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 甘肃: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

聚焦甘肃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甘肃怎么干?

2018年8月8日至9日,甘肃省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大会在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分析了当前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的形势,安排部署了当前及今后的相关工作,副省长何伟主持大会。

唐仁健表示,乡村旅游是甘肃省最有条件最能搞起来的大产业,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大支撑,还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大抓手。发展乡村旅游,要把握住“四以”和“四气”,这也是甘肃发展乡村旅游的总方向。

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致辞并介绍了甘南州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经验;省直相关部分负责人、各市州政府负责人、旅游局以及旅游企业等相关负责人做了经验交流;国内18家企业与甘肃省签约合作项目24个,涉及金额近百亿元。

甘肃省发展乡村旅游,以游强村,以游富民,以游兴业,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将大大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升级、促进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此外,乡村旅游对助推旅游脱贫,扶贫攻坚也具有重大意义。

为此,甘肃省首先明确了乡村旅游主题产品及核心吸引物,打造田园观光、大地艺术、产业园区、古村名镇、地质地貌、奇异天象、油菜花海、薰衣草庄园、桃花源、杏花村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专业村;其次,完善了包括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购物点、餐饮点、住宿点、标识标牌、游步道、垃圾收集点等在内的基本服务设施功能,并优化了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如提升对外交通质量、创新公共服务品质、推动智慧互联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等;最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建立品牌农家乐,着力打造美食体验、户外拓展、环境教育、民俗体验、乡村演艺、手工制作等多方位体验服务型农家乐。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陈卫中表示,今年甘肃省持续加大乡村旅游扶贫力度,制定了全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自1月至5月,全省乡村旅游人数预计达到2300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8%、35%以上,计划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8.5万户贫困户、35万户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重在基础设施建设

从有名的贫困村,到“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茶马古道文化艺术之乡”、“甘肃省农民回乡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区”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转变,陇南市康县阳坝镇花桥村用实力告诉人们,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有多么重要。

“这里的变化真的太大了,很多人回来以后都不认识这个地方了,”花桥村村支书田仲虎自豪地说。

为了能更好的发展旅游产业,花桥村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强省的要求,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在农村“三变”改革中寻找出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实现了从建设美丽乡村、管理经营美丽乡村到打造全域旅游大景区“三部曲”的循序推进,探索了贫困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新路径。

花桥村立足资源优势,先后硬化了通村道路1420米、风貌改造215户、庭院改造215户、拆除危旧房屋89间,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村级卫生室、中医养生堂、村史馆等。此外,还整合交通、水利等项目资金实施了广电网络全覆盖工程,完成了污水管网土建工程、供水工程和河心岛建设公工程,修建农业体验区梯田60亩、环村步道600米,发展农家乐客栈13家。

“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起来了,很多人都回来了,外出务工的青年和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的情况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少了,”大学生村官王长娥说。

王长娥是一名90后大学生村官,2012年成为了康县长坝镇花桥村的驻村干部。从刚来时的破破烂烂、街道泥泞,到如今的旅游景区,她的感受再强烈不过。不仅如此,她还用开办的电子商务网店,帮助村里的农户出售核桃、花椒、黑木耳、土蜂蜜等农特产品,累计销售额达到了10万余元。

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花桥村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枢纽的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大力发展以农家客栈、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产业,让更多的人过上“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的生活。

乡村旅游,政策扶持造就示范效应

从2017年开始,临潭县八角镇庙花山村就打造起了精品民俗旅游品牌“八角花谷、十里画廊”,10公里的花卉观赏带,种植了矢车菊、美国石竹、孔雀草等500多亩花卉,每到周末,大批游客来这儿观赏游玩。

此外,庙花山村还着力打造精品民俗和农家乐,临潭县旅游局局长高丽珍表示,一般周末来村里的人很多,他们跟着花卉观赏带就来到了这,在这吃些农家饭、体验农家乐,村民们的日子也变得富裕了起来。

庙花山村有如今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近年来,庙花山村在帮扶单位的助力下,省州县镇四级联动配合下,因村制宜、稳步推进。分别投资117万元新建村级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投资316万元对庙花村158户群众危旧房进行风貌及安全改造;投资330万元完成景观河堤600米,3700多平方米的人行道渗水砖铺设,以及“农家乐”周边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村庄亮化;投资200万元完成村内巷道硬化全覆盖等。

此外,全村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突出“三气”,精准聚焦州委州政府的要求,有甘南州旅游局牵头,探索出了乡村旅游“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精心实施“花庐”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完成了17户“民居改民宿”提升项目,为每一户民宿打造出了不同的设计风格,最终努力实现花庐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

在开展乡村旅游进程的同时,扶贫攻坚的任务也在继续,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反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共存的关系。

村里的旅游发展起来了,村民的日子也就富起来了。

庆阳庆城县药王洞村位于庆城县东侧,下辖8个自然村495户1926口人,柔远河流经村内,是一个山、川、塬兼有的村子,虽然就在县城旁边,但是始终发展不起来。2016年,药王洞村在各方努力下,建成了集特色餐饮住宿、中医药养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陇东黄土民俗文化养生小镇。

“刚开始的时候,没人相信在养生小镇里能挣钱。县里和村上的干部都来给大家做工作,我仔细听了听,得知前几年不收房租,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作为一名党员,我得有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家里商量后就决定在美食街开一家小餐馆。”今年54岁的村民李岁月说道。

去年元旦,李岁月的猪血炖豆腐小吃店在养生小镇内开业了。三五片猪血,几块豆腐,数根粉条加上萝卜片,一碗猪血炖豆腐经过烩制之后就做成了。“刚开始一天才卖十几碗,美食街人流也不多,后来知道的人多起来了,一天能卖几百碗。”李岁月说道,他的小吃店就这样挣到了钱,年营业额能达20余万元。如今,他还招聘了两位服务员,其中一位还是村里的贫困户,每月能从店里拿到2600元的工资。

乡村旅游,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迈上了致富路。

一系列举措打造出的精品旅游村,只能说是开好了头,要想真正成功,未来也绝不能懈怠。今后,要避免脱离乡村需求、偏离生态发展的建设项目,要认真学习借鉴好经验,激发好创意,让全省乡村旅游及旅游扶贫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