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火车旅行如此减压?

如果旅途本身真能比探索一个陌生的目的地更令人兴奋的话,要我说,你就得坐火车。

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喀山客运站来来往往的旅客。摄影:Gueorgui Pinkhassov

走进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的那一刻,一阵熟悉的喜悦如同电流一般穿过了我的身体,我的心扑通扑通狂跳,脉搏加速、情绪高涨,就像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时,室外的温度蹭蹭往上窜一样,我的心情也高兴得要飞上天。我到那儿去并不是要见什么阔别重逢的老友,也不是和情人相会,而是准备出差,坐上两个半小时的火车到巴塞罗那。但现在我却一下子高兴了起来,几分钟前还不是这样的,这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喜悦。

如果要想让旅途比探索一个陌生的目的地更令人兴奋的话,要我说,你就得坐火车。阿托查火车站把我变成了一个五岁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拆开礼物,但它绝不是唯一一个拥有这般魔力的车站。在过去的40年里,我走过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慕尼黑、圣彼得堡、曼谷和波士顿的车站,直到今天,每每来到站台前,我都会扬起嘴角。当我跟朋友提起这件神奇的事的时候,许多人都会点头赞同。“每每听到火车隆隆经过时,我都希望自己此刻就坐在那辆车上。”美国作家保罗·索鲁(Paul Theroux)在自己第一本描述火车旅行的书《火车大巴扎》(Great Railway Bazaar,1975)里这么写道。那么火车旅行的吸引力到底源自何处呢?

我还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爱上火车了。五岁以来,每年8月我都会和父母踏上一辆名为“索契号”的列车,这辆车每天晚上11:59从莫斯科发出,车程30小时,连接了当时前苏联的首都和黑海边上的索契。我们的目的地是这趟列车中途停站的陶普斯,我的爷爷奶奶就住在这个小城。

在爷爷奶奶家长达一个月的度假对我来说是一种犒赏,我们可以懒洋洋地在沙滩上虚度时光,奶奶还烧得一手好菜,这绝对也是度假生活的亮点。但我真正期待的,是火车。两个夜晚,一日白昼,我可以在车厢里闲逛,吃着妈妈准备好的便当,就像野餐一样;坐在窗边看着窗外风景从眼前飞驰而过,听着陌生乘客们的经历和故事,这是我的童年乐趣,后来长大些了,作为一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我也依然对这样的火车旅行痴迷不减。

“如果你喜欢旅行就会明白,目的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旅程。”马克·史密斯在英国交通部任职多年,后来自己创立了Seat61网站,帮助旅行者们计划火车旅行。他继续说:“旅程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我们就拿食物做个类比吧,如果你只在乎目的地,这种观点就像是说‘我才不在乎食物好不好吃,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你能想象要是对一个大名鼎鼎的主厨说这么说,他会怎么想吗?要是你说‘我不在乎路途中有什么,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就行’,我也会有差不多的感受。”

史密斯刚建立这个网站的时候,其用户要么就是有飞行恐惧症的人,要么就是火车的忠实粉丝。但在过去几年里,用户构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对航空旅行体验感到失望的人投入了火车的怀抱。航空公司把乘客当做次等人来对待,他们心灰意冷。航班延迟、取消、繁琐的安检程序都让他们着急上火,旅行者们需要一种更放松、更舒适的交通方式。坐上火车,他们重新拾回的还不仅仅是舒适。“人们一旦开始尝试火车旅行,就像是给自己的生活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一道通向美丽新世界的大门。”史密斯说。

十九世纪初,火车轰隆轰隆驶入了人们的视野,一个新世界就此展开了。不过说句公道话,火车类交通工具的出现应该追索到两千多年前。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希腊当时主要交通工具还是马车、牛车,人们出行、货物运输都得靠它。这时工程师们发现,要是这些斗车在事先挖好的轨道里前行,动物们就能省力些,于是他们就开始修路,在土地上嵌入轨道,好让车轮在凹槽里通行。这些铁路的古代原型被称作“马车道”,在今天的希腊和意大利,你依然能找到它们的遗址。

随着罗马帝国分崩离析,这些马车道也就逐渐荒废了。直到十八世纪,英国的绝大多数的煤矿商都架起了马车道,好让马匹在矿井和工厂之间来回拉送货物。时间继续推移,蒸汽机问世了。到了十九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搭建起了一个商用铁路网络,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里巩固了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再后来,蒸汽火车冒着浓烟开遍了欧洲大陆,来到了俄罗斯、印度和美国。

《钢铁之路》
[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 著 陈帅 译
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2017-11

铁路的扩张不仅仅让经济腾飞,还给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火车刚刚在英格兰出现的时候,票价十分昂贵,普通的工薪阶级基本负担不起。1844年,英国政府出台了《铁路法案》(Railway Regulation Act),要求每个铁路公司每日至少运行一列普通民众可以负担得起的列车。“在十九世纪,你几乎找不到生活中任何一个角落是没有受到铁路影响的,”铁路历史学家兼《钢铁之路》的作者克里斯蒂安·沃尔玛(Christian Wolmar)说,“海边一日游成为了可能,人们现在还可以坐火车去当地的贸易镇集,再过不久,更大区域内的体育赛事也因为铁路的沟通而诞生了。当然,商品的生产受惠最大。比如说牛奶,在铁路的应用推广之前,伦敦人喝的奶都是地下室里的奶牛产下的,直到牛奶的冷链火车运输发展起来,奶牛们才得以离开伦敦市中心。”

“火车是为冥想而生的。”英国桂冠诗人约翰·贝杰曼如是说

在美国,铁路对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影响,火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西进运动的大规模迁徙,还模糊了公共领域和私领域的界限。“火车旅行让人们不得不把私事搬到公共场合,”艾米·里希特(Amy Richter)是马萨诸塞州克拉克大学的历史学家,她著有《铁道上的家:女性、铁路以及公众家庭生活的兴起》(Home on the Rails: Women, the Railroad, and the Rise of Public Domesticity,2005)。里希特说:“火车旅行的迷人之处在于,在此过程中你有机会观察陌生人。特别是对那些在地理意义上没有多少流动性的城市女性来说,搭乘火车就是它们能享受的城市生活中最接近‘漫游者’(flâneur)的体验了,在火车上你静静坐着,看着来往的乘客,偷听他们的谈话。”在十九世纪的美国,火车成为了当时的女性除了家庭以外能堂而皇之争取到的公共空间。

尽管如此,火车刚刚问世的时候,人们还是满腹狐疑。在美国,人们把它称作“魔鬼装置”;英国人则觉得火车会对眼睛和呼吸系统产生潜在伤害,铁路引燃了人们的恐惧;在俄罗斯,第一条铁路线在1836年开通,铁路运输成为了进步的代名词,然而这种进步是没有灵魂的,将匆忙置于沉思之上。“乘火车出行,就像在妓院寻觅爱情一样,像机器一样,有多方便快捷,同时就能有多单调无味。”列夫·托尔斯泰在一封1857年写给屠格涅夫的信中表达了对火车的质疑,他坚信这门新技术把自己热爱的俄罗斯越推越远了,偏离了其传统生活的纯净无暇,进入了追逐速度、冷酷无情、愚昧无趣的深渊。于是在扎心的悲剧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火车就成了这段爱情出生转而凋亡的地方。

时光快进一个半世纪,托尔斯泰曾经憎恶的单调乏味的火车,已经不再是进步的衍生品,而是其解药。“火车是为冥想而生的,”英国桂冠诗人约翰·贝杰曼(John Betjeman)在1940年这么评价火车。迈克尔·威廉姆斯(Michael Williams)是位英国记者,2015年出版了作品《火车开动:英国铁路失落之趣的16次探索之旅》(The Trains Now Departed: Sixteen Journeys into the Lost Delights of Britain's Railways),威廉姆斯也赞同贝杰曼的观点。几天前他刚从旅途中回来,从伦敦的家到德国汉诺威的整个旅行中,他只搭火车。中途威廉姆斯换了三趟车,差不多一整天时间都花在换乘上了,但他依然说,这都是值得的。“火车旅行拥有一些令人心如止水的东西,”他解释说,“像是一种柔和的醇香,在火车上,你能好好观察窗外的风景,陷入沉思,而这种体验是其他交通方式难以带给你的。”

在去索契的列车上,沉思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事了。“别打断我,我在思考呢,”有一次,奶奶不合时宜地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就是这么对她说的。当时我才六岁,整个人都被窗外的风光吸引了。我们一年一度的火车旅行几乎从南到北横穿了整个苏联,而我就躺在上铺,枕着枕头,看着这个国家的土地一点点后退。小村庄里缀着一个个小木屋,和童话故事里的屋子一模一样;乡村小路把农田拦腰截断,让我不由得想起普希金的诗歌;光脚的孩子们在铁轨边上奔跑,向火车招手。看着这些景色,我有机会探索俄罗斯陌生的一面,并且细细思考,在这广阔的土地上,我到底适合扎根何处,又要如何融入。要不是火车,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

老式蒸汽火车

沉思的过程就像旅行一样,我们借此机会建构自己。在火车上,每天的日常琐事暂时被抛诸脑后,匆匆掠过的风景也给我们提供了三省吾身所必需的背景,我们终于有时间反思了。其他交通方式都丢掉了让你沉思的过程,要么是因为糟糕不适的体验(比如说飞机),要么就要消耗你大量的精力(比如说驾车),火车却能激发人们思考的能力。“在一个不断打破联系并重新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你就是其中一份子,而这种破坏再重组的过程,就是人们不断建构自己的一个过程。”英国社会学家、地理学家多琳·马西(Doreen Massey)在2005年的《保卫空间》中这么写道。在如今这个病毒性传播一样飞速前进的社会,沉思成了被遗忘的奢侈品,我们的自我构建只有在火车上,才能擦出火花,茁壮成长并四方扩散。

我们穿行在广阔的土地上,搭建起的连接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还与途中经过的城市产生了联系:要么是快速瞥一眼这里的车站,它与所在的城市关系密切,即便是远远地看一眼也能窥知一二;或者是在中转站买零食,和本地人闲聊几句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了解这个城市。在索契号上——现在我们有时称它作“西伯利亚大铁路”——只要列车在一个小一点的车站停下了,密密匝匝的本地小贩就在列车里穿来穿去。包着方头巾的大妈手挽篮子在车厢里拖着脚步缓慢前行,篮子里装满了新鲜出炉的半圆形小酥饼;背后紧跟着系着围裙的壮实女人,兜售着自家的苹果、梅子或者桃。商品的味道混杂着他们富有感情的口音——乘客们在他们口中都有了爱称,“dochen’ka”或者“synok”,意思是“女儿”和“儿子”——久久充盈着这趟列车,直到我们驶离车站都回荡在空气里,许久未能消散。

几年前,我回到阔别重逢的俄罗斯,给自己和8岁的女儿订了从圣彼得堡到乌克兰敖德萨的火车票,车程24个小时。我希望她也能体验到我记忆中的火车旅行:一整天都呆在一起,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无间断地沉浸在书本和谈话中,完全和自己独处,自己待着,与自己为伴。和30年前的母亲一样,我也打包了水煮蛋、西红柿、黄瓜、面包、奶酪和苹果。我们一起吃了三顿饭,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乘务员给我们送来茶的时候,这场景就跟当年的索契号一样,茶倒在经典的火车水杯中,还附带了两块方糖。我们就着在一个经停站买的糖,喝下了这两杯茶。我和女儿望向窗外,打开了话匣子。

火车时光虽漫长,但至少不必像搭乘飞机或者大巴一样被困在自己的座位上,这也给了我们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好建立起一个小社会。现在我们的身边没有熟悉的人,没有熟悉的环境,随机遇见的乘客们让我们得以满足自己对他人的好奇心、创造共同的回忆,甚至形成短暂的友谊。我们以前在索契号的时候,和陌生人聊天也给这一趟趟旅行提供了动力,和推动火车头的动力并无二致。妥善放好行李箱后,当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小隔间的第四个床位会住着什么样的人呢?于是我们开始打赌,这个人是男还是女,是年轻人还是老太婆,是话痨还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在这个30小时的微观社会中,邻居们至关重要。我们的“室友”打不打鼾并不要紧,主要是看Ta是个什么样的人。

欣赏窗外美景,伴着火车有节奏的左右摇晃和咔嚓响声静静地读书,我们拾回了曾经忽视的东西

乘客们可能在火车上互动、交流并有所发现,不计其数的小说、电影甚至商业广告中都展开了对这个场景的描绘。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阿加莎把故事放在了一趟豪华列车里,这辆火车实在合她口味,足以激发这位作家的想象,也因此成为了整部小说唯一的场景。希区柯克把二十世纪有限公司的旅客列车开进了惊悚片《西北偏北》的纽约中央铁路,作为这部电影的一些主要场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2010年的广告还展示了未来总统的父母是如何在火车上邂逅的。与之相反的是,有关飞机的故事总是强调人们的恐惧和不安——比如说2012年《迫降航班》中的坠机事故,以及2009年《在云端》中火急火燎的男主那孤独空洞的灵魂。火车就不一样了,火车上发生的故事总是有关爱情,有关友谊,有关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我爸妈就是在火车上认识的。”我在Facebook主页上问了一个问题,收到了这样一条回复。另外我还进行了一个非正式的民意调查,让我的朋友们从火车、飞机或者汽车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出行方式,并且解释原因。在33条评论中,28个人选择了火车。其中原因从舒适度高到风景优美,从爱情的火花到人与人的互动,从思考的时间到喘息的空档,五花八门。

阿兰·帕特里克·赫伯特(A P Herbert)是20世纪的一位英国剧作家和小说家,他曾说:“乘火车慢慢旅行几乎成了我们仅剩的宁静之旅。”如果说在火车发展的初期,速度还能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想象,今天火车之所以吸引我们,正是因为它的慢。撇开实际速度不谈(现代高速列车可绝不是慢吞吞的),我们之所以渴望火车旅行,是因为它们能让生活节奏慢下来,给我们机会去沉思,并推着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在十九世纪,和陌生人坐在一起并加入到谈话中看起来是个难题,但到了今天,这种经历染上了怀旧色彩,” 里希特继续说,“我们好像丢了什么。”

所谓“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连接的世界”,这已然是陈词滥调了,同时也并不完全正确。我们可以接入互联的关系网,把手伸向任何一个人,但这种能力并没有真正增进我们与自己或者是身边的人的关系。但火车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把一切扶正。当我们慢下来往窗外看看,和陌生人聊会儿天,与家人交心,甚至只是伴着火车有节奏的左右摇晃和咔嚓响声静静地读书,我们都能拾回曾经忽视的东西。

当我从巴塞罗那回来的时候,给自己安排了又一次火车旅行,这一次完全是为了消遣。女儿和我依然对敖德萨的那趟旅行念念不忘,所以我为我们俩定了一班夜间列车,从马德里到里斯本。我们平常已经花了太多时间,疲于应对生活中两面受敌的“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困境,正好我们都可以好好利用这个间歇和空间,补充给养,恢复元气。

(翻译:马昕)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Aeon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