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好自己,是最高级的自律,也是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控制自己,也不是压榨自己,而是照顾好自己。

文 | YOYO

编辑 | 美龄

任何事情都要张弛有度,遵循规律,自律也是如此。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控制自己,也不是压榨自己,而是照顾好自己。尤其如今,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这几年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的事件屡见不鲜,逐年增加的癌症案例以及患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让人触目惊心,万万不可忽视自己,你亏待自己身体多久,它就惩罚你多狠。

 

其实,最好的自律,应该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生活当中,让你在那些最平静、最朴实的小细节里,要求自己、滋养自己。其实,最简单的,往往才最难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看似平凡小事,能够天天执行,却并不容易。

现在,大概是年轻人全民熬夜的年代:有人是夜晚干活效率高,有人是工作分工没办法,有人则是单纯性晚睡拖延症……

越来越多的人,在睡觉方面缺乏自律,手机像长在手上似的,怎么也放不下,明明知道该睡了,还是想再刷完这波视频、游戏、朋友圈再说。早上成了起床困难户,设置几个闹钟连连催,一天工作都觉得困,好容易下班回家之后,又马上变得精神奕奕。日复一日,形成恶性循环。

 

原来在这个时代,早睡早起,真的变成了最知易行难的自律。

没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对自己的消耗特别明显,不仅仅是身体的消耗,精神方面也达到临界点。我们常常都能够看到这样的新闻:36岁IT男猝死,当天凌晨1点还发出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某直播平台90后游戏主播“孤王”因过度劳累而猝死;22岁的女生在实习公司连续工作15个小时后吐血身亡……

 

其实并不是什么先天的疾病,都是因为熬夜所致,但人们总喜欢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悲剧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熬夜的危害,也并不那么容易察觉,也更让人会掉以轻心。可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打击。很多人突然的头痛,抑郁,甚至猝死、患癌,都跟平时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放下手机,别再熬夜,早睡早起,有规律地生活,才是做好一切的最基本要求。 

好好吃饭这个命题,乍看之下并没有什么特别,每天都得吃饭,谁不会好好吃饭呢?但实际上,有很多人已经很久没好好吃一顿饭了:有的人忙于工作,忘记吃饭;有的人为了减肥,不敢吃饭;有的人热爱零食喜欢垃圾食品,懒得吃饭;有的人一边进餐一边煲剧打游戏,无心吃饭……

吃饭其实是一种美好而有趣的享受,不能与单纯的填饱肚子划对等,但越来越多的人吃饭就像打仗:早上在路上买好早点,一边吃一边赶公交;午餐不管是去餐厅还是点外卖,要么狼吞虎咽,要么边吃边刷手机,好好一顿饭吃得索然无味;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懒得做饭,随便在家楼下的餐馆吃点填饱肚子就好。一日三餐,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打发自己。

 

很喜欢日剧《午餐的敦子》中的这段话:

“你的身体是由你吃进去的食物构成,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先改变摄入的食物(吃饭就等同于生命)。”

“残羹冷炙无可指责,错的是把它们当做剩饭而凄惨吃下去的心态,所以你的人生才会变得凄惨。”

吃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最简单不过,但也正因为如此,对待吃饭的态度才显得更为重要。人生就是由吃吃喝喝组成,每顿饭都会影响到日后的自己和生活的全部。好的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爱自己。好好吃饭,你的身体才撑得起你的灵魂。

 

虽说人人都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总是被我们忽视:有多少人是有得坐就绝不站,有电梯就绝不走楼梯;有多少人疯狂加班,废寝忘食,身体超负荷运作;有多少人不得不陷入觥筹交错的“酒场江湖”,赶一场场陪不完的饭局和应酬……

 

道理人人都懂,运动的好处人人都明白,但“贵在坚持”这四个字却根本没那么容易,或者你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坚持。

人生不是一场短途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不要只盯着那些可以快速见到收益的事业,却扔掉了隐形的健康成本,如果你在半路上就已经耗尽了你全部的能量,那你也很看到最后的荣光。 

以保重身体为前提的努力,是一种远见,也是给自己、给家人最好的礼物。因为没有时间去照顾好自己的人,总有一天要花上更大的代价,去亲自品尝自己酿下的苦酒,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但起码,我们可以让自己在这两个不得不中间,活出最高的生命质量。好好吃饭、早睡早起、做做运动,看似简单,其实这才是最高级的自律。

 

一个人的时候照顾自己,两个人的时候珍惜彼此。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最重要的是,无论何时何地,记得要照顾好自己

 

声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转发推荐!

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后台!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