局批准,北京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1月20日,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十年的发展,万达院线成为国内第一大院线。这时候,作为房地产企业中的龙头,万达率先提出了多元化发展战略,依托自有院线,顺理成章的进入影视行业,而这也促使万达集团由单纯的房地产企业转型为文化地产集团。

在万达城的设计中,把购物中心、创意休闲街区、影视主题公园、酒店集群以及写字楼集合在一起,打造城集文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巨型“消费王国”,电影院则是万达城核心的流量入口。

更为吸引地产商的是,以文化开发的名义,可以以相对较低价格拿到土地。比如万达,在建成万达广场,通过电影院、购物中心吸引流量,从而拉升地价,然后以卖公寓和写字楼的方式快速回笼资金。

万达就是靠着这种商业模式,短短几年间就在全国兴建了大量的万达广场,成为中国商业地产的龙头企业。

万达借着文化地产的策略领先了一步,其他房地产企业自然不甘其后,也纷纷进军电影产业。这一时期,中国房价的飞涨,房地产企业携雄厚资金进入电影行业后,在大量资金的加持下,中国电影行业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膨胀期。

2003年,保利集团全资子公司东方神龙影业公司与博纳文化公司成立了保利博纳集团,触手涉及影院投资和院线管理领域。2014年,保利文化在香港上市;2017年3月,保利文化全资子公司保利影业收购星星文化的21家影城,在建4家影城,及已签约未开业12家影城。有报道称,截至2017年10月,保利影院已布局全国31城,拥有超70家影院。

2010年11月,恒大集团成立恒大文化集团,下设恒大电影公司、恒大经纪公司、恒大发行公司、恒大唱片公司、恒大院线公司及恒大动漫公司6大公司,布局文化产业全产业链。根据恒大院线数据显示,2017年恒大院线全线观影人次环比增长68.5%,票房增速达66%,开业速度达40.2%,增长幅度全国第一。截至2018年5月12日,恒大院线共计开业影城118家,银幕数达838块,其中巨幕数60块,已覆盖全国96个城市。

除上述房地产企业外,泰禾集团成立泰禾影视投资建设泰禾影城,华润置地组建万象影城,葛洲坝地产与英皇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地产资本大量投建院线,使得中国电影院的银幕数量也开始了飞速增长。有数字统计,2005年全国大概有3000块银幕,仅2010年一年,全国就增加了1533块银幕,是2005年前总量的一半还多。到2012年底,全国银幕数量已经从2002年的1845块飞涨到13118块,其中2K数字银幕超过1.2万块。 2017年,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总银幕数量达到了50776块,成为全球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

在地产资本的推动下,中国电影院线建设走在了世界前例。《2017年-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商机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主流院线基本全部实现数字化放映。

 

推动影视地产多元化发展

除加速院线建设之外,地产企业进入电影行业,也给传统影视文化产业在土地使用方面带来很多新的思路。比如在文旅地产方面,很长时间,影视行业对旅游地产的开发并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这一时期影视和地产的结合大多是以影视基地的形式出现。2012年,有数据统计,全国影视基地总投资已接近500亿元,其中80%出现了亏损,。

对土地使用方式的单一性也造成了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局限性。一方面是影视行业对于地产的使用、运营方式单一,难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是影视行业相比地产行业来说,投资规模小,无力承担相关地产项目巨额开发费用,甚至是后期的宣传费用。

地产企业进入之后,不仅带来了雄厚的资金,更将地产运作的商业多样性带进了影视行业。从而给传统的影视行业带来更多的思路,创造更多的经济附加值。如华发股份和故宫联合推出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不仅内容造就了非常好的口碑,还通过与故宫的合作,带动了故宫周边文化产品的销售。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照

此外,地产企业和影视行业的结合,还有利于促进产业经济的转型,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各自行业的天花板上限。比如在地产进入影视行业后,不仅推动了全国的影院建设,大量的资本也促使更多优质内容的加速出现。而影视文化产业与地产结合之后,则促进了商业地产转型为文化地产,提升了土地的使用价值。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以影视为卖点的旅游区和各类文化小镇的出现。

比如横店影视城。一直以来,横店影视城都高居“中国旅游百强景区”排行榜的前例,每年旅游接待人次高达千万人次。现在的横店影视基地旗下自己拥有100多家酒店宾馆,还有影视服务公司、制景装修、旅游营销等公司。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横店影视城共接待了104万人次中外游客,同比增长21%。而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三地7天游客总数也达到30万人次。这种将电影IP与地产结合起来的运营模式,不仅丰富了文化地产属性,同时也带动了周围的经济增长。

无论是万达提出的文化地产“万达城”模式,还是横店模式或电影小镇模式,都是地产行业与电影产业的一种融合后的表现。在刚刚过去的几年,地产资本的涌入加速了电影行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和电影行业的融合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甚至让人们看到两个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虽然经历了“黑色星期四”,虽然遭受了千股跌停的重创,但这并不会让地产资本彻底撤出电影行业,也不能停止地产和电影两个行业融合的步伐。毕竟产业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产业融合可以为传统行业创造更广大的市场。影视文化产业与地产企业的融合在这方面领先一步,这两个行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之下,找到了各自新的增长点,其不同功能之间的叠加和复合更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动力。

 

来源:壹娱观察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