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易骅:用《灌篮高手》的风格讲你看得懂的故事

“打球如果不装逼,那将毫无意义。”

在这个暑期档,《这!就是灌篮》或许是一匹让人措手不及的黑马。在体育综艺,甚至竞技综艺这个范畴里,无数先来者因为没有控制好赛事、竞技和综艺的平衡关系,都成了试水的炮灰。行业内都知道体育是综艺界的下一个蓝海,但是谁也没能找到渡海的罗盘。

易骅似乎找到了。

她和她的团队此前做过的《极速前进》、《非凡搭档》虽然也有竞技元素,但谁也没能想到,是这样的一支女性团队首先摸到了打开体育综艺的开关。

“别人跟我说,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体育跟综艺之间的关系,那你就可以写论文了。我也觉得是,因为世界范围内都没有找到这样的模式。”在开始筹备《这!就是灌篮》之前,不少同行来给易骅提醒,告诉她前方有坑,但是这位出身湖南卫视的资深电视人撑过了两年的研发期,最终找到了正确打开体育综艺的方式:寻找故事主角,关注人物而非比赛结果。

比如在优酷已经播出的第一期节目里,就有两位故事主角。第一位是来自音乐学院的高佳铂,由于上场方式过于另类和实力不佳,一开始他被认为只是个活跃气氛的酱油选手。但是随着比赛推进,由于对手轻敌,高佳铂实现了戏剧性的反转胜利,全场选手激动得跑到场中为他欢呼。

高佳铂拿到的戏剧性罚球

第二位则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杨皓喆。在3V3的比赛中,一开始杨皓喆所在的“剩饭队”屡屡失误,领队林书豪都认为他们几乎没有赢的可能。但就在下半场,杨皓喆开始逆袭,一个人出手6次3分球,只有一次走空。整个场面看起来就像是游戏里的王者带青铜的翻版再现。

这种紧张的戏剧性很快获得了观众的好感,节目的弹幕里屡屡飘过:我是个不懂篮球的女生,我为什么一直在这看?

不过,也因为戏剧性,也有部分观众怀疑节目组又给选手派了剧本。易骅的团队很快在微博上挂出了三场赛事机位的纯享版,“第一个没有办法演,第二没有办法补拍,因为这个球,就是这个弹道就是这个角度,你不可能再安排,我们再打一下。”易骅说。

节目组请来的赛制顾问是国泰慧众,后者更知名的一个标签是中国大学生3x3篮球联赛运营商,这家公司在6月刚刚获得了来自瑞锐投资的A+轮融资。

在虎扑“路人王”版块,也可以看到不少《这!就是灌篮》的主题帖。选手平常心还特意开了一个互动帖,有人问在节目里因为轻敌而失败的他还会装逼吗,平常心颇为直男地回答,“打球如果不装逼,那将毫无意义。”

虎扑路人王版块对《这!就是灌篮》的部分讨论

有趣的是,尽管这个节目获得了虎扑直男们的善意,《这!就是灌篮》其实有着诸多来自女性视角的观察。

比如选手们在赢球时模仿NBA球员们的各种小动作:摇手指、拍腿等等。比如在表示激动喜悦时彼此之间的身体碰撞,这些在男性看来隶属于常识范围内的细节,都构成了女性观众新奇的趣味点。

采访时,易骅还开了个玩笑,“虎扑的那些直男就给他一个摄象头看,他们都会觉得好好看。”

她想得很清楚,这是一档体育综艺,而非体育赛事,所以在镜头叙事上更多地是要科普给不太懂篮球的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每一次关键进攻或者进球,镜头都会有回放。

当然,这也是易骅的一个小心思。家喻户晓的《灌篮高手》给了她讲故事的灵感,热血的音乐、慢镜头回放、中二的少年,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强烈的风格,让观众在一档综艺里找到了热血漫画的感觉。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灌篮》的惊喜之处也是因为这档节目的“不够体育”和所谓的“漫画感”。作为优酷的“这!就是”系列,这档节目为大众发掘了一种综艺和体育结合的新可能。

以下为界面与《这!就是灌篮》总制片人易骅的对话,有编辑删减:

“更偏《灌篮高手》”

界面:看弹幕观众说到回放有很多,这个跟篮球比赛是不一样的吧?

易骅:不一样,这个更漫画。我们做之前就是讨论清楚会更偏漫画,更偏《灌篮高手》,但不能说我是按照它的思路。《灌篮高手》接一颗球或者是进攻要闪回,旁边的看客怎么想的?自己怎么想的?过去怎么想的?

他们今天跟我说,说《灌篮高手》进一颗球要演两集呢。就是因为我们不是一个篮球比赛,也没有想当成一个比赛,所以更强调讲故事,所有装的真人秀机位都是基于要讲故事来完成的。为了在讲故事的细节上更清晰,我们每一个进球、进攻都会讲清楚,所以会有回放。今天我看大家说回放太多了,其实之前也做好了被吐槽的准备。

我们不是一个赛事,所以就遵从了内心的感觉。

界面: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确定的?

易骅:想清楚这个我才决定做节目的,我当时说如果是赛事就不要做,因为很讨厌电视机前看赛事。但是我很愿意看《灌篮高手》,也很愿意去现场看篮球比赛。

我们以人的故事为轴线,就像《灌篮高手》一样。我关注樱木花道的命运,代入他的命运讲这个赛事,我用主观视角切换我的内容。其实我看赛事的时候根本不关心这场球打的怎么样,我只是关心我最想看的那个选手,他在场上我就看场上,他在场下我就看场下。

界面:而且这个时候优酷不是买了世界杯嘛,大家有一些感觉体育热起来了,去年好像没有这么热吧?

易骅:去年别人跟我说做嘻哈,我说中国有嘻哈吗?但是有没有嘻哈(不重要),本身的核心是做音乐的这群人,这样理解你就对了。这群人是值得记录的,这群人的态度是时代的态度。

界面:这种做灌篮的手法,之后可以复制到其他的体育综艺吗?    

易骅:不能完全的复制,会有问题,因为我觉得足球是另外的一种运动方式。但是变成综艺,其实还是要回归到人本身。就是你要足够点燃大家,另外选手要有足够广的群众基础。

出圈就要征服女性观众

界面:节目里面是不是有一些针对女性观众做的比较技巧性的处理?因为看弹幕有女生说我一个不懂篮球的女生,竟然会看了这么久。

易骅:得有趣。比如说男性对很专业、无趣的内容他也会看。但是女性看节目绝对要有趣,有意思,有笑点。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一些设计,比如说,完全可以不用把林书豪那个评价周杰伦和李易峰的放出来,但是那一段其实是让你看到了这个人物性格是有趣的。

对女性观众来说,无论是体育综艺还是任何东西,首先得有趣。另外一个是你得让她明白,她是篮球小白,没有关系,但是她得知道你这个东西的看点是什么。

所以我们最开始是从1V1打起,1V1是篮球比赛里面门槛对低的,画面比较集中。包括我们选人也选了一些非常阳光好看的人,这些都是考虑到女性用户的需求和看节目的一些习惯。虎扑的那些直男就给他一个摄象头看,他们都会觉得好好看,我们可不行(笑)。

参加节目的花树篮球偶像成员

界面:您觉得我们不仅限于说灌篮,就是体育综艺,女性会是它的目标受众吗?

易骅:如果体育综艺要出圈的话,一定把女性当成目标受众。因为你不是纯体育,包括足球要破圈层,也要争取女性用户。其实足球最后被讨论的是西班牙队的C罗,无非是大家都觉得他帅,他的态度。大家会讨论的是他一个人拯救了一个队,是他有多自律,他结婚了等等。都是女性在讨论,男人才不关心呢,对吧。

界面:我觉得这个节目最有的意思的一点就是改变了很多人对直男的刻板印象,这个可能会比单纯的谈篮球更有吸引力,让大家看到了直男的另一面。

易骅:他们很天真,也很容易被点燃,而且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坚信不移。他们很容易有自信,也很容易难过或者是被打击到,但是很快就会自己修复。我觉得这点特别好。你看他们说平常心拿了剧本,输了球,他真的没有怪任何人,他觉得自己错了,他在虎扑上面自己认错。

“你有BUG,他就不投入了”

界面:这个节目的团队跟做《极速前进》的有没有关系?因为那个节目也是有点竞技,所以会有一些经验是沿袭下来的吗?

易骅:就是这个团队。选角我们团队有一些自己的经验,还有一个就是怎么让这个节目变的有趣?不是干巴巴地叙事,这个是我们比较擅长的。因为女性编导团队嘛,我们看东西的眼光、视角跟纯体育团队还是不一样的。对我们来说,在竞技类节目当中做真实感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界面:经验指什么?

易骅:在做《极速前进》的时候是从来不补拍的。比如说去马德里拍一场穿越城市的比赛,我们所有明星去比赛都是一遍过。所以我们做节目都会让他们觉得超级爽,没有说这个地方不好再来一遍。

还有一个,我们做《极速前进》也懂运动员的点在哪里,比如说李小鹏,运动员参加综艺的投入点和他在意的点跟明星是不一样的,有他们在他们会带动一些,因为对他们来说输赢是一切,他们一旦认真投入这个节目就好看了。

我们当时做《极速前进》、《非凡搭档》的时候,赛制就是明星要走到一个地方完成一个任务,到下一个点的时候要打开挑战的任务卡。那个任务卡我们是每一个字去琢磨。为什么?明星会非常认真,如果你这个东西有BUG的话,他就会觉得你不公平。哪怕我们是做游戏,也是非常认真,不能被质疑。明星是这样的,如果他觉得你有BUG,他就不投入了。

界面:您认为现在中国综艺是已经算进步比较多了吗?还是跟国外依然差得比较远?

易骅:这两年我都没有去戛纳,没有太关注国外的综艺。我觉得从系统化来说,现在看资讯,他们也还是是不断地重复过去的一些模式。但是我觉得韩国的整个综艺的创新还是不错的。

韩国就这么三家电视台,大家各做各的,是市场控制,是一个特别良性的状态。在中国这么多家电视台、互联网公司,一个内容起来以后,无数的被复制被消耗,那观众迅速地就看腻了,被消费掉了。美国也没有这么多电视台和网站,所以说竞争带来的迅速消耗非常大。

界面:灌篮的前期研发时间就比较长,这个时间太漫长了会不会担心,花两三年的时间研发,但是等他出来观众口味又变了呢?

易骅:其实你在不断的变化,又不是只孵化一个项目,你在孵化也在观察。我今年有一个项目觉得很好,但是过了那个时机又不对了,经常会有这种。国外Talpa研发它的成功率只有15%,就是从一个idea到一个成片的流程下来,这个成功率是10%-15%。但是中国不是,五年前中国落地的项目,比如说10个项目只有一个项目成功。这个是很可怕的。互联网加速了这种竞争,我觉得现在这个比例会更低。

界面:现在有些互联网公司会预测消费趋势,再从消费趋势倒推应该做什么综艺,这所以作为纯内容生产者是怎么来去压爆款题材的?

易骅:其实篮球是延续了青年文化的表达,只是我们的品类选择了篮球。这是因为嘻哈街舞等等把青年文化、年轻人的态度表达了,在受众面前得到了验证。但是我认为现在看到的综艺,或者是节目,包括(所谓的)爆款也好,都不是未来下一个爆款应该有的样子。下一个爆款只能到以后才知道,现在也许都是铺垫。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