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如懿传》导演汪俊:后宫生活是爬满虱子的华丽朝服

闲话说乾隆。

在《如懿传》播了小半段之后,制片方新丽终于让导演汪俊出来接受媒体的“拷问”。在短短一天之内,汪俊接受了七八家媒体的采访,最后精疲力尽的他不得不让助理帮忙泡上了参片。

使得他如此疲惫还要出来的原因大概是他和新丽对这部剧都寄予厚望。《如懿传》在2016年8月立项,拍摄历经264天,成型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被搁置,到播出时已经过去了471天。电视剧产品的生产周期基本上以两年为界,《如懿传》刚好卡在这个点儿上。两年前的剧集市场宫斗还是热乎的选择,但之后市场风向一路转向推理罪案和现实题材。微妙的是,汪俊早前接下《如懿传》也是想从密不透风的现实题材里透口气。

曾出品过《白鹿原》、《大丈夫》、《虎妈猫爸》、《我的前半生》等精品剧目的新丽传媒倒是扛过了时间,但在排播上《如懿传》比同类型题材《延禧攻略》晚了一个月,甫一开播难免被外界进行对比。

“我看微博现在给我留言的都是夸的,之前确实是有骂的,说我毁掉了什么什么,现在没有了,之前都不敢打开看。”汪俊在描述观众的反馈变化时用了一个通俗比喻:天天吃肯德基的人,忽然来一个大餐,一开始觉得有点咸,后来尝尝好像还行。

事实上,《如懿传》并不像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认为的宫斗剧,汪俊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部宫廷婚姻生活戏。而婚姻与家庭也的确是汪俊擅长的题材,无论是《苍穹之昴》里母子的日常细碎,还是《男人帮》、《小别离》里的都市生活,都有一种小火慢炖的熨帖。

“我觉得要赢就是赢在情感上,赢在两个人感情的起伏跌宕,最后到撕裂,悲剧的。”尽管这部剧没太有宫斗的“爽点”,但汪俊对自己拿捏的人物情感充满信心,他相信诞生自日常的琐碎情感才是大众最有共鸣的东西。

以下是界面与汪俊的对话,经过编辑删减:

小情小调的后宫生活

界面:有一些人在知乎上分析,大家为什么一开始不喜欢《如懿传》,因为觉得如懿是一个精神胜利者,她好像是拥有的是一种形而上的胜利,现实里是比较悲惨的结局。但是我看您之前说,要做帝后的婚姻围城。为什么观众在理解创作意图的时候会出现这种偏差?

汪俊:首先婚姻围城不是我发明的,是我来之前剧本就印在上面的。因为围城里外是一个平等关系,夫妻之间那个是围城,但是现在不平等,我一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怎么给你平等?情感上他已经给了这么多人。

后宫嫔妃的情感生活更像一袭华丽的朝服,看着很光鲜,其实藏污纳垢。就像是张爱玲说,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这个是《如懿传》让我觉得蛮有视觉感的象征。

界面:《如懿传》和《甄嬛传》是同一个作者,大家难免就会用同一种思路来看,就是觉得你这个剧我看着不是很爽,当时有担心过这个吗?

汪俊:担心,一直担心这个事儿。可能观众期待的是第二个《甄嬛传》,那么女主角肯定是先憋屈,然后开始反击逆袭,最后开挂把皇上绿了这种模式,可能看了这个会有失望。

我也听说了,好像是“啊?哦,怎么跟《甄嬛传》不一样,怎么全是小情小调的,很平淡的后宫生活。”不是上来就开始你斗我斗,像《甄嬛传》上来就把一个人塞井里是吧?

界面:咱们没有这个爽文套路,那您觉得这个剧代替爽文的内核是什么?

汪俊:就是两个人的情感,本质上这是一个爱情戏。其实一步一步,你看如懿要进冷宫了到乾隆这里,乾隆也非常无奈,他是隐隐含着泪,就是你活下去,要堂堂正正来见朕。其实这个就是有情感的,好多观众看到这里都哭。我觉得要赢就是赢在情感上,赢在两个人感情的起伏跌宕,最后到撕裂。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群像,里面也有很多的宫斗,金玉姸也好,高晞月也好,也有精彩的内容。反正愿意看爽文的,那对不起就去看别的戏,我没有非要强求都来看我们这个。对婚姻、爱情有体验和感触的人,我觉得是会喜欢这个戏的。    

野趣正剧

界面:从您拍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悲剧故事吗?

汪俊:从外在的逻辑上讲是有悲剧性的,但实际上最后,我们说如懿真正的死其实是解放了,她摆脱了曾经伤害她的这一切。

其实我说她是一条淡水鱼,你把她放在咸水湖里其实是不适应的,她在努力适应,但是最后她以死来抗争。实际上她自杀就是拒绝这个世界,拒绝这个深宫。从这个意义上讲又不是悲剧,是写一个人的真正的放逐自我,这个是灵魂的放逐,是比较高级的。这个比较文学一些,可能放到电视剧有点太矫情了,但是我觉得要这么理解的话,可能就不是悲剧。

界面:有观众觉得导演您是想拍一个正剧,不是那种偶像剧,没有《甄嬛传》那么香艳。

汪俊:当时拍还是想面对电视台,所以从整个拍法上包括镜头都是需要对称、工整,表现康乾盛世这种风格。一下变成网剧以后,面对的受众群不一样,可能会缺少一些灵动性和律动,因为网剧跟电视台的剧集,从镜头的语言、设计上就是不一样的。

所以就会有一些感觉我们是正剧,实际上又不是正剧。

我觉得还不如《甄嬛传》正呢,《甄嬛传》比我们更正,从拍摄手法上,更像一个正剧,四平八稳的,我们还有一些推拉游离这些东西的,知乎上说我们是正剧?小说可是一个言情剧呢。

界面:为什么如懿前期没有找小演员?

汪俊:因为她大部分的戏都是30岁以后。就是说如懿从大婚到雍正死是6年的时间,也就一集多一点的戏,这意味着短期内就要换两个演员。

我们也对年龄做了一定的虚化。在业内拍摄的惯例来说,20岁上下一般是自己来演,不会找一个十几岁的人,而且倒过头来说,假设头一集半找一个18-19岁的演员演公子小时候,过了一集突然又换了,肯定有一批观众过来骂我们。

界面:历史上乌拉那拉氏跟皇帝的断发决裂还是有很多的疑点,不知道您在戏里面是怎么处理这段的?

汪俊:这场戏很精彩,因为断发已经超出了情感的范围。寒香见来了以后,皇帝有那种一见倾心,他跟继后的矛盾就开始激化了。小说里等到了南巡的时候皇帝又开始逛青楼,找青楼女子。如懿后来还有一个社稷的考虑在这里,你作为一个皇帝,你宠幸青楼女子?当然皇上是被卫嬿婉给陷害了,找了几个人来。

但是他人到中年累了,也想松快松快是吧。宫里这些人他也看乏了,就是这么些人,路边的野草这些东西,野趣嘛。人家给他弄完了他觉得很有意思。

如何理解如懿

界面:我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说法,原著作者流潋紫在创作的时候受到一种叫“反琼瑶小说”思潮的影响,因为在《还珠格格》里面中,琼瑶小说的令妃小燕子她们都是好人,他们觉得琼瑶这种三观不正,所以《如懿传》里的令妃被设计成了坏人。

汪俊:观众一年一年解读也是不一样的,今年不是就有说令妃绿茶的吗?我没有看过《还珠格格》,因为拍《如懿传》,我就正经看了一集,就看不下去了,因为我实在接受不了那种表演。对着镜头歇斯底里那个,都在那干吗呢?哪有这么演戏的?太吓人了。

界面:所以您是偏爱克制型的表演是吗?

汪俊:不是偏爱克制型的,因为那种表演已经过时了,哪怕是偶像剧也不可能像那个时候他们演戏了,那个是琼瑶特定表演,马景涛式表演。

界面:最近我听到大家讨论说,如懿跟乾隆说起郎世宁提起的一夫一妻制度,这个是原著里没有的,加这个是证明他们两个人的爱情观是不一样吗?

汪俊:其实当时是想要点一下如懿,这种朦胧的、本能的一种女权的感觉。因为她是想一心一意对一个人,理想中的夫君也是对她一心一意的。我们就想她哪来的想法?有一个郎世宁出现以后跟她说过这个,可能别人都不当回事儿,她往心里面去了,这就是如懿。

如懿内心里就有这种愿望,或者是朦胧的向往,她希望是一夫一妻。可能你肉体上跟很多人在一起,但是你跟我是一条心的,你把你真的情感给我,我把我真的情感给你。作为一个女孩有这样的愿望是很正常的,用郎世宁外在的这些东西说出来,让观众有一个对如懿的深层了解,这也为后面的悲剧铺垫了很多:因为你对皇帝的要求太高了。你有这样的想法,在封建帝王的婚姻里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你的悲剧在那一刻就注定了。

界面:之后还有一些这种细节上的点吗?比较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的?

汪俊:如懿之死的那一块是比较大的改动,包括可能跟整个剧的调性,人物的调性都相关。说多了就剧透了。

现在演到皇上送了她一盆绿梅,如懿很喜欢绿梅,但是绿梅是南方的植物,在北方很难活。如懿最后也意识到了,这有点像她自己,她不适合这个宫廷的环境。结尾的时候她主动想跟宫廷环境脱离,这其实也是我们对史料的一种解读,包括为什么没有画像?是不是如懿自己想主动说不合适?她是跟宫廷环境的主动脱节,同时也是皇上对她的理解和懂得,也是一个放手。

界面:这个在封建社会可能吗?礼教那么重的情况下?

汪俊:这个是后人的理解了,或者说我们希望在这个里面体现我们价值观的考量。史料里皇帝嫔妃的闺名到现在大家都不知道,那皇家发生任何事情,其实都可以烂在紫禁城内部,但是皇帝对如懿处理的方式是有点昭告天下了,对于一个皇上来说,他有什么必要把这种事情昭告天下呢?你也会打一个问号。(注:史料中如懿的原型乌拉那拉皇后真名不可考)

界面:这个剧里的女性角色特别多,其他的那些角色您觉得是重要的吗?

汪俊:都很重要,这个是群戏,某种意义上是大女主的戏,其他是陪衬的花朵。你看最后,我相信每个嫔妃的死你都会感动,到最后你都会原谅她,并且有一把同情之泪,包括高晞月、金玉姸。其实后宫的女人都蛮悲惨的。

比如如懿最后一场戏,她说想想这么多年如果我们都好好的,可能现在玉姸、晞月、琅嬅、意欢都坐在这里,甚至是卫嬿婉,一块聊聊天说说话多好,干吗要斗?最后其实是有一点心灵鸡汤的。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