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伟、倪玉洁
如果时光倒流,漫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佛山街头,你可能会看到不少阁楼阳台都摆放着一台星河音响,时不时传来几乎整条街都听得到的新闻播报声和歌曲声。星河音响这一获得国际金奖的佛山制造产品,在那个年代就已走入了千家万户。
1987年6月23日清晨6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广东省佛山市无线电八厂生产的“星河880组合音响”获得第59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奖。消息传来,无线电八厂员工欢欣鼓舞,整个厂区一片欢腾。
当时在波兰举行的波兹南国际博览会,展示的都是世界各国优秀工业产品和科技成果。能够在素有世界音乐摇篮之称的欧洲获得观众和评委的认可,最终被推举成为博览会金奖产品,不仅是佛山制造的荣耀,也是当时中国制造的荣耀。
而星河音响的生产者,正是当时在中国电子行业崭露头角的佛山星河电子总公司的主体——佛山无线电八厂。据曾担任无线电八厂副厂长的梁国华描述,星河音响有一对大音箱,一个大的主机支架,支架上堆叠放着留声机、收音机、双卡录放机等,还外接了麦克风,高保真功放实现了比收录机10倍以上的功率。
“当时已经有日本先锋、键伍等牌子的组合音响进入中国,但这些品牌价格高达五六千元,不是普通老百姓家庭能购买的。”梁国华介绍,当时星河880音响售价为2000元左右,星河系列音响因为高性价比一下子占领了国内超过40%的组合音响份额。那时候,无线电八厂厂区前面的丝织路还没有完全开通,工厂大门的死胡同被全国各地来提货的汽车堵得水泄不通,工厂大院的铁路集装箱堆积如山,经常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那时候星河音响一台难求,大家都要排队等机会。”曾经使用过星河音响的市民陈晓峰回忆,1989年左右自己还在技校念书时,父亲排队多次后花费1400元才购买到了一台星河音响。
在他的记忆中,当时最喜欢用这台音响来听卡带、唱片,声音正,效果比收音机好很多。“第一次放入唱片,听到声音的时候,就完全陶醉其中了。”在那个港台歌曲正流行的年代,音响功能的完美发挥,极大满足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流行音乐的火热追求。
陈晓峰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佛山电子产品已经形成一些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不仅是星河,当时佛山无线电一厂出品的钻石牌系列视听产品也很有名气。”陈晓峰说的佛山无线电一厂,当时生产的钻石牌音响,就被称为音响中的钻石。
这些明星产品,为何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佛山产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大地,港台流行音乐潮,让老百姓对收录机有大量的购买需求。无线电八厂、无线电一厂等佛山电子企业正是乘着改革春风,通过“三来一补”大量生产收录机,并逐步实现国产化。随后这些企业更是通过大量引进人才,生产出了国产组合音响。
如今,佛山家电行业已有美的、格兰仕等众多知名企业,而无线电八厂、无线电一厂等当年生产过星河、钻石等品牌的明星企业已逐渐不为人知。虽然走向式微,但这些企业依然还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影响着佛山乃至全国。
据无线电八厂原厂长陈信全当时的秘书何青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佛山电子行业式微的时候,整个佛山各行各业尤其是家电行业,到处都能看到星河公司出来的人在挑大梁,“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是星河像黄埔军校一样培养了一代佛山电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