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嘻哈到说唱,大框架限制下综艺编剧“求生欲”爆发

原本有着丰富冲突、比拼、野性竞争色彩的《中国有嘻哈》在第二季《中国新说唱》中不得不改头换面。

文丨文仔

今年年初到现在,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然而在高人气的追捧下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大额集资、艺人负面问题直接影响了综艺节目正面的价值观传递,于是广电针对于选秀竞赛类综艺的大量涌现,发布了“史上最严限秀令”。

在如此大框架的限制下,原本有着丰富冲突、比拼、野性竞争色彩的《中国有嘻哈》在第二季《中国新说唱》中不得不改头换面。以说唱文化为中心的节目如何将说唱文化更加正面的展现出来,成为了综艺编剧的首要任务。一边遵守规则一边传递出新意,《中国新说唱》才能在严格的大框架下得以生存下来。

7月14日,《中国新说唱》在爱奇艺首播,作为《中国有嘻哈》的续写,这次节目不仅是在名字上做了更改,将敏感的“嘻哈”二字改为“说唱”,另外在比赛形式、呈现手法方面都有所不同。从“有嘻哈”到“新说唱”,是在根本上有所改变了。

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四期播完,出现很多不同的评价声音,但总结来说,完全可以看出《中国新说唱》的编剧为了衬托出这季想展现的“说出正能量,唱出大情怀”做了不少努力。 

标签专注个人,属性回归本身

今年《中国新说唱》参赛选手比起第一季《中国有嘻哈》来说,新鲜涌现了一批高学历、深藏不露、特立独行的选手。笔者发现,编剧将选手原本的厂牌、或是说唱圈地位标签替换,不再制造说唱圈老炮的噱头,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至“高学历”、“全职妈妈”、“律师”等特殊而又平凡的标签。

从说唱圈中跳出来,回归到人物作为rapper最为本真的属性,让大家更能够清晰的了解到选手。在作为说唱歌手之前,他们原本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个身份,但是来到《中国新说唱》的舞台上,他们都是——rapper。

首先,编剧在上场顺序上也有一定的思考:让来自清华大学的学霸多雷第一个上场,使人感到耳目一新,他的出现不仅展示了校园说唱团体的风格,最重要的是带出了本季的主题“我年轻,我说唱”中的“年轻”,这是由校园蕴发的青春说唱力量,为《中国新说唱》开了一个很好很新的头。

接连下来的杨和苏同样出自高等学府——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学历rapper的吸睛点也不断被放大,成为新的一个选手特征。由于他们的高学历,观众便更期待他们在说唱词中的文化运用。

其次与上一季注重的厂牌与厂牌、地上与地下、OG(老炮)与偶像的群体争斗不同,这一季编剧把重心放在展示说唱歌手本身,回归到其最本身的属性来展现“生活中的说唱文化”。观众原本以为说唱离自己很远,其实,说唱文化就在平凡的生活中,来源于生活也回归生活。

选手、导师各司其职,火药味被弱化

四期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都评论这季的节目好像没有以前严格了,选手也缺乏上一季那种充满了个性和态度的表现。面对说唱导师的评判,大部分选手都是虚心接受,认真学习,即使面对自己认同的选手被意外淘汰,惊讶之余选手们也只在参赛的选手上找原因。相比较上一季选手diss导师、淘汰后不服导师的情况,不禁让大家惊呼:“现在搞说唱的都这么佛了吗?”

第一,人们对于嘻哈说唱一直都有着自己的固有印象:自由、个性、有态度。但是在第二季筹备之前,因为第一季选手之间、选手与导师之间的冲突矛盾、选手的负面评价,使得“嘻哈”二字反倒成为了节目的限制。

但平心而论,嘻哈说唱除了自然的个性态度以外,始终是建立在说唱文化上的。说唱的含义之中,亦包括谦虚、互相学习,以及合作出精彩的舞台。回归“说唱”这个词,才是说唱精神的充分展示。

或许正因此,编剧在最开始取消了海选部分的赛制,一上来直接让观众直击60s淘汰赛。在60s淘汰赛中,吴亦凡作为导师扮演着精准专业的评判角色,一旦听到一点节拍的问题,便会按下Fail键。60s的表演也充分展示了导师对于选手专业专业表现的态度,以及选手们在接受评价时谦虚的表现。

第二,编剧对于三位导师的设定也与上一季有所不同,在《中国有嘻哈》时,有一个流行梗“阿岳真的很严格”,放到今天的《中国新说唱》来看,张震岳和热狗的组合反而是最“亲民”的,热狗的很多朋友来参加比赛,都被玩笑“毒奶”淘汰下场。

吴亦凡则重点抓失误,既显示其专业,也给选手们造成紧张的竞赛氛围。而邓紫棋和潘玮柏的组合又是轻松和愉悦的,时不时答应为选手唱hook(副歌)。这种导师组合,为节目增添了笑点的同时,又不失公正的评判。

第三,选手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和谐,任何选手表演结束后,都会获得赞许的掌声,选手失误,其他人也会感到可惜。在第一季时老炮与偶像rapper之间的强烈冲突曾经是一大看点,但是在这一季节目中,更多的是地下rapper对于偶像rapper的一种尊重和认可。

第四,在1对1 battle赛中,剪辑没有将矛盾冲突进行放大,编剧则将重点放在了选手合作之后所呈现的舞台效果。虽然缺失了嘻哈battle的火药味,但也更让人关注说唱音乐本身。每位选手得以展示出自己的实力,而不是被一味放大矛盾冲突而忽略了作品。这是一场以实力说话的battle,而优秀的舞台作品,既能为选手圈粉,也能让观众看到说唱文化真正的魅力。

不过,编剧似乎也意识到纯粹的音乐展示会使《中国新说唱》变得与普通的音乐竞赛节目无异,缺乏嘻哈说唱的韵味。因此,节目在赛制上也有所创新,1比1 battle赛后增加的freestyle换位赛既满足了导师对于实力选手的诉求,也让选手感受到竞赛带来的冲击感,“没有永远坐稳的位置,要时刻做好战斗的准备。”

说唱主题的升华,内容才是制胜关键

在《中国有嘻哈》中,选手们往往急于证明自己,心有大气焰,对生活对人对自己有很多不满要宣泄。所以编剧们也乐于将他们心中的不满放大效果,这样的矛盾冲突点,通常会使嘻哈性质的比赛更加吸引人。

嘻哈说唱中的diss文化,是说唱选手自然真实的表达,但是度很难把握。在《中国新说唱》中,为了符合“说出正能量”这个目标,不难看出编剧在不同方面进行了引导。

比如节目中时常可以听到的“中国”二字,正是《中国新说唱》的重点之一。近几年来中国风的rap逐渐增多,也备受青睐。节目的宣传曲《天地》便是一首充满中国江湖气的歌,从宣传最开始就用中国风的曲调吸引观众,为之后的路奠定了基调,这一定是一次中国风大放异彩的说唱旅程。

吴亦凡也仿佛变成中国风推广大使,引导选手在之后的比赛中可以多尝试中国风的创作。不难看出,《中国新说唱》想把中国风文化输出至海外,除了国内的赛区,还外加了一个北美赛区,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说唱文化。

在1对1 battle的表演中,也很容易看到主题的“爱与和平”,艾热与李佳隆《星球坠落》的爱情表达,马俊与P.Q《东成西就》的城市故事,都在说唱中融合极致。这样正面的能量传递,是说唱文化想要去做也可以做到的。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样子说唱还有什么个性呢?可是从没有人说过只有反叛才是个性,相信只要有自己的故事就能风格自成一派。

为了应对广电严苛的规则,《极限挑战》《妈妈是超人》等真人秀,编剧都开始走公益、正能量方面的主题,各节目编剧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节目传递的能量更加正面的展示。在大框架下这是必然会走的路。

《中国新说唱》夹缝中生存,又努力开出花来。编剧在节目上做出的改变,使《中国新说唱》展现新的面貌,专注于说唱文化的传播和展示,也许会缺乏那么一点趣味和冲击,但是却给大家赋予了说唱新的印象。说唱是多元的,多种面貌的,编剧在不断地挖掘并将它展现到观众面前。

之后的节目中,也许还会有增加或改变的赛制,如何在“求生欲”和新意之间完美协调,《中国新说唱》的编剧任重而道远。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