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背负国人期待到和过去割裂:刘翔已与自己和解

远离聚光灯,刘翔仿佛就此和过去割裂,渐渐找回了自己的真,自己的有趣,自己的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1年10月15日晚,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的校庆典礼上,在一片欢呼尖叫声中,刘翔登台献唱歌曲《奔跑》。彼时的刘翔还在攻读华师大的硕士,距离2008年奥运的大伤过去3年,他已挣扎着从低谷走出,恢复到了巅峰状态。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歌至酣处,台上的美女伴舞们抱着毛绒公仔奔向刘翔,让他将这些纪念品向台下投掷,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扔了一会儿之后,刘翔想要拿回话筒,然而伴舞的姑娘们又拿出了新的一批公仔,塞到他的手里。

刘翔脸上闪过一刹那的无奈,但场下传来一阵阵“刘翔、刘翔”的尖叫声,校友们的殷切,身边给他递公仔的小姐姐期待的眼神…这一切让他难以说出一个不字。舞台中央,镁光灯下的刘翔,灿烂的笑容重新回到他的脸庞。他不再试图去唱完这首歌,对他而言,满足大家的期盼,完成那些不符他本愿的任务,是他此时此刻的选择,更是他多年来一贯的选择。

大家善意的期待,对刘翔而言,或许早已化作一道枷锁,让他不能挣脱。

从万众荣光到万劫不复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某门户网站的体育编辑部。

“当时只有1个人站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其他人都在电脑前坐着工作。”一位媒体人回忆起自己值班工作时的情景。田径的比赛向来是很多项目在同时进行,编辑们都在盯着自己的项目,“没有特别的期待”。在110米栏的比赛开跑了之后,“解说员激动地大喊,都快哭了,我们大家赶紧跑过去看,结果还没来得及跑到电视前,刘翔就夺冠了。”

“当时所有人的感觉就是兴奋,还有惊讶。完全没想到(中国人)会(在田径项目)夺冠。”

然而对这位媒体人来说,这并不是留给她记忆最深的部分。印象最深刻的是“刘翔跳上领奖台那一刻”,“他就像一个音符,从那些千篇一律的运动员,千篇一律的姿态中跳脱了出来。”“中国运动员的形象在全世界从此鲜活了起来,那时我们都觉得,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那晚,刘翔眼含热泪地在摄像机前说:“谁说黄种人不可以进前八,我就是奥运会冠军。我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我能做到。”所谓壮志豪言,所谓英雄气概,在那年夏天回荡地淋漓尽致。

刘翔身披国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刘翔创造的奇迹对中国田径队来说意义深远。中国飞人苏炳添那年15岁,还没有参加过一次正规的比赛,是刘翔的事迹让他坚定了信念。“多少年才有一个刘翔,正是这种标志性的划时代人物的出现,给我们运动员带来更多的期待,更多的猜想。”苏炳添说。

退役后刘翔回忆起2004年,他说自己当时“完全没有压力,能进决赛就是创造历史了。”“那是奥运会上最完美的我,但不是整个运动生涯中最完美的我。”

一切是如此的完美。但天光日晴的海面之上,谁能感受到海底的暗流涌动?

2004年决赛之后,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解说在赞叹之余表示:“四年后的奥运正是在北京举行,刘翔会成为最大的热点。”有心或是无意,许多人都已经隐约意识到了刘翔即将背负的一切——那是数以亿万计的中国人的期盼。

时间终于来到了2008年奥运会。这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脑海当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届奥运会,也是刘翔命中注定的转折点:亿万人民的期待,媒体不间断地渲染,数量庞大的商业代言,这一切将刘翔推到了难以估量的高度。他的教练孙海平道出了人们对他的期待:“现在可以这么认为,2008年刘翔肯定拿冠军,这是整个环境造成这么个结果,你必须要拿。”战战兢兢,行走在山之巅,聚光灯下的刘翔,前方却只有一条道路,摔倒的后果如何,没有人会去想,也无法去想。沉重的压力就像一个气球,不停地往里面充气,气球变得越大越华丽,也就离爆炸越近。

然后就是预赛上,刘翔的伤退。随即,恶评骤起,如潮水般将刘翔包围。

饶是刘翔有着强大的定力和克制力,也难以承受,他问自己:“一下子大家怎么会变成这样?”“绝对充分地感受到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包括一些冷嘲热讽,就说你还行不行。”

“有段时间我逼着我自己看电视、媒体上跟我有关的镜头,我要让自己去接受,这是事实,你必须得把它记住。”刘翔在接受电视台专访时,回忆起当时自己是怎样熬过这段灰暗的时光。“想过谁能够揍我一顿,让我感受一下疼痛的感觉,把我给扇醒了。”

对于铺天盖地的谩骂,刘翔反而没太在意,“身边没有人骂我,骂我的人我也不在乎。我不疼不痒,看过笑过。”他就这样一遍遍地压迫着自己的下限,陷入自我拉扯的折磨中长达一年,最终和自己短暂的和解。

从万众荣光到万劫不复,仅仅用了四年。英雄独行。

无法掌控的人生 他没有自己也没有生活

“2008年和2012年,刘翔的两届奥运会如此之像,同样的悲剧在同样重要的时刻发生。以至于现在回忆起这两次因伤退赛的情况,我竟然有种重叠的模糊感觉。”体坛周报资深田径记者严小琰的这番话,或许代表了大部分人的看法。

刘翔伤退告别赛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她回忆起孙海平教练说过的一句话:“他说这就是摸石头过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人有过比12秒88更快的经验。全世界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让刘翔的成绩更快一点,他们能做的只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去触摸那个极限。”

2012年奥运会比赛前夕,刘翔“很焦虑恐惧,会想起2008年发生了什么” ,“不止一晚的睡不着觉,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其实当我走上起跑线的时候,我就觉得今天可能跟腱会断,因为那个时候跟腱已经没什么感觉了。但是我觉得我还是要去跑,觉得你断也要断在赛场上,你自己必须给自己一个交代。害怕过,恐惧过,我觉得有很多东西自己无法掌控了。”

比赛开始了,再一次万众瞩目。这次刘翔跑了,没几步就摔倒了,“在疾跑后起跨的一刻,我已感觉到自己的脚跟突然变空了”。无奈离开的刘翔似乎意识到,这可能是他最后一场奥运比赛,他又返回赛道,一跳一跳地艰难地去亲吻跨栏。完成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刘翔感觉自己“跟腱已经缩上去了,已经没法走路了”,最后坐着轮椅,被推出赛场。

这一刻刘翔“感觉如释重负,已经感觉不到疼了。”“完了,我的奥运完了。也挺好的。”“牺牲在这儿就好了,我就对得起所有人了。就是这样的。”

身不由己的刘翔,回忆起那一幕, “那时候我对我自己真的很残酷,以后我千万不能这么对自己了。”

“平时,谁都想替我说几句;一旦发生了事情之后,谁都不想替我说几句,人就是这样。” “虽然说我跑得很快,但是又有什么用呢?” 奔跑的歌词有一句,“就算遇到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也会有默契的目光”。对刘翔来说,默契的目光在哪儿呢?

为什么两次都是在奥运会这么关键的时刻出现这么大的伤病?严小琰认为,“那只能说明一点,就是他真的是非常非常想要赢,对奥运非常渴望。所以才会在奥运会前把自己练到紧绷,到一碰就要断了的那种境地。”

两次舆论风暴中,面对漫天诋毁的刘翔选择了沉默,什么都没有说。在严小琰看来,是因为公众的不懂,让刘翔无意去解释什么。“当时很多言论,说他被广告商挟持,为了钱不要奥运,这真的是无稽之谈。不论是网友也好,媒体谣言也好,就是根本不懂得竞技体育,或者说根本不懂得运动员到底要的是什么东西。”

“所以说,当他面对这种无稽之谈的谩骂攻击时,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回应或者辩解。因为这种评论听完就只想笑,怎么去回应呢?所以当时他选择什么都不说,反而比回应好。”

两次反复的挫折,仿佛被命运无情的戏弄。后悔过选择吗?埋怨过命运吗?刘翔坦陈:“我从来没有埋怨过谁谁谁,也没有去责怪谁谁谁。”“我不后悔,真的,我感觉自己挺了不起的。一个时代能刮一阵风,我觉得我就足够了”。

这种心态是最让严小琰佩服的一点,“他从云端跌落到深渊,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崩溃。这是得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多么正面积极的,乐观的心态才能够去接受这一切,这一点太强大了。”

和过去的割裂 真正的活自己

“你享尽人间富贵,也受尽人间苦楚,如今大彻大悟!” ——电影《武状元苏乞儿》

伤病的困扰下,2015年,刘翔选择退役。彼时的人们开始慢慢读懂刘翔,在他宣布退役的微博下,是网民们大片大片的道歉。

“刘翔,当年我曾经敲着键盘跟风黑你,一年一年过去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想跟你说声对不起。”“我们欠你一句道歉,当年的我们太幼稚,对不起。”

2015年,刘翔退役仪式在上海体育馆进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严小琰说:“当时几亿人在骂他,现在有几亿人回过头来想跟他道歉。说白了,网友对他充满了误解。”

现在回头看看,对刘翔的道德审判,那些肆无忌惮的发泄,那些言之凿凿的阴谋论,在吸收了大量的恶意之后,茁壮成长,化做了一场全民的狂欢。此去经年,当英雄不再之时,失去了目标的恶意也逐渐消散,所有的激愤和怀疑,最终化做一片惋惜和道歉。

当我们终于读懂了英雄,却已经失去了英雄,这是社会意识成长的代价,还是人性的必然?

对于刘翔而言,时光一去,便无法回头,不再重来。

12年职业生涯,48次国际大赛,36金6银3铜,45次包揽奖牌。为国家,为体育局,为观众,为广告商,为爸妈,跨过无数次的栏;从没有畅快地大哭过一次,有泪只能默默地流。退役之后,刘翔“决定活我自己,而不是做谁的眼中的刘翔”。

终于可以做真正的自己。仿佛大梦一场,但“我身体里最本身的东西还在,谁都抢不走”。

严小琰说,“他挺享受现在的生活。他做纯公益,自己跑去乡下给小孩上体育课,自己掏钱买了很多很多学习用品送给他们,然后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翻看刘翔现在的微博,他过得有声有色,生活的剪影透着有趣,有闲,有爱。他很搞怪,在浴缸养了一只巨大的鳖;他有一只很乖很贴心的金毛,宠爱的不行,遛狗抱狗是最多的日常;他的变形金刚、动漫手办的收藏放满了一墙的柜子,童心还在;他会偶尔秀秀和妻子吴莎的合影,他称她“刘太”,把她抱起来举高高,脸上的笑容是真的甜蜜和开怀。

如果不是偶尔的赞助商活动,你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普通男人的生活。

我们联系到一位公司艺人邀约负责人,早些年她跟刘翔有过合作。她说:“在刘翔退役后,我们会邀请他参加一些活动,但是对于这些活动邀约他都选择礼貌拒绝,‘算了吧’。随着刘翔在公众面前越来越沉默,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尤其是近一两年里,他甚至连信息也很少回了。”

和体育有关的活动,聚光灯下的生活,刘翔已经决意远离,并不留恋。他的名字已经和跨栏锁了起来,严丝合缝,永远没法分开。喧嚣纠缠的过往,公众人物无法挣脱的战战兢兢,刘翔选择放下,也放过自己。

他仿佛就此和过去割裂,和体育割裂。他找回了自己的真,自己的有趣,自己的爱。

“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十年,刘翔终于追回了自己,奔跑在自由的方向。

来源:腾讯新闻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