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说服与操纵?

操纵与非操纵性影响的区别,在于施加影响的人是否企图让他人在思想、感受、疑惑或注意力方面犯下某种错误。

1973年的切斯特菲尔德香烟广告中的细节 图片来源:Wikipedia

称某人善于操纵(manipulative),是在批评这个人的人格;自称被操纵则是一种针对不当对待的抱怨。说好听一点,操纵是巧言令色,说难听一点那就彻底不道德。但为何如此?操纵究竟错在何处?人们无时不刻地以五花八门的方式影响着彼此。问题是,令操纵区别于一般影响的关键何在?操纵又缘何而不道德?

我们经常受困于操纵的企图,“点煤气灯”(gaslighting)就是其一。其主要特点是鼓动某人质疑自身判断并转而依赖操纵者的提议。苛责(guilt trip)则是将过重的负罪感加之于未能遵从操纵者意图的人。魅惑(charm offensive)和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令某人极度在意操纵者的认可,唯操纵者马首是瞻。

如果广告鼓励其受众形成虚假的信念,譬如试图让人相信“炸鸡是健康食品”,或是使人产生错误的联想,譬如将万宝路香烟与豪气干云的万宝路男人形象相捆绑,都属于操纵的范畴。钓鱼(phishing)及类似的欺诈行为透过一连串骗局(可以是夸张的谎言、钓鱼电话号码或网页链接等)来操纵受害者,且善于玩弄诸如贪婪、恐惧或同情之类的情感。最后要谈的是一种特别直白的操纵行为,其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奥赛罗》当中的经典桥段:伊阿古有意让奥赛罗怀疑其妻苔丝狄蒙娜不忠、激起他的不安并煽起他的妒忌,最终令奥赛罗在怒火中烧之下手刃了挚爱的妻子。以上所有操纵的例子都让人产生不道德的感觉。它们的共同点究竟在哪里?

操纵之所以错误,也许是因为它伤害(harm)了被操纵者。此话不假,操纵确实经常造成伤害。如果香烟广告成功地实施了操纵,随之而来的就是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操纵性的钓鱼及欺诈行为窃据他人身份,且时常伴有其它类型的骗局;操纵性的社交策略可能会导致虐待性的或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政治上的操纵则会催生分裂、弱化民主。但操纵也并非是一概有害的。

试想一下,艾米刚与某个有虐待倾向但又十分忠诚的伴侣分手,在这个特别脆弱的节骨眼上她急切地想跟他复合。现在请想象,艾米的朋友们对她用了伊阿古对奥赛罗耍过的那种花招。他们让艾米错误地相信——并且因此而格外愤怒——她的前任不仅有虐待倾向,而且也不忠诚。假如这一操纵之举最终令艾米未能与前任和解,她的情况也许会比朋友对此完全无动于衷要来得好一些。话说回来,即便是这样,很多人仍会觉得此举在道德上有耍滑头嫌疑。从直觉上看,朋友们如果诉诸非操纵性的手段来帮助艾米,在道德上可能还说得过去一些。即便操纵行为帮助而非伤害了被操纵者,它在道德上仍是可疑的。这么看的话,操纵之错误就未必在于伤害。

操纵之所以错误,也许是因为它含有某些内在的不道德的待人之道。这一思路尤其有康德道德哲学的渊源,即道德要求我们彼此以理性存在者(rational being)相待,而非单纯的物件(object)。影响理性存在者的恰当途径大概只有理性的说服(persuasion),如此一来理性说服之外的任何影响都是道德上不当的。这种说法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仍有一些缺陷,因为它会谴责很多道德上尚属良性(belign)的影响方式。

《煤气灯下》(1944)剧照,男主角通过种种设计,让女主角相信是自己精神出了问题

举个例子,伊阿古的操纵在相当程度上玩弄了奥赛罗的情感。但诉诸情感并非一概就是操纵性的。道德说服经常会诉诸同理心(empathy),或试图向人表明假如他人以你的待人之道回敬于你,你将作何感想等等。类似地,让某人对的确很危险的东西感到恐惧,对的确不道德的行为产生负罪感,或是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抱有合乎情理范围内的自信,看来都不算是操纵。就算是鼓动他人怀疑自身判断,在某些情况下也未必就是操纵性的——譬如对方过于自我陶醉或是情绪十分激动——这时让他自我怀疑一番反而是相当有必要的。并非每一诉诸非理性(non-rational)手段的影响形式都必然是操纵性的。

这么看来,施加影响是否有操纵性,取决于该影响的施加方式。伊阿古的行为之所以有操纵性并且错误,在于其一系列举动意在令奥赛罗思考和感受到一些错误的东西。伊阿古明白奥赛罗没有任何理由去妒忌,但他却让奥赛罗产生了这种心态。这种欺骗他人、使人产生本不应有的情绪的做法,与伊阿古刻意安排(譬如丢在地上的手绢)一些场景,令奥赛罗形成一些在伊阿古本人看来是错误的信念的做法,是可以等量齐观的。在操纵性的“点煤油灯”当中,操纵者刻意不相信他原本认为是正确的判断,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间。比较起来,假如你明白朋友的判断在眼下而言缺乏根据,那么建议愤怒的朋友在冷静下来之前不要轻举妄动,就是非操纵性的。当某个骗子试图让你同情某个并不存在的尼日利亚王子,他就在实施操纵,因为他清楚同情一个并不存在的人是错误的。反过来,真诚地呼吁他人同情真实存在且蒙受了悲惨遭遇的他人,则是道德说服而非操纵。当某个有虐待倾向的伴侣因有不忠之举而招致你的怀疑,且试图让你对自己的怀疑感到负罪时,他也在实施操纵,因为他企图唤起子虚乌有的负罪感。但假如你在朋友十万火急的时候弃之于不顾,他因此而责怪你,令你有适度的负罪感,那也不存在操纵。

使得某种影响力施加手段具有操纵性的原因,与操纵之所以错误的原因是一样的:操纵者企图令他人接受操纵者自认为是不正确的信念、情感或其它心智状态。正是在这一点上,操纵和说谎(lying)有类似之处。令某个陈述成为谎言的原因,与说谎之所以错误的原因也是一样的——讲者企图让某人接纳讲者自认为是谬误的信念。这两种情况都牵涉到刻意让他人犯错的企图。说谎者企图让你接纳一个错误的信念。操纵者也会说谎,但他还可能让你有不适当的情绪(譬如过度激动或是麻木不仁),让你把错误的事物看得过分重要(譬如在意他人的认可),或是令你对本来没理由怀疑的东西生疑(譬如你自己的判断或是爱人的忠诚与否)。操纵与非操纵性影响(non-manipulative influence)的区别,在于施加影响的人是否企图让他人在思想、感受、疑惑或注意力方面犯下某种错误。

人们以纯粹理性说服之外的途径彼此施加影响,乃是人类生活境况的常态。这些影响方式有时能透过令他人相信、怀疑、感受到或注意到正确的事物,来改善他人的决策环境;有时,它们又令他人相信、怀疑、感受到或注意到错误的事物,从而恶化了他人的决策环境。但归根结底,操纵都包含刻意地诉诸此类影响手段来干扰他人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这是操纵之所以不道德的核心所在。

这一思考操纵的途径告诉了我们一些识别操纵的要点。人们很容易觉得操纵是影响的一个亚种。但正如上文所论证的,有相当多的影响手段既可以用来操纵,也可以不涉及操纵地加以运用。判断是否有操纵的关键,不在于有无施加影响力,而在于这种影响力是否有利为他人营造作出明智决策的环境。以此观之,如果我们要准确识别操纵,那就不能只关注影响的形式,而要考察施加影响者的动机。一言以蔽之:企图恶化他人决策环境,既是操纵的本质,也是操纵之所以不道德的核心原因。

(翻译:林达)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Aeon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