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武汉之行,蒙湖北餐饮龙头企业“艳阳天”余总盛情,品尝了一道油焖武昌鱼。
对于生在长江边,在湖区长大的我来说,武昌鱼是一样很普通的食材,红焖的做法在楚菜里也是极常见的做法。关键是这条武昌鱼的重要达到了“3.5斤”,就确实刷新了我对武昌鱼的认知。
武昌鱼
武昌鱼的名声太大了,古语有"产樊口者甲天下",即佐证樊口鳊鱼为正宗武昌鱼之说。后有论证:武昌鱼的主产地梁子湖为今鄂州市和武昌县共管,包括牛山湖在内的武昌县许多湖泊均属梁子湖水系,梁子湖及其水系的水经过九十里樊川至樊口大江,武昌鱼顺流而下,到樊口被捕捞,即为樊口武昌鱼。
武昌鱼文化
“鲫鱼头、鲢鱼尾、边子吃下水”
这是我们小时候吃鱼的歌谣。“边子”就是武昌鱼。武昌鱼可食用价值非常高,再加上价格便宜,所以在湖北有着广大的爱吃人群基础。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对武昌鱼青睐有嘉,欣然将武昌鱼作为题材,为之写词作赋,为武昌鱼这个单品类爆款产品未来的发展,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武昌鱼的做法多种多样
楚菜
湖北九省通衢,从古到今,文化习俗受南北影响很大,形成了“楚文化+中原文化+西洋文化”文化杂糅大融合的特点。楚菜文化是湖北文化一个大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南北贯通、兼容有之。餐饮界历来认为,楚菜没有鲜明的特色,形成不了独立的菜系。在完全没有清晰定位,楚菜在市场上的推广、放大,自然也是步履艰难。
深入研究楚菜发展的历史渊源,深入研究楚地地缘特点,其实楚菜还是有属于自身强大的特点的。
湖北拥长江、据汉水,境内河流湖泊纵横,是名副其实的千湖之省,水产资源异常丰富。“江鲜、河鲜、湖鲜”就是楚菜得天独厚、独具一格的资源,鱼类、虾蟹类、水生植物颈和果实、鸭、鹅......主打一个“鲜”字,“鲜”入为主、“鲜”生多人,敢为天下“鲜”,辅之以酱辣热炒、蒸菜系列、经典小吃......成就别具一格的楚菜。
好吃的楚菜就像一个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姑娘。放在当下百花齐放的餐饮市场来说,楚菜又是一个亟待开发、大有可为的一个菜系。愿交餐饮圈内有志之士、有识之士,强强联合,把好吃的楚菜奉献给八方食客,美味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