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后市场流动性趋充盈 为何民企融资难依然待解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市场迎来央行的全面降准,这次降幅达到了1个百分点,除去置换到期MLF的4500亿元,还能释放7500亿元的资金。

文 | 李德尚玉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市场迎来央行的全面降准,这次降幅达到了1个百分点,除去置换到期MLF的4500亿元,还能释放7500亿元的资金。市场流动性趋于充盈,但为何民企依然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降准促进了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也有助提升银行的负债能力,改善存款增速乏力的现状,今年以来的降准都是定向的,都对小微企业融资是有倾斜的。”中信证券研究部固收分析师章立聪对财联社表示。

同时,有业内人士质疑:7500亿流动性有多少能够转化为融资支持实体经济?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在其微博转发了质疑:每次降准,基本都要提到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但最终几乎都和中小企业无关。

财联社记者调查发现,在江浙一带民企,不少还在寻求民间资金支持,信用较好的民营企业一般年化的融资成本要超过15%,个别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要超过2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本次降准的金融背景,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依然较大。尽管之前央行两次定向降准的目的之一均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然而在金融监管环境趋严、银行资产大量回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通常倾向于削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过去几个月发生了社会融资总额增速远低于人民币贷款增速、M1增速持续低于M2增速的现象,背后其实均反映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可能不降反增。

图片为债金所提供

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从今年2月份以来,M1-M2增速剪刀差由正转负,且缺口持续扩大。

8月M2同比增长8.2%,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显示货币宽松向信贷宽松的传导没有想象中的顺畅,政策传导阻力较大。M1同比增长3.9%,较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M1和M2增速的剪刀差扩大到4.3个百分点,创下近年新高,显示实体经济面临巨大压力。

M1主要统计的是流通货币和活期存款,而M2比M1多统计了定期存款数据。因此,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将资金从活期转化为定期,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M1增速较M2出现更快的回落,说明企业现金流紧张。

业内人士认为,货币政策的宽松传导至企业层面的宽松有时滞。

“7500亿流动性即使不变成贷款也会投资各类债券,最终还是会进入实体。”章立聪对财联社表示,释放的流动性进不了实体,也有银行在违约事件后风险偏好有所降低的原因。要解决结构性问题,如何引导降准资金进入实体,以及如何帮助小为企业。

“要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一方面需要央行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供给,另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在监管政策方面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此外还需要保持股权市场的活跃。如果缺乏后两者的配合,仅靠央行降准是难以实现这一目标的。”张明说。

银行为什么不愿意对民企放贷?

为何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放贷,商业银行似乎有自己的逻辑。

原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认为,高杠杆下的融资难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融资难。质押股票的爆仓、债券的连锁违约等,恰是这种伪“融资难”的集中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融资难?这与一些大型民企的发展历程、方式、理念、环境休戚相关。

某股份制银行行长也认同以上观点,他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去年社融数字中,很大部分是嵌套重复计算的。那些资金要么是空转,要么就是高杠杆企业,与实体经济、中小企业本来就没什么关系。对那块放水,还是流不到中小企业去。”

“银行只有认识到国企、大民企、政府平台都是有风险的,同时利率是市场化的,才会自觉地去安排对中小企业的投入。认识到这点,就不是问题。但国家应该放开市场,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上述股份制银行行长称。

不少接受财联社采访的金融界人士指出,要支持实体经济,使得货币政策顺利传导,需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双管齐下。而减税和增支,是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两大工具。

本月稍早,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新华社采访表示,今年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除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的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

刘昆还表示,今年以来,中央财政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

来源:财联社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