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当围绕在他们身上的流量效应逐渐消失,又不能及时完成转型,初代流量们迟早会被观众“请”下神坛。

文│谷雨

杨洋进组拍《武动乾坤》的时候,给张黎超过8个月的档期。他用这些时间沉浸在剧组,这期间没有高调的参加商业活动,没有参与其他新作品拍摄和曝光保持热度,这对一个艺人来说,很不易了,何况还是热度如此之高的流量明星。

这不是流量们第一次为一部作品舍下自己满满的通告,空出档期。此前李易峰为电影《动物世界》空出一年的时间。他用“神隐”的这段时间,为自己的转型做准备,《动物世界》被寄予厚望。

但随着暑期档来临,他主演的《动物世界》前有徐峥的《我不是药神》后有姜文的《邪不压正》,两部作品夹击竞争之下,《动物世界》没能如愿突围,影院也将排片率一降再降,以至无力回天。

无疑,让杨洋付出时间精力的作品《武动乾坤》就像此前《动物世界》之于李易峰一样,也是这位27岁流量转型的“押注”之作。《武动乾坤》开播当晚,他还发了5条微博,连在一起后,俨然是一个带点忐忑的询问“我变了吗?”

观众不是粉丝,给出的答案非常直接,尽管当时剧才刚刚播出,就已经有观众迫不及待为这部剧打上了低分。杨洋身陷演技的质疑,更糟糕的是大众将他与“油腻”挂了钩。

作品播出得到这样的评价,杨洋显然是委屈的。8月9号,杨洋在自己微博上发了一条微博,这条微博很短,只有两个字的文案,还配了一张林动的表情包。文案不是重点,图片才有深意:“我感觉有点委屈。”

从去年的嘻哈热,到现在的偶像热,新潮流文化裹挟之下,新流量诞生,同时大众对“流量”的抵触已经日渐明显,影视圈后起之秀开始挑大梁,以李易峰和杨洋为代表的初代流量们迎来了“职场危机”,唱衰“流量”的声音此起彼伏。

初代流量被“请”下神坛

不论怎么说,2014年对中国娱乐圈来说是值得被人记住的一年,当时涌出了一批新的、粉丝人数高涨的年轻艺人们,“小鲜肉”走红,初代流量刚刚冒尖。

在这一年4月,荣信达发生了一起艺人解约事件,“宝玉哥哥”杨洋与其解约。9月,网络大IP《盗墓笔记》宣布翻拍成剧,南派三叔钦定艺人杨洋出演男主张起灵,这部大IP作品在今后开启了南派三叔的IP商业之路,杨洋也自这部剧后一飞冲天。

同年,还有两起解约事件,韩国男团EXO两位中国成员吴亦凡、鹿晗相继与韩国娱乐巨头SM公司解约,并宣布开始回国发展。

彼时,湖南卫视《古剑奇谭》引发热议,李易峰、陈伟霆的人气高涨一呼百应,“小鲜肉”在当时还是褒义词,高冷男神、呆萌、老干部等人设塑造也正流行。

这一年,TFboys新歌《青春修炼手册》这首洗脑神曲透过街边的大小音响传向大江南北,张艺兴和黄子韬也默默为归国做准备。

2014年,互联网播出的还是段子剧,靠吸引人眼球获点击量,没有达到输出价值观,比拼服道化的精品时代,优爱腾三家还没有像如今一样在自制内容领域大肆拼杀,网生影视不具备造星能力。

当时的话语权还在电视台手上,一档《快乐大本营》让艺人一夜之间走红,观众看剧和综艺仍旧以电视为主,艺人曝光渠道没有现下热闹。

和四年之前相比,2018年对流量们来说,有些许难熬。

有一句话这样说:“当一个人讨厌你,他会觉得你连呼吸都是错的”,套用在现在一些网友对流量艺人的态度上,再适合不过。

因为某个流量参演,而选择将原本要看的电影剔除出清单;看到某个流量在演员表中,就先入为主的给这部剧打上一星;“一点小事也值得上热搜”是网友发自灵魂深处的质疑,“戏子”成为网络上diss流量艺人常用词汇之一。

吴亦凡本想靠着《中国新说唱》回到去年9月的“嘻哈”盛况,没想到因为“skr”和虎扑直男们大撕特撕,甚至在网络上“万人嘲”,更有人开始质疑他的评委水平,调侃他是“嘻哈界王语嫣”。

鹿晗主演的《甜蜜暴击》当初的营销阵仗有多大,现在就扑得多寂静无声,这部剧昨天已经默默结局,收视没有破1。

杨洋自电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扑街之后,新作品《武动乾坤》并未如他预想的那样,让观众对他产生改观,转型之路恐怕还要走上一阵子。

当围绕在他们身上的流量效应逐渐消失,又不能及时完成转型,初代流量们迟早会被观众“请”下神坛。

“流量”究竟是被谁毁了?

当初代流量被拍在了沙滩上,大家对流量这个词发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流量真的不管用了吗”?唱衰流量的声音也此起彼伏,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如今的现象?

首先,话语权由电视转向网络。2016年,《太子妃升职记》还在热播中,饰演女主的张天爱依靠“老公”人设和剧中精彩的表演,让观众记住了她,她的个人微博粉丝迅速增长,成为第一个网生时代走出来的流量型艺人,从她之后网剧造星初具规模。

而以《太子妃升职记》为起点,网剧率先发展,网络时代逐渐崛起,网生影视百花齐放。电视观众逐渐向网络观众过渡,新消费习惯被挖掘,内容渠道变宽。这也就意味着,内容变多,观众的选择变多,不断有新内容吸引着用户注意力。

今年的《流星花园》也足以说明在互联网面前,有太多内容瓜分用户的注意力,抢夺用户的关注时间。这部强大的IP,没能像以往一样推出新的F4,流量效应在他们身上并不明显。

其次,圈层流量速成。跟着网络影视生长出来的这批流量,他们出现方式不再仅限于一部剧一个综艺,papi酱、费启鸣等人,他们虽然在娱乐圈的定义很模糊,但也很好的从侧面说明,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拥有流量。

随着超级网综大火,将圈层文化、小众文化引领向主流文化为己任的综艺节目制片人们,通过“新偶像”的力量,影响整个市场,于是,蔡徐坤、杨文昊等人走入大众视野,他们背后分别代表着偶像文化与街舞文化。

非科班出身又定位不明。流量真正受到诟病是他们出演了一部又一部的不合格的影视作品,与刘昊然、吴磊这些影视圈的后起之秀相比,他们的演技不足以撑起一部剧的口碑。

虽然一部剧的口碑好坏与导演、剧本、制作挂钩,但观众也不是傻子,演技高低是可以判断的,什么是圈钱作品,什么是好作品他们是能够分清的,所以当一部又一部烂片消磨尽观众的意志,大家已经对“流量”这个词敬谢不敏了。

而与新生代的流量相比,一些此前是偶像的初代流量们不像新流量那样幸运,音乐行业不景气,偶像产业不完备,当时还没有他们生存的唱跳市场,所以一开始他们就没有清晰的定位,所有都像是试错。

初代流量就像是毛坯,没有完整的运作体系去训练他们,自身也不具有偶像的特质,随着市场大环境转变,流量从他们身上开始慢慢流逝。

流量时代被划上休止符了吗?

显然并没有,在付费用户市场快速增长、内容渠道拓宽、剧集、综艺、电影层出不穷的当下,流量仍然是大家追求的对象,流量永远不会被抛弃。

大众流量盛行时期的鲜肉们,他们的影响力逐渐被像刘昊然、吴磊等更有演技、更优秀的后起之秀们瓦解,而随着圈层文化觉醒、小众文化兴起,像蔡徐坤等新一批圈层流量们走向舞台。

大众流量的红利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不够吃了,开始走向疲软,走向寒冬,市场越来越难以生产出国民流量和大众流量,但却催生了圈层流量。

和初代流量相比,这一批流量比之初代流量有着更为系统、科学的培养方式,他们各有所长,在新营销手段和商业模式的运作下,他们主打垂直,和粉丝的关系也更紧密。

大家依靠的是流量,但不再是流量明星了,因为谁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流量明星。当渠道从单一走向多元,圈层流量是趋势,“三月流量”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全民PICK的王菊已经成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流行符号,超话从百名开外一夜飞升至第12名的徐峥变成了一夜顶流的“山争哥哥”,大家已经娴熟的掌握了营销流量的方法。而随着越来越多优质作品的出现,只要其中有好人设、好角色,那也流量型的演员也不愁没有,朱一龙和白宇就是典型例子。

当初追着要给任嘉伦当王妃的姑娘们,后来不是又栽倒在邢邵林、胡一天的坑里,好内容越来越多,总有爆款填补大家的“空虚”时间,“只听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现象会一直持续下去。

也就是说,会消失的从来都不是流量,而是偶像、是艺人。未来,也许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月抛型”偶像和影视新秀们。

面对新生代演员和新一代流量的崛起,摆在初代流量们面前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转型要求。初代流量中如果是影视流量,可以通过作品提升演技,扭转观众印象,但这需要长期投资,并且这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打破人设。而有偶像基因的流量艺人,也可以靠凸显自己专业优势的综艺去转型,重新改变大众印象。

这是杨洋,李易峰和鹿晗们的必然选择。

来源:骨朵网络影视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