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等造成的恶果已经是普遍的共识,而全球变暖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更不容小觑。
中国国家海洋局最新发布的《2014年中国海平面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80年至2014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0毫米/年,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公报》进一步显示,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75年~1993年)高111毫米,较2013年高16毫米,为1980年以来第二高位。此前,2012年达到第一高位,较常年高122毫米。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总工程师叶银灿接受界面记者采访时说:“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等因素造成,此外,因油气开采、地下水减少所导致的沿海地面沉降,也是造成海平面相对上升的重要原因。”
海平面上升是一种缓发性灾害,其长期累积效应造成海岸侵蚀、咸潮、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灾害加剧,沿岸防潮排涝基础设施功能降低,高海平面期间发生的风暴潮致灾程度增加。
上述《公报》也显示,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洋灾害。高海平面抬升了风暴增水的基础水位,高潮位相应提高,风暴潮致灾程度加大。2014年,先后有5个热带气旋登陆并影响我国沿海。9月,长江以南沿海处于季节性高海平面期,台风“海鸥”和台风“凤凰”登陆期间恰逢天文大潮,加剧了海南、广东、广西和浙江沿海的风暴潮致灾程度,直接经济损失约47亿元。
“世界人口的60%居住在距海岸100km的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将直接导致部分低洼地区被淹没。”叶银灿说。
上述《公报》强调称,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洋动力作用增强、淹没低滩,加剧了海岸侵蚀灾害。同时,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程度。在入海河流枯水期,异常高海平面导致严重咸潮入侵发生。
从全球变暖这一现象可预期,热天气将是未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如何控制全球变暖是解决未来大麻烦的关键所在。
叶银灿认为,控制全球变暖是预防水平面继续上升的重要手段。实际上各国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于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了强制性量化安排,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叶银灿也强调,还应普及能够科学控制地表下沉的地下水、油气开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