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峰: 要让政策利率逐步取代存贷款基准利率

孙国峰指出,在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转变的过程中,有必要提高政策利率调控有效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指出,在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确立政策利率调控框架的核心地位,特别是要发挥政策利率的“锚”作用,使其逐步取代存贷款基准利率。

孙国峰在9月15日发布的《2018·径山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信贷市场和货币、债券市场严重分割,需要包括短期政策利率和中期政策利率在内的整个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来突破市场割裂的瓶颈。

他提出,为更好地发挥央行政策利率的锚定预期功能,应扩大借贷便利工具合格抵押品范围,保证抵押品的可得性、规模性、便利性等要求。加快推进信贷资产质押和央行内部评级试点,增加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建立起包括国债以及达到一定评级要求的地方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债券、公司类信用债和银行贷款等在内的抵押品体系。还应推进创新工具常态化,提高操作的规律性和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

孙国峰表示,伴随利率市场化和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完成,利率传导机制得以理顺,央行的政策利率体系可以向短端集中。同时也应注意到,即便未来金融市场得以发展,从德、日的经验来看,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一定时期内还要注重数量调控和传导机制的作用。

他还表示,要促进央行资产负债表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型,坚持“量服从于价”的原则,通过调整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进一步提高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

同时,应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具体而言,一是抓紧推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以及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来打破市场之间的分割;二是推进要素价格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地方政府事权财权划分,进而消除财务“软约束”;三是建立规范化、市场化金融机构退出机制,顺应市场适时适度处理个别金融机构的违约行为和破产事件,打破“刚性兑付”,促进银行间和产品间信用利差的形成。

最后,要完善货币政策决策机制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决策信息公开制度,增加央行信息透明度。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