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青田村:“青田范式”探讨岭南村落文明复兴路径

青田村立足岭南地区的乡村社会特点,找到岭南乡村及村民的实际需求点,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

作者:郭东霓

绿水如玉带般将杏坛镇龙潭青田村环绕:村子中心有一片荷塘,荷塘四周,长着数株百年古树,青藜书舍、传经家塾等古建筑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荷塘周围。

国庆假期,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前往青田村观光,人流量的增多并没完全打破村里的悠然宁静。游客们散落在青田村的各个角落,散步、拍照、轻声细语,他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座村子的恬静。

走乡村:“青田八景”感受岭南水乡村庄的恬静

昨日上午,家住大良清晖园附近的市民梁家棋,与家人、好友一行六人,首次来到青田村,希望可以一睹这座小村子的风采。

沿着荷塘边的石板路,他看到了满塘荷叶,荷塘边一排排的石板凳上坐满了乘凉话家常的村民。清风徐来,悠然惬意。“生活在顺德那么多年,真的不知道有青田这个地方,我也是看到央视《乡村2018》才知道这里,很喜欢这种原生态乡村的感觉,没有商业气息,很惬意的感觉”,梁家棋说。

此次为梁家棋一行人做“导游”的正是青田村的文化名人刘瑞庆,作为青田村乡村文化的传承人之一,刘瑞庆对青田村的历史建筑和人文自然景观如数家珍。据介绍,青田村以水、荷塘、古树、石街、小桥、古私塾等元素组成,可以总结为千石长街、百年古树、荷塘香蕴、玉带环村、更楼晚望、青龙桥墩、青螺翠竹、书塾遗风等八景,这些都是青田一日游的首选景点。

“乡村的文化传承都是靠亲属关系‘一对一’传承,传承内容零散、无系统”,刘瑞庆认为,乡村发展得过程中,文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才能发展得更好更持久”。

目前,随着政府对青田村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专家学者团队的发展指导,青田村村民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意识在逐步提高。

看振兴:多方协作 探讨岭南村落文明复兴路径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乡村振兴中提到的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冲击,这两点可能是中国很多村庄所欠缺的,但是,它们却是龙潭青田村所拥有的。

作为龙潭村的自然村,青田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面积约630亩,约有400年村龄。龙潭村党委书记梁锦玱介绍,青田村的历史原貌保存完好,乡村历史文化沉淀深厚,遗留下了部分乡村宗族理念,加上周边没有工业企业,环境优美。“农田与水塘把村庄围住,仿佛把它和外部世界隔离了,俨然一个‘与世隔绝’的岭南水乡村庄”。

2017年3月19日,榕树头基金会、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杏坛镇政府三方签订《岭南乡村建设研究院共建框架协议》,并发布“青田范式”,以青田村的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环境、农作、民艺、审美等各个方面为基础,形成新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形态,建立丰富多彩的“乡村共同体”社会。

在龙潭村从事基层工作20年的梁锦玱,一步步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对乡村建设的困难深有体会,“想要农村发展起来,人、才、物哪一样都少不了,如果光有钱,没有有能力的人,也是开展不起来的”,他认为青田村之所以可以推出“青田范式”、成为探讨岭南村落文明复兴路径的示范点,除了依托自身的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更重要的是政府政策、专项建设资金、专家学者团队等多方面的协同合作。

如何对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乡村进行振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乡村旅游或商业房产开发。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些仿佛已成为乡村振兴最直接、最快速的出路。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导致中国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

基于这种差异,中国的乡村之间各有不同;基于这些差异,乡村发展需求不一样、村民诉求不一致,因此,乡村振兴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乡村旅游发展、乡村商业房产开发不是乡村振兴的唯一出路,也不是村民的唯一需求。

此次,青田村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青田范式”,立足岭南地区的乡村社会特点,找到岭南乡村及村民的实际需求点,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切实保护好优秀岭南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岭南文化遗产合理适度使用。

来源:佛山日报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