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衣服里,藏着她智慧、性感、热情的秘密

Kitty Yeung,经常穿着亲手设计的时尚单品,穿梭于理工宅遍地的硅谷,打破了公众对理科学霸“黑框眼镜,牛仔裤”的刻板印象,是一位做得了科研也玩得了艺术的时尚硅谷女科学家。

看过《生活大爆炸》的人都对Amy印象深刻,这个做事严谨甚至有些教条,唯一跟得上谢耳朵脑回路的学霸,符合人们对女博士的一切想象。

图为MayimBialik

图片来源:bilibili

而现实中,Amy的扮演者马伊姆·拜力克(Mayim Bialik)其实是该剧所有演员里唯一一个真正的天才:

她曾经被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同时录取,拥有神经科学博士、希伯来语和犹太研究学士等多个学位。长相更是颠覆传统印象的漂亮。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也像马伊姆一样做着全能跨界:

她毕业于哈佛应用物理系,把小姑娘做服装设计师的愿望与专业相结合,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可穿戴服装设计。

可穿戴科技是指将编程过的电路板缝制在衣服上的电子元件模块,实现纹样自定义变化的衣服。

她叫Kitty Yeung,经常穿着亲手设计的时尚单品,穿梭于理工宅遍地的硅谷,打破了公众对理科学霸“黑框眼镜,牛仔裤”的刻板印象,是一位做得了科研也玩得了艺术的时尚硅谷女科学家。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發发发。

我们普通人的痛苦

学霸大概不懂

2016年,Kitty受邀参加主题为“科技引领时尚成衣秀”(Tech Drives Fashio-Ready-To-Wear)的旧金山时装周,在T台上展示她亲自设计剪裁的12件时装。

作为唯一一位将高科技与服装设计完美结合的设计师,Kitty压轴登场。

通过检测人的脑波强度,Kitty用BrainCo头环演示了让身上的衣服随着心情变化色彩的技术,迎来了满场喝彩。

图为Kitty在时装周

不会编程的设计师不是好科学家,Kitty在学术界的成绩更是可圈可点:

剑桥物理系本硕毕业,成功拿到哈佛的Ph.D.,相继在英特尔、微软进行应用物理领域的研究。

科学和艺术,一个极度理性,一个极度感性,在大众观念里从来都是对立的两个领域,而Kitty似乎在中间游刃有余。

这个同时拥有《生活大爆炸》里Penny的颜值和Amy的才华的女孩,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Kitty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受工程出身的父亲和音乐出身的母亲的熏陶,从小就广泛地阅读科学书籍,同时也学习钢琴和声乐、自学竖琴和绘画。

图为Kitty

也许从那时候起,科学和艺术在她身上就注定难以分割。

儿时喜欢抬头仰望星空的她,总能感受到时空的美妙与震撼。

《时间简史》等科普书籍,更是让Kitty见识了广袤的宇宙,也让她逐渐好奇起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事物背后发展运作的定理。

当大部分初中生还在对着电路和摩擦力抓耳挠腮时,Kitty已经在心里悄悄决定将来要攻读物理,解读这门充满奥妙、描述大自然的学科。

原因竟然是,在她的诸多兴趣中,物理最需要思考也最具有挑战性。

她想着,既然喜欢的事情那么多,为什么不选择最开发智力,最需要脑力运动的呢?

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开发潜能,而接受了顶级的专业训练,再兼顾其他兴趣也会容易许多吧。

我们普通人的痛苦,学霸大概是不懂的。

但即使是学霸

也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刻

不过,即使是学霸,到巅峰的路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的前提下,Kitty一睁开眼就是与公式、演算为伍,连吃饭和洗澡的时候都在脑子里推导定理。

为了攻破与理解学术难题,她大一开始就利用暑假与周末泡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做研究,要知道,那可是英国出过最多诺贝尔奖得主的实验室啊。

本科到博士求学9年,身处名校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她从没想过放弃。

她坚韧的性格,得益于小时候练钢琴时学到的一课。

练过钢琴的人都知道,多少人因为日复一日的指法练习过于枯燥而放弃了。

Kitty曾经也遇到一样的状况。但是妈妈却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放任自己的小孩半途而废,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妈妈相信,孩子对于一件事物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她几经打听,找到一位善于引导孩子兴趣的钢琴名师。

这位被Kitty尊为恩师的老师教小孩很有一套,总是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小朋友的兴趣,从而达到让他们自主练习的目的。

当Kitty终于能够流利地弹起肖邦和巴赫,她也从中学会了:比失败更可怕的,是放弃。

从此之后,Kitty面对喜欢的事情,只有坚持到底。

图为Kitty

但社会舆论总是对表现优秀的女生过于苛刻,认为女生在学术界的表现不如男生,还把女博士戏称为非男非女的第三类人。

面对“女生无用论”,Kitty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反击:

都说女孩子学不了理科,那我就去学最艰深的物理;都说女孩子高学历没用,我就偏要读Ph.D.。

本硕4年后,Kitty以学院自然科学第一的名次毕业,同时收到哈佛、耶鲁在内多个顶尖学府的录取通知。

“也许我的叛逆,都用在这上面了吧”,她笑着说。

艺术练习生

创造理科生第101种职业

小时候就培养的多元兴趣,让Kitty无法放弃科学和艺术任一方向。

攻读博士时她重新拿起因为学业而暂时搁置的画笔,在研究物理之余记录科学和艺术碰撞带来的灵感。

写博士毕业论文期间自学的缝纫技能,也让她有能力将自创漫画中主角的服装真的做出来。

图为Kitty的绘画作品

灵感来自《战争与和平》电影镜头

毕业后,Kitty加入了英特尔创客小组,深度投身自己热爱的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领域。

初进英特尔,她以为自己足够幸运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每天和工作伙伴们一起设计产品和申请专利,一边学到很多创业的商业经验,Kitty觉得非常充实。

但好景不长,由于外部市场和内部决策的问题,公司停掉了创客小组 。

这一停,让Kitty体会到了没有热情的上班族在格子间里的无奈。

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她的目标太过非传统,如果想要全部满足,只能打破现状——而她想做的,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创造一个适合的职业出来。

图为Kitty设计的衣服

恰好就在这时,微软公司创新车库对Kitty发出了邀请。

藉由大多数创业公司的起点发生在自家的车库里的初衷,微软创新车库旨在为有想法的创客们提供足够自由的发挥空间。

在这里,Kitty的工作是管理硅谷微软创新车库,给公司有新想法的员工提供孵化器支持,同时,她也有充分的自由研究自己喜欢的可穿戴设备,发挥所长。

不仅如此,她还利用物理背景为员工提供量子计算机知识培训。

于是,我们也就有了更多机会看到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

图为Kitty设计的太阳能充电服装

至此,Kitty自创了一个全新的业种,它不仅能为公司、为时代创造价值,更厉害的是,能够兼顾她大部分的兴趣爱好。

这完全符合她一直用来衡量工作是否理想的Ikigai模型。

图为Ikigai模型

Ikigai模型认为,当工作同时满足“世界所需”、“有钱可赚”、“用其所长”、“为我所爱”这四点,你就会感到工作的意义。

Kitty说了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第一句是:“热情要足以让世界可以感知到你喜欢和想做的东西。”

带着将特长展示给世界的决心,优秀成果和留下的价值自然会引起世界的注意。

当别人看到了你的闪光点后,甚至不惜创造条件聘请你,提供一份真正适合你的职业。

第二句是,“我很擅长找到行业的空白区,来加快创造职业的速度。”

空白区代表着无人之地,给空白添上专属于你的颜色意味着成为该领域的领头人。

Kitty的科研背景和艺术爱好,让她总是能突破未知,发明新方法弥补现有技术不足;而艺术眼光又总能引领她看到世界上本该有却还没有的东西,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她说:“如果真的喜欢某个领域,也善于发现这个领域的缺陷,又能主动采取行动,那你一定能成为leader。”

写在最后

对于看多了天才故事的我们来说,剑桥哈佛毕业的学霸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

但Kitty不一样,她是从我们身边走出去的普通工薪族家庭女孩,她和所有爱美的姑娘一样,小时候有个“长大了想做服装设计师”的梦想。

只不过,她比我们大多数人走得都更坚定一些,更远一些。

她笑称自己为“A renaissance woman in the 21st century”(21世纪的文艺复兴女匠)。

文艺复兴认为,艺术不再是上帝的赋予,而来自人的创造和发明。

图为Kitty在微软创新车库

如Kitty所做,通过艺术来表达科学,人们能更通俗易懂地理解和欣赏科学技术,感知科技的魅力。

但Kitty的“野心”可不止可穿戴科技。她要用艺术把可穿戴和高科技连接起来,让智能服装真正走进大众。

这些服装可以自动变色,可以瞬间变幻出你能想象到的最绚丽灿烂的图案。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脱下现在的衣服,穿着想象力出门了。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發发发。

本文由LinkedIn原创,图片由受访者Kitty Yeung提供,来自www.artbyphysicistkittyyeung.com,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