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可乐李 坦克
这个八月,缺乏重磅影片的北美影市,却给我门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一部全华裔班底的《摘金奇缘》火爆北美,目前北美1.2亿的票房成绩,已经达到了先前预测的3-4倍,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刷新着记录。这不仅成为亚裔主演电影在北美票房最高的一部,并将有望挑战2002年乔尔·兹维克执导的经典电影《我盛大的希腊婚礼》保持的北美2.4亿的浪漫喜剧电影票房记录。
《摘金奇缘》的成功,无疑唤醒了整个好莱坞亚裔群体的荣耀感。在好莱坞打拼多年,著名华裔导演温子仁甚至暂时放下了《海王》的后期制作,多次发推特赞扬本片。令人意外的是,亚洲演员似乎集体在这个暑期觉醒,除了《摘金奇缘》外,《网络迷踪》的约翰·赵,《巨齿鲨》的李冰冰,《碟中谍6》的杨亮,《22英里》的伊科·乌艾斯都在在用大大小小的角色,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摘金奇缘》的成功,是否昭示着好莱坞华裔以及亚裔演员真正在北美熬出了头呢?按照好莱坞的成功制片模式,未来2-3年肯定还会有风起云涌的主打亚裔演员阵容的各色类型片问世,他们是否会延续《摘金奇缘》的成功呢?
异域风情的傲慢与偏见
上个世纪20年代,电影从1895年诞生起,已经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在欧洲,已然成为一门摆得上台面的艺术形式,但是对于好莱坞来说,电影更多的是一门有利可图的商业形式,垄断组织结合大工业流水线使得好莱坞迅速形成了五大制片厂主导的格局。
垄断组织的强力经销能力和流水线的高效率加持之下各大制片厂通过各种明星、类型的组合源源不断地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影,在那个尚未摆脱梦寐时期的年代,电影是真正的大众娱乐形式,因此一类展示各种遥远世界异域风情的电影变得非常有利可图。那个时代的美国,对于神秘的东方,仍然保留着较大的偏见。
1924年,在由拉乌尔·沃尔什执导的宏大梦幻而充满想象力的《月宫宝盒》中,一个神秘的华裔面孔引起人们的注意,她就是黄柳霜,作为好莱坞华裔第一人,她在其中她饰演一个卧底间谍式的角色。多年之后她又在酷爱拍摄异域风情类影片的约瑟夫·冯·斯登堡的《上海快车》中扮演一位非常重要的交际花角色。作为这样一种传统,杨紫琼在《明日帝国》、刘玉玲在《铁血娇娃》中也扮演过类似的角色。
在这个时段,好莱坞对于华人的印象,著名华人恶棍——傅满洲的诞生,也显露出20世纪初叶西方世界对于黄种人的恐惧。这种情况直到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崛起后,才逐渐被改善。
功夫片、武侠片、暴力美学,
好莱坞华裔打进主流视线
1949年之后大量移民涌入香港,6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华语电影在香港这片弹丸之地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但是对于西方世界来说,华语喜剧片、风月片、剧情片都太过本土化,只有中国功夫流畅、轻盈无视重力的打斗才是真正让西方世界大开眼界的东西,这才是西方大众难得一见的奇观。
1973年李小龙携《龙争虎斗》横空出世,虽然李小龙英年早逝,但他给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成龙、李连杰、甄子丹为代表的动作明星继承了这种传统。成龙的《尖峰时刻》系列,也一直是好莱坞华人演员票房成功的代表作。
不同于同时代的李小龙的功夫片、张彻和楚原的武侠动作电影,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在将中国古典文化、戏曲艺术、武侠动作与电影技法的结合上远远超出所有人,这不仅仅是一种奇观形式的展示,更是一种哲学,具备了真正的中国智慧,这意味着武侠的真正自由。
虽然胡金铨跟好莱坞没什么交集,但是其影响力直接作用在李安的《卧虎藏龙》之上,这才是华语电影在好莱坞的最高成就。与此同时袁和平将这种自由武侠与好莱坞科幻动作大片完美结合起来,在《黑客帝国》中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很明显的,张艺谋在《英雄》和《十面埋伏》中亦汲取了很多灵感。
90年代中期,香港电影正在从顶点慢慢滑落,与此同时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正在慢慢敞开,好莱坞也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全球化扩张。这正是香港娱乐电影的代表人物吴宇森挺进好莱坞的时刻,吴宇森深具视觉冲击力的暴力美学风格脱胎于山姆·佩金法等人,在90年代好莱坞传统动作片开始落幕的阶段《变脸》 《断箭》 《碟中谍2》等成功的作品便是证明。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样的,张艺谋标志性的严谨构图、饱满的色彩和摄影也有着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是《英雄》和《十面埋伏》在北美市场取得重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失去了功夫,
好莱坞华裔就什么都不是了吗?
时至今日,这个世界太小了,已经不容许讲什么异域风情了,动作奇观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自由武侠哲学远远跟不上飞天遁地的超级英雄了,风格化终将随英雄老去。
这时候一个视角的转换就显得非常关键:1960年由派拉蒙制作,威廉.霍尔登和关南施主演的《苏丝黄的世界》是好莱坞眼中充斥各种风流场所、拥挤不堪、人口爆炸却充满活力的香港。
1993年迪士尼出品的由王颖执导的《喜福会》是华人讲述的中国女性群像。今年的《摘金奇缘》则是好莱坞华裔讲述的东方世界。这是一个思维转化的过程。另一种路径是华人/华裔的好莱坞化,要求具备好莱坞的思维和电影语言,黄宗霑是最早的一个代表,被誉为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摄影师之一,《瘦人》 、《胜利之歌》 《成功的滋味》 等经典影片均出自他手。除此之外,李安、温子仁、林诣彬、朱浩伟等深受好莱坞电影语言的熏陶。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奋斗在好莱坞的华裔演员,大多数都是已经是二代、三代移民,从小在美国/英国社会长大,英语流利程度已经远超蹩脚的华语。虽然和传统美国人已经基本无异,但是披着华人皮囊的他们,虽然努力程度远超普通白人,但是也同样受到了不同阶层的歧视。
也正因为如此,除了功夫片,华裔演员是当不了主要角色的。近二三十年,虽然有不少华裔演员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但是却只能在一些在好莱坞大片中出演次要角色。由于无法获得出演一番、二番的机会,不少华裔演员,譬如朱珠、卢靖姗等人,在好莱坞磨练了演技暂露头角之后,选择了回到内地影市多栖发展。
随着《摘金奇缘》《网络迷踪》等亚裔绝对主角电影在好莱坞市场逐渐受宠,以及林诣彬、温子仁、朱浩伟华裔导演近些年亚裔电影人未来,在美国仅次于黑人、拉丁裔的亚裔群体,也开始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未来,我们也会有希望看到华裔班底的谍战片、剧情片、灾难片甚至超级英雄片在好莱坞的全面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