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置业第3次撤回IPO申请 房企回A艰难

万达、富力、金辉还排着队,拿着等待过会的号码牌。

香港上市的内房股想要回归A股之路,看起来遥遥无期了。9月17日晚间,首创置业(02868.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撤回建议A股发行的申请。

公告显示,首创置业是“考虑到本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经过审慎考虑并与参与建议A股发行的各专业人士讨论后,于9月17日向证监会撤回建议A股发行申请。撤回申请还需等待相关机构接纳后方作实生效。

首创称,董事会预期撤回建议A股发行申请将不会对公司财务或营运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首创相关人员表示,由于是国企,因此在申请之初并无对赌协议,对投资者并无重大影响。

首创置业此轮申请回归A股是在2016年3月提出的。当年3月18日的公告显示,首创置业在董事会上,审议通过向中国证监会及其相关监督机构提出向合资格投资者,发行不超过3.7亿股、募资38亿元的A股申请。

“现在A股上市很难,而且估值也降低,回A上市并不划算。”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刘斐凡分析,近期IPO企业出现一轮撤回潮,遭遇全面政策收紧的地产行业回A难度更大。

这并不是首创置业首次撤回A股发行申请。在2016年之前,首创还曾有两次回A股计划,但均未能成功。其中,早在2004年,首创置业就首次提出回A申请,计划发行12亿股,募集资金30亿元,而彼时首创才刚刚登陆港股市场未满1年。到了2013年,首创置业再次向A股市场发起冲击,计划发行股份14亿股,募资95.5亿元,但此次申请也以撤回告终。

首创置业曾在2009年有机会获权发行A股,彼时企业推进也颇为积极,但最终还是未能在1年期限内发行,并于2010年10月提交A股延期发行申请,错过回A股的最佳时期。

数度冲击A股市场,在港股市场的较低估值或许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3年时间里,首创股价始终在2-6港元/股的价格徘徊,在内房股中也属于价格偏低。截止2018年9月17日,首创置业报收每股2.87港元/股,总市值仅86.9亿港元。

事实上,首创置业上一轮提交A股申请的2016年,也是多家内房股集体冲A的时机。当年万达商业私有化,从港股退市后便着手计划回A股市场,富力、金辉也在同年递交了A股申请,掀起一轮内房股“回A”热。市场普遍认为,彼时内房股普遍较低的估值,A股市场的融资便利和较高估值对房企有较大吸引力。

不过到了2017年,由于上一年房企经历了一轮市场上涨业绩向好,因此内房股也一度大幅上扬。高盛的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内房股股价平均回调10%,并曾预测未来两年内房产公司每股盈利增长可达每年20%。摩根大通也称,当季度内房股板块行业市盈率达到6.8倍,引起市场普遍看好。

进入今年后,随着政策的调整以及对房地产市场的严格监管,内房股股价出现普遍回落,而房企回A股市场的道路也更加艰难,同时在IPO的排位也频繁发生波动。今年年初首创置业在中国证监会的排队顺序还在第86位,到了5月就已经下滑至99位,到7月底时回到89位,但距离过会还遥遥无期。

首创置业CFO范书斌在今年4月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回A首创在积极推进,并有一些“备选动作”,这其中包括推进长租公寓项目的问世,以及推进文创产业的运营。不过他也表示,尽管首创“有优势,但还是要看政府态度,纯粹地产IPO还是受到较大的限制”。

不仅只是地产行业,今年国内企业A股IPO难度整体都在加大。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148家企业撤回IPO申请,而去年同期仅为53家,撤单量上升179.25%;新增IPO企业数量则明显下滑,上半年申报企业仅为108家,而2017年同期水平为173家,同比下降35.57%。

尽管首创置业回A道路不够顺利,不过在现阶段行业融资较难的情况下,港股上市毕竟保留了一条外部融资通道。

今年上半年的中报显示,首创通过发行境外美元债、境内公司债、中期票据、ABS等多种债券,融资规模接近120亿人民币,融资成本低于6%,部分境外融资成本低至4%以下。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